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体艺术课程教育研究
音乐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赵宇峰
(温岭市大溪星光小学 浙江 温岭 317500)
在小学体育课中,引入悦耳动听、节奏鲜明的音乐,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教学手段。

利用音乐来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效果。

音乐通过人的声音或乐器发出的节奏旋律直接刺激和影响人的听觉,使人产生情绪和情感的体验。

艺术是无处不在的,体育教学也是如此。

如何使音乐、体育和美育相辅相成,使学生的情感接受艺术和体育的熏陶,精神境界趋于高尚,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有用人才的教育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关键系于教师对配乐体育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总结出一套有效地配乐体育教学体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怎样丰富体育教学艺术,力求增加新颖的教材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积极性。

一、体艺结合优点
体育与音乐虽属两种不同的艺术,但对人体之生理、心理作用确有异曲同工之处。

其理论依据:体育运动对人的生理、心理作用不胜枚举,而使其产生疲劳,这是不可否认的:人体在音乐伴奏下运动时,得到积极性休息,改善大脑的供氧能力,提高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化速度,延缓生理、心理疲劳的过早到来。

音乐以其特有的语言,作用于人的心理,引起主体的联想,激发感情。

在体育与音乐之间进行学科交叉渗透,使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自觉的全身心的投入,在快乐的体育中强身健体。

实现《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宗旨“健康第一”,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1.调动激情,提高兴趣
体育课堂上增加了音乐旋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一些重复单一的技能动作练习感到枯燥无味,因此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这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客观存在的因素,而是没有将学生内在的激情调动起来。

在音乐的伴奏下刺激学生的听觉,进行同样的教学内容练习,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情绪高涨。

2.培养节律,营造环境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

音乐之所以具有无穷的魅力,是与节奏的千变万化分不开的。

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一种奇特的作用。

使学生在音乐中学习动作,技能,感受了节奏,感受了动作。

而且,音乐又给了他们充分的想象与表现的空间,使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积极的、活泼的、自由的想象,并力图在姿态、形体、气质等方面充分表现了个人的潜能,使身心得到了协调的发展。

并且音乐可以使学生精神愉悦,消除疲劳,可以调节学生的心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3.释放身心,缓解压力
音乐通过音效,能够影响人的机能,激发人体能量的释放,使静态变为动态,从而使人有一定的活动欲望。

从生理角度来讲,在剧烈运动时,心脏跳动很快,中枢神经系统高度紧张,肌肉的紧张度也很高,呼吸系统在尽最大能力工作。

如果突然停止运动,由于肌肉失去运动中收缩与放松的工作过程,突然造成被动的紧张,特别是对下肢静脉血的挤压作用停止,大量静脉血集中停留在下肢肌肉中,造成返回心脏的血量减少,一时间出现脑部贫血和严重缺氧,血压下降,呼吸短促,造成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在做放松运动时感受到音乐时,大脑的活动性就会得到改变,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收缩力减弱,肌肉的紧张程度得到缓解,使机体处于良性的循环状态,并得到提高。

从学生自己的感受来看,就是精神尤其轻松,肌肉、心血管和呼吸肌无紧张和不舒服感,而且动作技能掌握的既快又好。

二、音乐在体育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学习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他的理论完全符合心理科学。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将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于学习的各种身体练习中,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快乐感,喜悦感,以此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自觉学习体育,充分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多重目的。

以音乐为主的体育教学法。

即把优美欢快、激昂热情,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贯穿于整堂体育教学课中,让学生在欢乐和充满激情的热烈气氛中开展体育活动。

1.课前环节,音乐引导
课前几分钟虽不属于课的结构部分,但实验证明通过优美的音乐鉴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鼓舞学生热情投入,具有良好效果。

尤其是在下午的第一节课,学生往往没有休息好,精神不集中,这时可用打击乐曲,将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于该音乐的关注。

2.准备环节,音乐激发
准备部分时间不长,要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振奋精神。

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从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对学生身心和智力开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音乐能起到收心热身愉悦身心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运动氛围。

准备部分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队列队形、徒手操、活动性游戏等。

在这些活动中,配以具有优美旋律,节奏明快的《运动员进行曲》,能渲染赛场风云意境,又能激发学生争强好胜心。

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步伐矫健、心律加快、呼吸加深、节拍准确,可极大地提高动作质量和练习效果。

3.基本环节,音乐促进
基本部分是体育课堂的主体,是教师讲、学生练的重要环节。

要求大脑皮层处于最适宜的兴奋状态,人体机能保持较高水平,在此情况下完成学习和训练任务。

在这环节能妙用音乐,调节气氛,起到对强心健体、增智促技起着良好的辅助作用优化过程。

如果练习时间过长,学生容易疲劳和厌倦,觉得枯燥无味。

配上音乐,情况就不一样了。

比如使用《跑操》节奏就可以让学生较容易掌握跑步1234的节奏以及呼吸的节奏;武术练习时配上《中国功夫》或《男儿当自强》等旋律雄浑的乐曲,学生就会越练越起劲。

在体操、球类等技术性较强的项目中,配以优雅的乐曲,如古筝钢琴伴奏的等等,不仅能烘托练习气氛,而且能使学生产生自由心理,使精力更加集中,练习充满信心。

4.结束环节,音乐放松
结束部分是整节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

它根据基本部分最后一个教材内容的性质,选择一些逐步降低运动负荷的练习,使学生的生理、心理从兴奋状态,迅速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

在这部分,音乐能使学生较快的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在课中,一曲徐缓、舒畅的轻音乐让学生联想到蓝天、白云、绿草、溪流,柔化成一缕轻烟,淡淡清香弥散于音乐之中配以轻松自如的舞蹈、游戏将使你的课收缩有力,达到受益匪浅,余兴常在的效果。

三、音乐在体育教学应用中的几点建议
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作为辅助教学时,应考虑以下几点:(下转282页)
【摘要】体育课堂的灵魂是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运动快乐感,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并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使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产生兴趣、养成习惯、形成意识、锻炼质量、陶冶情操。

因此,如何运用音乐作为体育教学媒介,为优化课堂创设提供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体育课堂变大、变新、变活,是现代体育课堂学科整合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优化 体育课堂 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262-02
综合理论课程教育研究
基层电大教师如何开好专题讲座
苏中祥
(瑞安城市学院 浙江 瑞安 325200)
对于学习,我并不拒绝,自认为还比较自觉。

我总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它不是负担,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一种乐趣,一份生命必须具备的营养。

平时讲座有的精彩,给人印象深刻,启迪很大,而有的讲座实在让人听不下去,不知所云。

其实,真正高质量的讲座并不在于你讲了多少,讲了什么,而在于你的讲座是否引起听者的共鸣,给听者留下多少值得思考的话题,哪怕只有一点。

那么究竟怎样的讲座才有可能吸引人?我觉得这样几点不可忽视:
首先,要研究对象。

讲座犹如上课,必须明确你的听众群体,是学生还是老师?不同的人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讲座前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调研,这些对象他们最需要什么,最渴望得到什么,最关注什么,有哪些困惑,我又能给他们提供什么,我能否满足他们的愿望?只有对听者有了一个初步的甚至比较充分的了解,你才会目中有人,心中有数,从而为你讲座的准备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

所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其次,选定合适的内容。

一次讲座,不可能讲完所有的问题,本身也无此必要。

再长的讲座时间还是有结束的时候。

讲座内容并非越多越好,拖沓冗长的内容必然招致听者的乏味。

讲座者应该选取的是听者最感兴趣,最想得到的内容,最贴近听者工作实际的内容。

就教师而言,一些大而空洞的理论要不要讲,即使讲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学会取舍,也就是关键是讲什么,怎么讲,一味地照本宣科,读读文稿,头都不抬,没有任何自己的理解与观点或阐释,这样的内容不讲也罢。

尤其那些教师已经知晓的内容更不能大讲特讲,没完没了。

对教师而言,也许他们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不外乎是具体的教学实践,你要引导、分析、告诉他们,就这一节课应该怎样设计,上什么,怎么上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同时,要像老师们介绍如何有效进行教学研究,怎样选题,怎样撰写论文,怎样投稿等等。

这些既是教师工作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也是教师必须着手解决而无法回避的课题,因为它贴近教师实际。

第三,语言应生动风趣。

如果说准备了大量丰富精彩的内容不能很好的呈现出来,那同样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讲座讲座,不用说,“讲”很重要。

关键是怎么讲才有效?讲不仅是一种方式,也是一门艺术。

它要求讲座者在语言上要动一番脑筋,多做点文章。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与手段,但有时也能给人带来笑声与欢乐,甚至美的享受。

作为听者,期望主讲人的语言能够生动幽默、风趣,抑扬顿挫,充满磁性与激情,具有感召力,让人在欢笑与轻松的氛围中领悟讲座者的意图,而不是软绵绵、有气无力。

当然,语言的功夫可能不是一天两天所能练就的,但它应该成为讲座者努力的方向。

最后,形式可多样化。

讲座讲座,不一定非要坐着讲。

又不是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再说“新闻联播”也不是从头到尾都是只见主持人,不见其它,很多时候出现的是大量鲜活的新闻图片与动态视频。

试想,自始至终都是主讲人一本正经的面孔,尤其是网络视频讲座。

作为听者,有何感受?必然审美疲劳,昏昏欲睡,兴趣顿减,即便不时的系统提示与警告也不能真正唤起听者的共鸣,相反会招致无声的厌烦与抵触。

就连中央台故事性趣味性很强的“百家讲坛”主讲人也是站着讲,同时还附有必要的肢体语言。

可以这样说,形式多样,效果肯定不一样。

【摘要】做好专题讲座是基层电大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基础电大教师要做好专题讲座的话,首先,要研究讲座的对象,其次,选定合适的内容,第三,语言应生动风趣,第四,形式可多样化。

【关键词】基层电大 教师 专题讲座 内容 语言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282-01
(上接262页)1.音乐应该选择纯粹伴奏的,不要带歌词的优雅音乐,不能用流行歌曲作为背景音乐,那样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整体教学。

2.由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多种多样,并非所有的项目都适用于配乐教学,有些项目本身就有很大的兴趣性,如果硬要配上音乐,有可能就会弄巧成拙。

因此,背景音乐的设计,要做到选曲恰当,音量适宜,使体育课既生动活泼,又有主有次、有张有弛。

3.音乐只是作为一种工具作用于体育教学中,它不是体育课的目的。

因此,音乐伴奏的时间要有限定,不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要重点选择那些有实际意义的乐曲,否则音乐的功能会失去其特有的效果。

4.背景音乐的选择不能草率从事,应做到“以心听音”,知其内涵和意义,所选音乐的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学生容易接受,有利于身心健康,比如可以播放一些节奏感强的流行音乐,但是不可播放那些格调低下,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

(上接68页)一个质的飞跃。

如讲世界近代史开端,可以引入史学界的几种观点;讲工业革命时,可设问: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西班牙、葡萄牙在殖民扩张中获得大量财富为什么没有转化为资本?第三,教学中鼓励质疑,开发思路。

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历史课堂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古今中外历史,很多历史现象不是可以用一种定论概括的,正是这种特殊的学科特点,历史课堂应该成为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我们应以一利,民主的宽容的心态善待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力求使历史课堂变成问题迭出的“问题场”。

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八、强化学生创造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证明,人人都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

有的人由于种种因素干扰,常常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认为自己根本就无创造思维可言,这就缺乏创造意识的心理状态。

如果一个人长期安于现状,从来没有想过应该创新,一般来说,他就不可能有创新能力。

所以,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要强化创造意识。

同时,既然有创新,就预示着风险与失败,面对失败,只有具备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

参考文献:
[1]张一夫.如何利用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职教育,2016(11).
[2]王晓芳.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17,(29).
[3]李永芳.高校历史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策略[J].新乡学院学报,2014,(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