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课堂体态语的运用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课堂体态语的运用功效
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是很有实践空间的,也是很有作为的。
如下笔者将谈谈课堂体态语的运用功效。
1、运用体态语,营造良好氛围。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与情感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在这个氛围中,让学生愉快地进行交流。
假如有一位教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教室,挥手与同学们打招呼(大家好!)而一位老师却很严肃地走进教室,生硬地说:“上课”。
这两位老师使他们的学生进入了不同的状态中去了:第一位老师所在的班级的同学必然会对这节课充满了兴趣,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
反观另一位老师,他的语言必定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沉默,不敢发言。
人同此心。
一个总是眉目含笑,用体态语向学生表示亲切和鼓励的老师,学生在听他的课时必然如坐春风,和煦宜人。
这种身体力行的熏陶,这样的课堂,有哪个学生不向往、不感兴趣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心境,面带微笑,精神饱满,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和调动学生,使他们的心灵随着教师的情感而跳跃起来,唤起他们对学习的欲望,让课堂充满生机。
2、运用体态语,加强学生理解。
由于体态语有可观性的特点,我们可以用小品、游戏、唱歌等形式运用体态语与情感边说边演来展现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增强了语言的理解力。
如《核舟记》一文,学生对“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一句不甚理解,笔者就叫两位同学示范苏轼与鲁直,按课文所述摆出一共看书的姿势来,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又如,笔著在讲《守财奴》时一跨进教室门就两眼死死盯着讲桌上的粉笔盒,两臂微举,身子一纵,扑向前去,一把将粉笔盒抓住,说:“我抢到了一个金子的梳妆盒。
”接着,再叫学生翻开课文《守财奴》,从此,葛郎台抢梳妆台的形象便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3、运用体态语,树立信心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自信心则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前提条件。
因此,唤起学生的自信并进一步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对学生学习的进步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当学生感觉老师在重视他、赏识他时,他往往就会有勇气和信心,学习起来也会特别努力。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这时,课堂上恰当地使用体态语对他们的表达进行调控,让他们努力开口,愿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显然能让他们逐渐摆脱自卑、调整心态。
例如:当一名怯场的学生犹豫不敢开口或结结巴巴地回答问题时,老师不能皱着眉头,脸上满是不耐烦,目光隐含责备,学生必定会停止回答,而且再难有回答问题的胆量:教师应该用慈爱的眼神微笑地注视着他,让他明白这是一种鼓励;在学生因紧张说不下去或答不完问题,想中途放弃时,老师仍然保持微笑,用微笑鼓励他“别着急”,用眼神注视他,给他以鼓励,学生必会坚持将问题答完,并逐渐克服怯场的毛病;在他开口表达过程中,老师要同步利用体态语来配合,如不时点点头,不时用鼻音“嗯”等表示你正在听他说;当一个学生非常准确地回答完问题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当众给一个大拇指或走过去跟他握一下手,表示对学生的尊重,给他和全体同学带去精神鼓舞。
上面所提到的老师虽然没说话,但他们的身体每一部分都可以用来传递信息,这是因为老师的体态语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特别是眼睛,是最能传达微妙感情的,甚至能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4、运用体态语,增进师生感情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课堂教学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的交流过程。
人与人之间多交流会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课堂上教师要
多接触学生,充分调用体态语。
笔者与学生见面时曾尝试打手势(“Hi!”),结果师生感情得到亲密地融合:课堂上,笔者习惯将手放在胸前讲课,走下讲台走入学生,不时用手抚摸他们……以此传达我的真诚,结果课堂互动效果很理想。
由此可见,体态语运用是教学成功的必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体态语,教师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学生有乐于学习,达到教学互动,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不过,目光,唇语、表情、手势和站位等肢体语言都不是能被计划的行为,而是教师身体对思想和情感的自然反应。
非言语信号是学生易接受的信息符号,当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都用来做强化时,两者必须要保持自然大方、协调一致。
其实,体态语并不仅指课堂教学的非言语行为,还包括老师的讲台形象语言。
正如演员要重视舞台形象,播音员应时节着装一样,教师的讲台形象也是不能忽视的。
但老师的职业又不同于其它行业,所以教师应注意如下形象:衣饰不宜奇装异服,过于前卫;化妆不宜太浓,流于俗气;发式不宜诡奇怪异;举止不宜太随便,有失庄重……否则不仅无益于教学效果,反倒分散学生注意力,心猿意马。
讲台即舞台,众目睽睽之下,为师者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包括穿着仪表都在向学生传递信息,因为这时学生的眼睛是极为敏感、敏捷和精细的。
良好的教态,不仅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
强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在日常语言、穿着仪表和行为作风直至思想感情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
虽然课堂教学传递信息的手段日益现代化,但是,任何时候,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和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换的。
我们要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各种契机,机智运用体态语,充分发挥其功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活泼而高效。
(2007年4月完稿于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