微分中值定理中的辅助函数怎么构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分中值定理应用中,怎么寻找辅助函数,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
今天笔者就介绍下三种方式帮忙寻找到这个函数。
首先声明:这三种方式也不是万能,但对常见题目还是挺有帮助的,而且学霸们应该都知道这些方法,因此本文目的是向还没留意过这些方法的同学做普及。
一、积分原函数法
具体方法简述:将要证明的式子整理为()0ϕξ=(一般不包含分式),然后令()()F ξϕξ'=,对两边式子分别积分,则有()()F d ξϕξξ=⎰,那么F(x)就是我们所求的辅助函数。
说白了,就是将所证明的表达式进行积分还原,如果能够还原成功,那么成功找到的这个F(x)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辅助函数。
还不懂?没事,举两个例子。
例1:设f(x)、g(x)在[a,b]上连续,(a,b)内可导,且()0g x '≠,证明:在(a,b )存在ξ,使得()()()()()()
f f a f
g b g g ξξξξ'-='-。
解析:这是非常常见的一道题。
估计即使做过了这道题,还有很多同学很迷惑,解答中的辅助函数到底是咋构建出来的。
其实利用原函数法,很容易就找到这个辅助函数了。
首先先所证明的分式整理成易观的式子,如下:
()()()()()()()()0g f f g f a g g b f ξξξξξξ'''''+--=
然后我们令:
()()()()()()()()()F g f f g f a g g b f ξξξξξξξ''''''=+--
好,对上式两边进行积分,如下:
()()()()()()()()()()()()()()()()()()()()
()()()()()()()
()()()()()()
F g f f g f a g g b f d f dg g d f f a g g b f f g g df g d f f a g g b f f g f a g g b f ξξξξξξξξ
ξξξξξξξξξξξξξξξξξξ'''''=+--=+--=-+--=--⎰⎰⎰⎰⎰ 所以我们要寻找的辅助函数就为:
()()()()()()()F x f x g x f a g x g b f x =--
很容易验证:
()()()()F a F b f a g b ==-
于是根据罗尔定理,在(a,b)上存在一点ξ,是的()0F ξ'=,也就是: ()()()()()()()()0g f f g f a g g b f ξξξξξξ'''''+--=
整理便可得题目中的式子,因此原题得证。
注:原函数法特别适合所证式子中包含f(x)和g(x)两个函数的情况。
例2: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
解析:教材上给出了一种辅助函数的构造方法。
其实我们利用原函数法完全可以找到另一种辅助函数。
分析式子
()()()f b f a f b a ξ-'=-,整理为()()()0f b f a f b a
ξ-'-=-。
两边同时积分,得到()()()()0f b f a F f b a ξξξ-=-=-,因此()()()()f b f a F x f x x b a -=--就是我们要找的辅助函数。
是不是跟教材上的那个不太一样啊。
没关系,我们来验证下。
非常容易验证:
()()()()bf a af b F a F b b a
-==- 因此满足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得证。
二、微分方程法
方法简述:将所证明的表达式()()(),,0f f ϕξξξ'=看成是微分方程
()()(),,0f x f x x ϕ'=,从中求解出F (y,x )=0,然后忽略掉常数项,替换为F(f(x),x)就是我们要找的辅助函数了。
运用该方法,关键在于构造的微分方程比较容易求出f(x)。
举个例题,如下: 例3:已知f(x)连续,且f(a)=f(b)=0,求证在(a,b)上有一点ξ使得()()2f f ξξξ
'=-
解析:先将式子进行整理为()()20f f ξξξ'+=,那么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微分方程了20dy xy dx
+=。
学过微分方程的应该都会做,分离变量嘛。
如下: 21212ln dy xdx y
dy xdx y y x C
=-=-=-+⎰⎰
此时我们把常数当做0,就有2ln y x =-,也就是2x y e -=,进一步得到2
x ye -1=0。
那么我们忽略常数项,则()2()x F x f x e =就是我们要找的辅助函数了。
非常容易验证F(a)=F(b)=0,那么由罗尔定理就有
()()22
()20F f e e f ξξξξξξ''=+=,也就是()()20f f ξξξ'+=,整理则题目得证。
三、常用表格对照
上面两种方法不是万能,有时候总有更复杂的辅助函数构造起来很麻烦。
根据经验,笔者之前整理了一个罗尔定理常用的辅助函数表格。
现在再放一下,如下:
怎么用呢?还是用一道例题来说明。
例4:f(x)与g(x)在(a,b)上可导,且有f(a)=f(b)=0,试证明在(a,b)上存在一点ξ,使得()()()0f f g ξξξ''+=。
解析:首先微分方程法行不通,因为包含了f(x)和g(x)两个函数,没学过这样的微分方程如何求。
再看看用原函数法呢?如下:
()()()()()()
f f
g d f f dg ξξξξξξξ''+=+⎰⎰ 也积不出什么函数出来。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上面的表格(其实表格不必死记硬背,经常看看有个印象就行)。
我们对照下所证表达式,是不是跟第四行的原式那一列非常相像,从而所构造的辅助函数就为F(x)=f(x)*e g(x)。
因此,我们构造函数F(x)=f(x)*e g(x),根据题目易得F(a)=F(b)=0,那么根据罗尔定理就有在(a,b)上存在一点ξ使得()0F ξ'=,即()()()()()0g g f e f e g ξξξξξ''+=,我们约去()g e
ξ,就得到()()()0f f g ξξξ''+=。
题目得证。
=======================
特别说明:具体题目使用哪一种方法呢?没有特别规定的情景,说不定一道题三种方法都行得通。
但是这三种方法不是万能的,题目无穷无尽啊,很难找到能够适用于所有题目的方法。
=======================
然而上面的方法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在做题时却能给我们指明方向,带来一些灵感。
下面笔者就再举一个例题来说明这种情况吧。
例5:函数f(x)在[0,1]上连续,在(0,1)内二阶可导,且过点A(0,f(0))与B(1,f(1))的直线与曲线y=f(x)相交于点C(c,f(c)),其中0<c<1.求证在(0,1)内有一点ξ,使得()0f ξ''=
解析:这显然是微分中值定理应用的证明题。
直接给答案没多大意义,笔者就专门分析下思路是怎么来的。
解法一:我们使用上面的原函数法来试一试。
如下:
()()()()f d f C f Cd f C k
ξξξξξξξ'''=+'+=++⎰⎰ 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所构造的辅助函数应该为()f x cx k ++形式。
也就是说虽然原函数法没有给出我们具体的辅助函数是什么(因为c 和k 没法求出),但是给出了我们构造辅助函数的方向,这是相当宝贵的!
好,那么我们的重点就应该看看()f x cx k ++中的c 和k 要怎么来找出来。
进一步观察辅助函数形式,其实就为f(x)与一条直线的和,因为cx+k 就是一条直线啊。
那么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往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中来找寻这条直线。
显然题目暗示的已经很明显了,就是直线AB 。
很容易就求出AB 的表达式:y=[f(1)-f(0)]x+f(0)
那么我们所构造的辅助函数就是F(x)=f(x)-y=f(x)- [f(1)-f(0)]x-f(0)
有同学奇怪这么为什么将加号换成了减号呢?其实根据经验来的,往往就是减号。
即使你在这里按部就班的构造成F(x)=f(x)+y ,在下面的分析中会发现还是得回过头将这里的加号改为减号。
这里笔者为了篇幅,就直接根据经验来了。
好了,辅助函数找到了。
经验告诉我们,题目让证二阶导数点为0,那么势必要两次运用罗尔定理。
题目也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暗示了,就是先在(0,c)上和(c,1)上先分别运用罗尔定理。
那么就必须有F(0)=F(c)和F(c)=F(1),也就是说必须有
F(0)=F(c)=F(1)。
那么到底有没有呢?我们来验证下。
很容易验证F(0)=F(1)=0。
然而F(c)=f(c)- [f(1)-f(0)]c-f(0)却一时半会判断不出来是否为0。
这个时候就有同学开始着急了,觉得是自己想错方向了。
别急,也别放弃。
因为显然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你还没用完啊。
点C 在直线AB 上,这个条件你还没用呢!!又这个条件可得[f(1)-f(0)]c=f(c)-f(0)。
代入F(c)的表达式,就有F(c)=0.
于是就有F(0)=F(c)=F(1)=0了。
那么我们首先在(0,c)上和(c,1)上各用一次罗尔定理,就有在(0,c )上存在1ξ使得()10f ξ'=,同时在(c,1)上存在2ξ使得()20f ξ'=,那么再在()12,ξξ上运用罗尔
定理,就得到在()12,ξξ上有一点ξ,使得()0f ξ''=,题目得证。
解法二:有的同学嫌两次利用罗尔定理麻烦,而且如果不会用原函数法来寻找思路方向。
那么没关系。
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对题目的深入剖析来得到另一种较好的思路。
我们根据题目中对三点A 、B 、C 的状态描述,来尝试画出f(x)的大概草图。
会发现只能如下所示:
那么大家观察这个图,尤其是图中三条平行的红线直线,想到了什么??熟悉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几何意义的都会知道,这分明跟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几何意义图示一模一样啊。
其实再仔细观察思考下,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几何意义是以A 到B 为长度来描述的,而且只是表述了存在一根红线与AB 平行。
然而正如上图所画,实际上是存在两根红线与AB 平行的。
按照朗格朗日,一根红线可以得到一个ξ,即根据()()()f b f a f b a
ξ-'=-得到。
那么两根红线应该能得到两个ξ,而且还是两个不同的ξ。
怎么得到呢?变通下,不再以AB 为长度了,分别以AC 和CB 来做拉
格朗日不就行了嘛。
而且题目也暗示了很明显了,摆明让我们一C 作为分段点来做。
因此我们按照方向,就分别有如下结果:
1()(0)()0
f c f f c ξ-'=- 2(1)()()1f f c f c
ξ-'=- 好了,题目让证明二阶导数点为0,显然应该有()()12f f ξξ''=。
那么他俩等于不等于呢?稍加思考就会发现铁定等于啊。
因为
()(0)0f c f c --和(1)()1f f c c --表示的都是直线AB 的斜率啊,肯定是相等的!!
于是问题已经得到证明了。
剩下的步骤我就不写了。
说明:其实问题分析到这个地步,题目的意义已经很明显了,说白了,就是如果二阶导数存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中隐含了存在二阶导数为0的点。
而题目就是要我们证明这个隐含条件而已,本质上还是属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