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附答案)(沪科版初二)doc初中物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附答案)(沪科
版初二)doc 初中物理
〔共100分,时刻90分钟〕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

有的小题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前的符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在测量中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是为了〔 〕
A.幸免产生误差
B.幸免产生错误
C.能够减小误差
D.提高准确程度
思路解析: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幸免的,A 错。

多次求平均值能够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确程度。

答案:CD
2.(2005福建泉州中考) 以下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 cm
B.初中生的身高大约是165 cm
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 m /s
D.人的体温大约是50 ℃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日常生活数据的估算,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 cm 左右,小明上学步行速度在1.2 m /s 左右,人体的温度为36—37 ℃。

由以上分析,应选B 。

答案:B
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t
s 可知物体的〔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刻成反比
C.路程和时刻成正比
D.路程和时刻成反比
思路解析:此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一个恒量,它不随时刻、路程的改变而改变,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用的时刻越长,行驶的路程也越远,即路程和时刻成正比。

速度大小尽管可由公式v=t
s 运算,但关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讲,它的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与路程和时刻无关。

答案:C
4.一天,某市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飘动,某人走近一高高的商业大厦时,抬头一望,惊呼大厦在摇动并要倒塌,以致造成千人狂逃。

过后经查证,纯属虚惊一场,该大厦仍牢牢地高耸在原地。

此人有此错觉是因为他选择了以下什么作参照物〔 〕
A.地面
B.商业大厦
C.蓝天
D.飘动的白云
思路解析:这段文字开始讲〝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飘动〞,这句话是以地面〔或者讲以地面上建筑物——大厦〕为参照物的,即白云相对大厦是运动的。

假设以白云为参照物,那么大厦相关于白云位置在改变,即大厦是运动的,因此讲〝大厦在摇动,要倒塌〞是以白云为参照物而言的。

答案:D
5.两列火车同向并排行驶时,甲车里的人觉得甲车在后退,乙车里的人也觉得甲车在后退,这讲明〔 〕
A.甲、乙两车里的人都以甲车为参照物
B.甲、乙两车里的人都以乙车为参照物
C.甲车里的人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
D.乙车里的人以车站为参照物
思路解析:甲、乙两车同向运动,甲车里的人觉得甲车在后退,确信是选择了与自己同向行驶,且速度较大的物体为参照物;乙车里的人也觉得甲车在后退,也讲明了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速度;因此甲、乙两车里的人差不多上以乙车为参照物的。

答案:B
6.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10 km 的两地动身,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54 km/h ,乙车的速度为10 m/s ,它们相遇时,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A.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B.甲车比乙车多走2 km
C.甲车比乙车少走1 km
D.甲车走7 km ,乙车走3 km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相遇咨询题,第一要明白甲车通过的路程s 1和乙车通过的路程s 2之和等于两地的总距离s ,即s=s 1+s 2,而s 1=v 甲t ,s 2=v 乙t ,因此v 甲t+v 乙t=s ,可得出t=91/54/3610=+=+h km h km km v v s 乙甲h ,那么甲通过的路程s 1=v 甲t=54 km/h ×9
1h=6 km ,乙通过的路程为s 2=v 乙t=36 km/h ×9
1h=4 km ,故甲车比乙车多走2 km 。

答案:B
7.能讲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滴答〞声
B.我们听到树上小鸟的〝叽叽〞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讲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思路解析:〝滴答〞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故A 错。

小鸟的〝叽叽〞声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而非液体,故B 错。

岸上人讲话的声音通过水的传播被鱼听到,讲明水是传声的介质,故C 对。

〝哗哗〞的流水声是水振动发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中,故D 不符合题意。

答案:C
8.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300次,那么不带花蜜时蜜蜂发出的嗡嗡声与带花蜜时发出的嗡嗡声相比〔 〕
A.音调低
B.响度小
C.音调高
D.响度大
思路解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反映了频率的高低,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高,反之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反之音调就低。

答案:C
9.大夫给病人检查心脏时,总要用听诊器,这是因为〔 〕
A.心跳声音频率太低,人耳听不见
B.听诊器能够将心跳声音变大
C.听诊器可挡住外来干扰噪声
D.声音在听诊器中传播得快,声音分散得少,因此响度增大
思路解析:心跳的频率和响度是确定的,可不能因为大夫使用听诊器而改变,故A 和B 均错。

另外,听诊器不具有阻挡噪声的功能。

答案:D
10.以下关于光现象的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用激光照耀水中的鱼,应瞄准看到的鱼的上部
B.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假设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汽车号码为〝10—18〞,那么它的实际号码为〝81—01〞
D.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思路解析:站在岸上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鱼的虚像,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故激光应瞄准看到的鱼,故A错。

安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因此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故B错。

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和物相比,上下位置不变,左右位置颠倒,可知C对。

反射光路和折射光路差不多上可逆的,故D对。

答案:CD
11.以下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人在湖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B.人在河边看到水底的石头
C.司机从后视镜中看到汽车后面的景物
D.奶奶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
思路解析:安静的湖水相当于平面镜,其中的倒影是光通过反射而成的虚像,故A错。

人在河边看到的水底的石头,是石头发出的光线通过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故B对。

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看到的景物是光线经凸面镜反射后成的虚像,故C错。

老花镜为凸透镜,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老花镜发生了折射,故D对。

答案:BD
12.以下属于漫反射的是〔〕
A.能清晰地看到黑板上写的粉笔字
B.在黑背地看不见任何东西
C.斜插在水中的直杆向上弯折
D.在水中看到月亮的〝倒影〞
思路解析:黑背地看不见东西是由于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斜插在水中的直杆向上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

在水中看到月亮的倒影是由于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A
13.(2005河北课改区中考) 以下讲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故;④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一定竖直向下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思路解析:我们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这确实是讲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中的表达是正确的;磁体对磁性材料的作用能够不接触,②中的表达不正确;力的作用成效有两个,一个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另一个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③中的表达是正确的;投出的标枪最后才落到地面,同时方向不是竖直向下的,④中的表达不正确。

答案:B
14.以下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讲法,错误的选项是〔〕
A.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个测量范畴,被测力应小于那个范畴
B.使用前必须先对弹簧测力计校零
C.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放置,测竖直方向的力
D.弹簧测力计能够测不同方向的力
思路解析:用弹簧测力计测力,使用前应先校零;使用时,不能超过其测量范畴;弹簧测力计能够竖直放置也能够水平放置,也能够倾斜放置但不管如何样放置所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或收缩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因此ABD正确,C错误。

答案:C
15.关于力的知识,以下讲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讲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示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截了当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思路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的作用成效有两种情形: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必须产生在两个物体之间,但物体并不一定相互接触,如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应选D。

答案:D
16.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住小皮球,皮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思路解析: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改变,②中篮球弹回方向改变;④中灰尘漫天飞舞,运动方向也在改变。

而①③中是物体发生了形变。

答案:D
17.不管是木锯依旧钢锯,它们的锯齿差不多上东倒西歪,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因为〔〕
A.如此使锯齿更锐利
B.如此使锯齿更耐受撞击
C.锯用得太久,齿被撞歪
D.能够使锯口加宽,减小材料对锯的摩擦力思路解析:不管是木锯依旧钢锯,它们的锯齿差不多上东倒西歪,不在一个平面上,如此做是为了使锯口加宽,减小材料对锯的摩擦力。

锯口太小容易增大摩擦力,工人师傅讲的夹锯指的确实是锯口太小摩擦力过大的现象。

因此ABC错;D正确。

答案:D
18.(2004山东日照中考) 某同学甲用铁棒去靠近小磁针,小磁针被吸引过来,另一同学乙和同学甲针对这一现象有一番对话,其中一句是错误的,请你指出来〔〕
A.乙:小磁针向铁棒靠近讲明铁棒吸引了小磁针
B.甲:同意,但铁棒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C.乙:小磁针质量太小,它没有吸引铁棒
D.甲:不对!小磁针也吸引铁棒,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思路解析:A中乙的讲法是正确的,适应了力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理。

B中甲的讲法也专门正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怎么讲哪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哪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由研究对象来决定。

C中乙的讲法是错误的,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磁针应是吸引铁棒的。

D中甲的讲法是正确的。

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
19.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者识不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图1),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如此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思路解析:如下图,依照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镜面的距离为〔2.5+0.4〕m=2.9 m,那么人到镜中像的距离为〔2.9+2.5〕m=5.4 m。

答案:5.4 能够节约空间
20.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作用点在物体的________上。

思路解析:重力也是力,力的三要素同样适合它。

通常情形下我们取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答案:竖直向下重心
21.一个质量为3 kg的铅球,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方向指向________。

当运动员向斜上方推出那个铅球时,要紧是________的作用使铅球不能做直线运动。

思路解析:由重力公式G=mg得重力大小为29.4 N,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当向斜上方推出铅球后,由于重力作用使铅球不能做直线运动。

答案:29.4 竖直向下重力
三、作图与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22.完成图2中的光路图。

图2
答案:如下图
23.一个雨后天晴的夜晚,小刚在晚自习回家的路上看见路面坑中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图3是当时景物的示意图。

图3
〔1〕小刚当时可能站在________位置。

(填〝A〞〝B〞或〝C〞)
〔2〕在图3中画出小刚看到的〝月亮〞。

思路解析:安静的水坑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画出月亮的虚像,虚像点与眼睛应在同一条直线上,眼睛方能观看到虚像,可知小刚当时可能站在C点。

答案:①C ②如下图
24.(1)如图4所示,这只眼睛存在什么视力咨询题?
图4
(2)要想使这只眼睛得到矫正,应该戴什么透镜?什么缘故如此做能使眼睛看清晰物体?
答案:(1)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

(2)应戴合适的凹透镜。

因为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通过凹透镜的光线再通过晶状体折射后,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5.学校的实验桌上摆放着如下器材:三角板一套〔两块〕,刻度尺一把,大头针以及足够长的白纸条,圆柱体一个。

老师提出了如此的要求:从中任选器材设计一个测圆柱体周长的实验,误差越小越好。

写出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

思路解析:此题明显要用专门方法来测量圆柱体的周长,表面上看有两种方法:〔1〕配合法。

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出圆柱体的直径,再利用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算出周长;〔2〕替代法。

用白纸条绕圆柱体一周,在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一个孔,再用直尺量出相邻两孔之间的距离确实是圆柱体的直径。

但此题要求误差越小越好,因此用第二种方法更好些。

答案:器材:白纸条、大头针、刻度尺、圆柱体。

步骤:〔1〕将白纸条紧紧包住圆柱体一周多,在纸条的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一个孔;〔2〕将白纸条展开,用直尺量出相邻两孔之间的距离l1;〔3〕在圆柱体的不同处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不记下测量结果为l2,l3;〔4〕求出平均值确实是圆柱体的周长,l=〔l1+l2+l3〕/3。

四、综合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
26.(2005黑龙江宁安中考)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已完成了图5中的甲、乙两步实验,由此他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假如还想连续探究,你认为他下一步应该进行的实验是什么(画出操作方法简图)?并与图5比较才能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图5
思路解析:此实验运用了操纵变量法,先使压力相同,比较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再使接触面相同,比较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答案: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压力大小
如下图:
27.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认真阅读后,按要求回答以下咨询题:
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
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

有时站在她家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晰楚。

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

专门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是相当强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1〕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入横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有一处显现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在错误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3〕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 。

〔4〕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光的反射〔或平面镜成像等〕
〔2〕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是相当强的
〔3〕造成火灾隐患〔或危害居民躯体健康、暴露生活隐私等〕
〔4〕建议对都市使用玻璃幕墙的范畴、设计、制作和安装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或限制使用玻璃幕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