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西师版六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
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童年是值得眷恋的,要学会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入情入景地读,体会童年的美好。

难点:感受作者的怀念,领略语言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歌曲《送别》和《童年》。

学生准备:阅读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了解小说的大概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走近林海音。

1•时光悄悄流逝,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过渡: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

一个人,一件玩具,一次游戏,都能够唤起我们对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

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这里是什么唤起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呢?
2•读题。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
3•老师读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画面多么充
满诗情画意。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在她脑海中久久难以忘怀的画面吧。

再读课题。

4•“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关于作者林海音我们
已不再陌生,我们曾在上学期学过她的作品《窃读记》,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林海音。

在这里,林海音女士要向我们展示什么呢?
5•知道了作者,了解了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请读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童年的回忆,带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一些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然后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1)学词:咀嚼幼稚寂寞
(2)交流:板书:学咀嚼谈铃铛想剪毛问去处
2.读读小标题,你发现了什么?
(写的都是关于骆驼的事,看起来写的事情很多,却都是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

骆驼队给作者
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借助骆驼队来表现自己童年的生活。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一些词语,通过对标题的解读知道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阅读,品悟童年。

1.看图,说说这是作者童年时看到的哪个情景?(看骆驼咀嚼)请找到这一段,大声地读一
读,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读这一段,谈谈读了这段后的印象。

预设:
(1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想一想,你小时候有没有看东西看呆的时候呢?你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神情吗?一个“呆”字,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再指名读这句话。

(2)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这个排比句让我们感觉骆驼的脸真的很丑,它的牙真的很长,它的态度真的很安静。

师朗读,读出对骆驼的厌恶之情,说说,这样读对不对?
(3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指名读,从朗读中,我们不但感觉到了骆驼是在慢慢地嚼,还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3.我们读书的时候,也应该像骆驼一样,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慢慢地体会,这也叫咀嚼。

让我们也像骆驼一样咀嚼一下课文。

请三位同学分句朗读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作者观察仔细,写得条理清楚,读起来显得
格外自然、亲切,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地感觉。

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应做到这样。

4.齐读这段话。

背一背。

5•同学们,这是发生在作者五岁时的事情。

请你想一想,当她长大时,还会不会再去学骆驼咀嚼呢?正如文章结尾所写(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
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童年的品读,再次深入课文的故事情节中。

感悟童年的美好,回味美好的童
年生活。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仿照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五、板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
介绍林海音
童年骆驼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把这篇文章教给学生,我是作了充分的准备的,也是郑重地教学这一课的。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

文章是以一个孩童的目光展
开回忆,因此在文中有不少孩童特有的语言材质,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回味感情的主要素材,应该让
学生反复品赏诵读,并展开想象,把自己的心与林海音的心紧紧交融在一起,达到和谐共鸣。

本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引入课题,展开想象。

这篇课文题目别具一格,新颖别致,由三个独立的词语构成。

但这三个独立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却
又富有诗情画意,可以带给你无限的遐想。

因此,在揭示课题目后,我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想象: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在冬天的阳光下,一队骆驼从远处走
来,传来一声声悦耳的驼铃声。

”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一个小女孩正在太阳底下看骆驼安静地吃
草。

”还有同学说:”我仿佛看到在一个冰天雪地里,太阳出来了,一个小孩子正在迎接从远处走来的骆驼。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后面学习课文中的场景和画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检查自学,交流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让学生通过发言和倾听,比较全面地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并通过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语。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趣事作为一篇文美情深的课文,我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找出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四件趣事:学骆驼咀嚼、想象驼铃用处、想替骆驼剪毛、追问骆驼去处。

在找好四件事情后,主要采用了反复诵读、讨论交流的方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老师、文本、同学对话。

尤其是”学骆驼咀嚼”这一段,”我站
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让学生读读这个句子,
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四、反复诵读,感悟情感
在这几个场面的教学后,我设计让学生一次次地读文章第15自然段的"夏天过去,秋天过去,
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这句话,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情感冲击中,
渐渐感受到林海音对童年的思念,以及在写作时的淡淡的感伤。

五、拓展延伸,说童年、写童年
学生学习完课文,自然产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遐想。

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
趣事。

学生的发言真是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课后,
我布置学生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果然学生写得很好,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所提高。

我们要”巧预设”,以有效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和方法,着眼、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叶澜教授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
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

是的,我们要让”预设"有
一定的弹性,为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并且灵活、妥善地去应对意料之
中、之外的”生成”。

我们教师应适时地把自己的地位由”太阳”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尊重学生大小不一的学习成果,及时鼓励、赞赏,适时引导、点拨,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

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和谐、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