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15年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202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资阳市2015年中考生物试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大地二中张清泉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与地理同堂共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正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的答案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非选择题须用0.5 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答题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5资阳)小红同学在学习小组讨论生物的特征时,列举了以下实例。

其中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运动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考点:
生物的特征
分析: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
解:A、动物一般能运动,但运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一般不运动.A
不符合题意.
B、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和微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如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和植物不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因此,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属于生物基本特征.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生物都需要营养
2.(2015资阳)利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运动方式时,视野中的变形虫伸出伪足向左上方缓慢运动,观察一段时间后,要使变形虫仍在视野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为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考点:
显微镜的基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
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解答:
解: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将位于视野中央的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此时视野中的物像移动的方向是左下方.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
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3.(2015资阳)右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陆植物叶的上下表皮
(a、b表示细胞)。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甲是上表皮B.a能进行光合作用
C.乙是下表皮D.b能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
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片的表皮。

分析:
陆生植物的叶片,气孔大多位于下表皮.
解答:
解:甲中气孔的数量明显少于乙,说明甲是上表皮,乙是下表皮.a是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是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C、D三项不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选:B.
点评:
保卫细胞夹杂在表皮细胞之间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状不同,结构也不同.
4.下列有关桃的花和果实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花属于营养器官;②果实属于生殖器官;③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④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考点:
绿色开花植物由六大器组成.
分析:
被子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茎、叶、花、果实、子六大器官组成.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据此解答.
解答:
解:①花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作生殖器官,①错误;
②果实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作生殖器官,②正确;
③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是花的主要结构,③正确;
④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子房发育成果,④错误.
关系:故选A.
点评:
熟练掌握植物的六大器官,理解它们的功能,很快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考试中这部分一般是以选择题或识图填空的形式出现.
5.(2015资阳)右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N 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P 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MN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NP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概念.
分析:
(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要吸收二氧化碳使其浓度减少,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
(3)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如果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会积累.(4)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其中M点吸收二氧化碳为0但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M点植物进行呼吸作用,N点为零界点,从M到N都有光,只是光越来越强,到M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质与合成的物质相等.而NP 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制造的有机物逐渐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有机物开始积累.P点后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
解: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N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故A错误;
B.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故B正确;
C.MN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故C错误;
D.NP段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只不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题考查了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知识的了解和识图分析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6.(2015资阳)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夜间常常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B.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
C.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的散失 D.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量多
考点: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温度与呼吸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
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D C B A B B B C B C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A C A D D D C A A D
7.(2015资阳)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C.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理密植和中耕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考点: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能量;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题干图示①表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过程;②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过程.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答:
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联系
场所原料条件产物能量
光合作用叶绿体二氧化碳、水光有机物、氧气储存能量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所有的活细胞有机物、氧气有无光皆可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叶绿体,条件是光能;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线粒体,A正确;
B、因为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光合作用只有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因此呼吸作用全天都能进行,B错误.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C正确;
D、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D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关系.
8.(2015资阳)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正确地是
A.淀粉在口腔中能被消化成葡萄糖 B.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小肠是人体消化的主要场所D.脂肪和蛋白质最早在胃内被消化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消化道的组成.
分析: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下:
据此解答.
解答:
解:A、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A错误;
B、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B错误;
C、人体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的场所是小肠,这是因为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上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C正确;
D、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脂肪的消化是从小肠开始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
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及小肠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9.(2015资阳)当肋间肌和隔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①胸腔容积缩小;②胸腔容积扩大;③肺收缩;④肺扩张;⑤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⑥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A.②④⑥B.②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⑥
考点:
呼气和吸气.
分析: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
程.
解答:
解: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成.呼气时相反.因此深深地吸气,会感觉到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故只有②④⑤正确.
故选:B
点评:
理解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
10.(2015资阳)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增加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A.肺B.鼻腔C.组织细胞D.血液
考点:
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分析:
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少部分用来维持体温.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故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含量最高解答:
解:组织细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在组织细胞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故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组织细胞.
故选:C.
点评:
解题关键是明确人体内产生二氧化碳的具体场所在组织细胞.
11.(2015资阳)甲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脉血,乙血管与心室相连,流静脉血,这两条血管分别是
A.肺静脉和肺动脉B.主动脉和上腔静脉
C.上腔静脉和肺动脉D.肺动脉和主动脉
考点:
心脏的结构.
分析:
心脏有四个腔: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动脉与心室连接,静脉与心房连接;除了肺静脉内流动脉血,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其它的血管:动脉内流动脉血,静脉内流静脉血.
解答:
解: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如图所示: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可见,“甲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脉血”,该血管是肺静脉;“乙血管与心室相连,流静脉血”,该血管是肺动脉.
故选:A
点评:
心脏各结构所连接的血管和血液循环中各结构所流动的血液的判断可以归
纳为:房连静,室连动;左动右静(血液);肺反体同(两循环中血液与血管的关系).
12.(2015资阳)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
Ⅰ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
质最可能是
A.养料B.二氧化碳C.氧气 D.废物
考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
分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解答:
解:如果I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血液流经肺泡间的毛细血管时是肺循环.经过肺循环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同时养料减少;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时是体循环,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因此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同时养料减少.所以该物质最可能是氧气.
故选: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13.(2015资阳)江河让大地葱茏,热血使生命沸腾。

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AB型的血B.血浆能运载血细胞
C.体内有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会增多D.红细胞数量过少会影响血液运输氧的能力
考点:
输血的原则;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
(1)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O型是万能输血者,AB型是万能受血者.
(2)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
(3)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4)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据此解答.解答:
解:A、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 型血,A错误;
B、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50%,淡黄色、半透明,能运载血细胞,B正确;
C、体内有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会增多,C正确;
D、红细胞数量过少会影响血液运输氧的能力,D正确.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型、输血及其原则等内容.14.(2015资阳)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A.氧气增加,尿素减少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氧气减少,尿素增加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考点:
尿液的形成;血液循环的途径.
分析:
此题考查尿的形成.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解答:
解:血液经过肾脏的时候,由于肾脏是由肾单位组成的.肾单位又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在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这样从肾静脉中流出的血液尿素的含量就大大减少了,无机盐的含量也相对减少;由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由含氧丰富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静脉血.故从肾流出的血液,氧减少,无机盐减少、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故选:D.
点评:
血液在肾单位的流动的:血液→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肾静脉.血液流经肾时血液成分的变化:从肾流出的血液,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含尿素最少的是肾静脉.15.下面的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对应错误的是
A.牛——肺 B.鲫鱼——鳃C.青蛙——肺与皮肤 D.家鸽——肺与气囊
考点:
动物的分类..
分析:
(1)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2)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孵卵育雏.(3)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里),卵生、卵自然孵化,体外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尾.成体用肺呼吸、有四肢无尾,水陆两栖,多为变态发育,蝾螈不是变态发育.
(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解答:
解:A、牛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A正确;
B、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正确;
C、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正确;
D、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气囊可以储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故选:D.
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
16.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狼的犬齿发达,与其肉食性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B.鸟的骨骼轻、薄,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C.鱼的身体呈梭形,可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D.青蛙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保护身体
考点:
动物的分类.
分析:
(1)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植食性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肉食性动物的犬齿发达,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肉食.(2)鸟类的身体呈梭形,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双重呼吸,
所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
(3)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鳞片、外骨骼等.
解答:
解:A、狼的牙齿分为臼齿、犬齿、门齿,犬齿尖锐锋利可用于撕裂食物,这与其吃肉的生活习性相适应.正确.
B、鸟的骨骼坚固且轻而薄,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可以减轻身体体重,利于飞行.正确.
C、鱼的特点是与其水中游泳生活相适应的,如鱼的身体呈梭形,体表有黏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正确.
D、蛇等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错误.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动物的主要特征,结合题意,灵活答题.17.科研人员将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导入不开蓝色花的玫瑰植株中,从而培育出了开蓝色花的玫瑰珍品——蓝色妖姬。

将矮牵牛的基因B导入玫瑰植株利用的生物技术属于
A.干细胞技术B.克隆技术C.转基因技术D.发酵技术
考点: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
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等.
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