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刺灵骨、大白治疗急性腰扭伤44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急性腰扭伤44例
钱敏;胡追成
【摘要】目的观察巨刺灵骨、大白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予巨刺灵骨、大白治疗,对照组44例,针刺肾俞、腰阳关、腰眼、委中、阿是穴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0.9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72.72%,总有效率为93.18%,两组之间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即时)的VAS和腰部功能活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天,两组患者的VAS和腰部功能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治<0.05,P对<0.05),治疗组同时段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巨刺灵骨、大白治疗急性腰扭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与常规取穴相比,具有取穴少,起效快,疗效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3(011)016
【总页数】2页(P69-70)
【关键词】灵骨;大白;针刺;巨刺;急性腰扭伤
【作者】钱敏;胡追成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中医医院针推康复医学科,奉化,315500;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上海,200233
【正文语种】中文
急性腰扭伤又称“闪腰”,多发生于青壮年.是一种因腰部失重、用力不当或超负荷的情况下,突然导致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急性损伤的疾病,该病起病突然,腰部疼痛难忍,活动受限,用药缓解效果不是很理想,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疼痛、恢复患者腰部功能成为该病治疗的关键。

笔者采用巨刺灵骨、大白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门诊急性腰扭伤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19~52岁,平均(3
2.34±12.14)岁;病程5~68h,平均(34.12±7.68)h;单侧腰痛者30例,双侧腰痛者14例。

对照组44例,男29例,女15例;年龄l7~56岁,平均(30.26±11.05)岁;病程4~72h,平均(32.35±8.72)h;单侧腰痛者28例,双侧腰痛者16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②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③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仅有腰部疼痛而无下肢放射痛等其他症状;
②年龄16~60岁;③经X线排除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等腰椎骨质病变的。

CT或MR检查未见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征象。

1.4 排除标准①急性腰扭伤同时伴有腰椎滑脱、脊柱病变、骶髂关节或髋关节外
周血管病变疾病的患者:②有全身性胶原免疫疾病或其他急慢性感染而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类等可能影响结果判定者;③不愿加入本试验,中途主动退出或失访者。

1.5 方法
1.5.1 对照组①取穴:取肾俞、腰阳关、腰眼、委中、阿是穴。

各腧穴定位参照王
启才主编之《针灸治疗学》[2]。

②手法操作及疗程:腧穴定位后,局部使用75%酒精常规消毒,用30号2.0寸毫针针刺,进针深度及手法参照王启才主编之《针灸治疗学》,针刺后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针刺1次未愈,则连续治疗,3天后进行疗效评定。

1.5.2 治疗组①取穴:取对侧灵骨、大白,如双侧腰痛则取双侧之穴位。

穴位定位参照杨维杰编著之《董氏奇穴针灸学》[3],灵骨在手背虎口处,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

大白穴在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十四经合谷穴外一寸骨边下陷中,距灵骨穴一寸。

②手法操作及疗程:拳手取穴,虎口向上,选定一侧灵骨、大白穴后,局部使用75%酒精常
规消毒,用30号2.0寸毫针,先针灵骨,针尖抵第1、2掌骨结合部,针深1.5寸;次针大白,贴第2掌骨进针,针深l.5寸,行捻转强刺激,并采用动气针法,即在针刺过程中嘱患者缓慢活动腰部直至疼痛明显减轻后,留针30min,每日治
疗1次,针刺1次未愈,则连续治疗,3天后进行疗效评定。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P<0.01为
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评定标准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

腰部功能活动评价主要评价治疗前后腰椎的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功能活动范围,对于强迫体位,不能作屈伸或旋转运动者计为0度。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无效:症状无改善。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1。

结果示对照组VA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即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3日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即时)及治疗后第3
日比较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天VAS评分改
善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腰部功能活动评分比较见表2。

对照组腰部功能活动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即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3日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腰部功能活动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即时)及治疗第3日比较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腰部功能活动的改善与对照组同时段相比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结果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急性腰扭伤是以腰部软组织突然损伤引起的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的疾病,属于生活常见病,多因负重时因姿势不正确、用力不当或者跌打闪扑所致,有时突然弯腰或转身也可引起。

伤时可有闪断或撕脱感,随即腰部剧痛不能用力,呈典型的“板腰”,僵硬畸形,行走不利。

中医学认为急性腰扭伤发病部位多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滞,不通则痛。

因此治疗原则为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灵骨、大白为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神奇的穴位,具有很强的益气活血、止痛作用。

针刺时采用动气针法,该法以远处穴位灵骨和大白二穴疏导经气,配以患处之主动或被动运动,边针刺边活动腰部,则更有利于经气的疏通及腰部气血的运行,可达到强化治疗作用的目的。

从全息对应顺对角度来看,灵骨对应于下焦,相当于第二掌骨全息之腰骶部,若从全息对应逆对的角度来看,大白对应于下焦腰骶部,因此,灵骨和大白都可治疗腰骶部之急性损伤,两穴相配就是董氏奇穴之倒马针法,更进一步强化了治疗效果。

从针刺空间构象分析,灵骨、大白针刺要求1.5寸以上,可一针透多穴。

灵骨穴可透腰痛穴和腕骨穴,大白穴可透后溪穴。

腰痛穴为经外奇穴,是治疗急性腰扭伤常用的经验穴,善调腰部气血逆乱。

腕骨穴是手太阳小肠经原穴,可以疏通太阳经气。

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

手太阳
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为同名经,遵中医“同气相求”的原则,手足同名经在疾病传变和治疗作用上是互相关联的,故后溪及腕骨穴可以疏通腰部之经气,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从而达到镇痛作用。

因此灵骨、大白一针透多穴,融腰痛、后溪、腕骨穴的治疗作用于一体,同时又蕴含全息对应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自然卓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急性腰扭伤,治疗组治愈率为90.9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72.72%,总有效率为93.18%,两组之间治愈率和总有
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治疗后(即时)的疼痛评分和腰部功能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治疗组针刺即时效应优于对照组,具有起效快的优点。

治疗后3天,两组患
者的疼痛评分和腰部功能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治<0.05,P对<0.05),但治疗组同时段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因此,与对照组相比,巨刺灵骨、大白治疗急性腰扭伤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具有取穴少,起效快,疗效高的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关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04.
[3]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3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