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所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 础所有
回顾1 —新课程的改革目标
❖ 改变以往过于注重传授式、追求知识技能的一 维目标的学习过程,
❖ 改变过于突出学科本位、条块割裂的课程结构, ❖ 改变繁难偏杂及过于注重书本的课程内容, ❖ 改变过于接受式、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
❖ 改变过于突出选拔与甄别功能的评价形式。
信息需求的确定
面对具体任务时能比较准确地判断问题解决中的信息需求以及该信息的种 类、形式等。
针对具体问题的需求指出可能的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的确定
根据来源初步估计信息的客观性、权威性、实效性和适用性等。
确定拟获取信息的来源。
获取信息的方法
根据信息来源和种类、形式等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工具,采用适当的方法 获取信息、保存信息。
设计一个旅行计 法获取信息。

(一)(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
取网上信息。
(一)(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四)(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 1
活中的问题。
第二章 学习目标细目表
学习内容
学习结果的行为指标 (当学生获得这种学习结果时,他们能够:)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多维目标
强调提供具有适应性的多种选择,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及其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强调通过自主、实践、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
使得能力全面发展, 强调全方位发挥评价的功能作用。
回顾2-课程定位
本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人人学有价 值”。
案例:南京市第一中学张宏“搜索技巧”
第二章 教学建议
2. 网络已成为当今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习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策略时,教师 要着重培养学生在不同领域中高效信息检索的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检索专业领域知识的策略,让 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检索任务,制定检索策略,力求检索到精确、可靠、客观、最新、全面的信 息,为决策服务。
利用互联网或者其它渠道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比较以确定其价值。
分析、理解检索任务,制定检索策略,力求检索到精确、可靠、客观、
最新、全面的信息,为决策服务。
第二章 学习目标细目表
学习内容 搜索引擎及其使用
学习结果的行为指标 (当学生获得这种学习结果时,他们能够:)
认识搜索引擎及其简单原理、工作过程。 掌握搜索引擎的分类查找和关键词查找方法。 从复杂搜索意图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 使用多个关键词,细化搜索条件,灵活运用“与”、“或”、“非”
具和方法
(CuteFTP等)、流媒体下载工具(Net Transport、Streambox VCR
等)以及特定领域下载工具(超星图书阅读器等)等来下载文件。
教材教法分析
基本素养,生存技能——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合适方法获取信息,体验信 息获取过程,掌握信息价值判断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接收方式:视觉、听觉、触觉、 嗅觉、味觉……
产生作用:形成印象、产生判 断、引起行动、无作用……
各章节内容
❖ 信息的获取 ❖ 信息的加工 ❖ 信息的表达 ❖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 信息资源管理 ❖ 信息安全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多形式表述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 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
反映“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al)简称STS”视角
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方法,社会则要求我们以某种价值观念为指导,适当地使用科
教材总体思路 3.学生活动主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弹性,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找到合 适的主题,都有所发展。
思考: 两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二章
获取信息的过程 与方法
确定信息 需求
确定信息 来源
信息 的获

事物本身 他人 媒体
采集信息 保存信息
观察/实验/体验/ 调查
访问/讨论/交流/ 调查
读书/看报/听广播 /看电视/上网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 略与技巧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 略与技巧
网络信息检索的 方法
合法下载网络的 信息
结合具体例子描述信息的外在的重要特征,如传递性、共享性、依附 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实效性、真伪性等,并归纳对信息的感 性认识。
信息技术的含义
从多角度解释信息技术的含义,描述自己对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 了解信息技术中的几个核心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
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功能和作用。
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 展趋势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综合活动:设计一个
旅行计划
教材给师生的指导与启发: 可以采用竞赛教学法组织教学 设置容易产生认知冲突的任务, 引入获取网络信息的必要性及价值 设置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事例, 如MP3音乐的下载
重点分析
1. 根据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用合适的方法获 取信息。
2. 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
难点分析
鉴别和评价信息
链接文件 /%E7%AC%AC%E4%BA%8C%E7%AB% A0/ebaby.exe故事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三个案例、国外免费 陷阱(来源)、香格里拉(取向)、天气预 报(时效))
第二章 教学建议
1. 由于学生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如课前调查、 与个别学生交谈或课堂交流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既要关注班级学生 群体的学习特点,又要兼顾学生发展需要等方面的个性差异。
描述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 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简述信息技术对个人生活学习、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流程设计
导学:“刘翔”情境导入 呈现:多角度列出关于信息的描述 交流:讨论对信息的看法 任务:实例分析,填表 交流:重新讨论看法 分析:信息传播的过程 任务:阅读若干关于信息特征的实例 探究:列举符合信息特征的典型例子 练习:搜集、讨论
▪ 信息的传播过程:(大众传播,填表分析得出)
信息发出方 (信源)
用何载体
以何途径
(信息传递)
信息接收方 (信宿)
接收效果及作用
多角度认识信息(填表)
对应关系
信息的来源:书籍、客观事物、 电视、广播、网络、人……
信息的载体形式:文字、图像、 图形、声音、符合、动画、视频……
传播途径:面对面、书报刊、电 报电话、音像制品、广播电视、网络等
面向全体学生 4.重视学生活动的指引,通过“活动目的”、“活动任务” 、“活动过程”、“活动结果”、 “活动评价” 等栏目,引导活动的流程,提高活动效率与效果。
强调教与学的可操作性
教材总体思路
5.注意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必修模块内容与初中内容的衔接 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衔接 必修模块与各选修模块内容的联系与衔接
信息技术的发展
直接访问网页 使用搜 索引擎 查询在线数据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
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对应课程内容标准
课时
第 2.1获取信息的过 (一)(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
二 程与方法 章
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1
信 2.2获取网络信息 (一)(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
算 法 与 程 序 设 计
多 媒 体 技 术 应 用
网 络 技 术 应 用
数 据 管 理 技 术



选修模块:支持个性发展的平
能 初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储备、前提 (对于选修模块)
疏理、重组、提升 (对于义务教育)
回顾3-必修模块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 • 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 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 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
值观。
教材总体思路
1.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 的提升,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教材总体思路 2.内容选择注重技术与人文、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 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 法规的意识,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
响。
(四)(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
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1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表格中的章节与课程内容标准对应的只是大致的关系,课标中有些内容标准要历经几节 、几章甚至全书的学习才能完成(其他章节情况类似,后面不再赘述)。
第一章 学习目标细目表
学习内容 信息的基本特征
学习结果的行为指标 (当学生获得这种学习结果时,他们能够:)
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借鉴他人观点和经验
初步合作交流 从感性问题着手分析 形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归纳提升 从实例中归纳信息特征
迁移能力的培养
❖ 1.1信息及其特征 对信息展开多角度讨论 ▪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使用者) ▪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作用影响)
▪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客 观本体)
激发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良 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重点分析
1. 信息的基本特征 2. 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及其影响 3. 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难点分析
1. 信息和信息技术含义的理解 2. 信息的基本特征的理解
案例欣赏
交流
1. 信息及其特征
罗伟
2. 信息技术观光号之旅 黄秉刚
来源:信息技术课程网-影音站
信息及信息价值判断 使用阅读、比较、咨询、验证等方法对所获得的信息的客观性、权威性、
的基本方法
实效性、适用性以及价值进行判断。
熟悉与学习和工作需求有较高相关度的某些专题或者权威网站并经常
访问这些网站。
根据任务需求较快地寻找到权威网站并从中获取信息。
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 描述不同搜索引擎的特点并灵活选用。
等逻辑运算提高搜索效率,会通过添加英文双引号来搜索短语词。
常见网络文件类型
了解常见网络文件,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软件等文件的 类型、格式、特点和用途。
利用常见的网络文件下载工具,如通用下载工具(NetAnts、FlashGet、
常见的网络文件下载工 迅雷等)、网站下载工具(WebZip、Teleport Pro等)、FTP下载工具
强调课程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
教材总体思路
教材体例——面向新课程,符合认知规律,便于课堂教学
引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体验 问题提出,促进探究, 启迪思维 任务驱动,引导学习,提供问题解决方案 交流讨论,自主实践,小组活动,丰富学习方式 探究拓展,分层引导,鼓励个性发展 扼要回顾与学习评价,落实评价与反思
信息技术的应用 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对应课程内容标准
课时
第一 1.1 信息及 (一)(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章 其特征
1
信息
与信
息技 1.2 信息技 (一)(1)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术 术及其影响 (四)(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
搜集讨论方法与能力的培养方法与能力的培养借鉴他人观点和经验借鉴他人观点和经验初步合作交流初步合作交流从感性问题着手分析从感性问题着手分析形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归纳提升归纳提升从实例中归纳信息特征从实例中归纳信息特征迁移能力的培养迁移能力的培养11信息及其特征对信息展开多角度讨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作用影响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客观本信息发出方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接收效果及作用信源信源信息传递信息传递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安全各章节内容各章节内容多角度认识信息填表多角度认识信息填表信息的来源
息 的策略与技巧
取网上信息。
的 获
(四)(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 2 活中的问题。

2.3信息的鉴别与 (一)(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评价
(四)(4)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1
2.4 综合活Βιβλιοθήκη : (一)(2)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
培养目标双向细目表
❖ 课标-教材-教学 逐章分析
第一章 信息
对 象 与 手 段 的 关 系
信息技术
传播要素
基本特征
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 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信息来源 信息载体 传播途径 接收方式
传递性 共享性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价值相对性 时效性 真伪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必修内容组成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由四个主题构成: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处理与交流
信息技术与社会
信息获取
信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资源管理
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内容设置: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的获取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安全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 第四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第五章 信息资源管理 第六章 信息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