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七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意义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2.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②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③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很低。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3.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命题角度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意义 [经典例题]
继西气东输两条线路后,中国天然气供应版图上将迎来新成员——西气东输三线。
西气东输三线以某某西部口岸霍尔果斯为起点,一路东行,
途经
8个省级行政区域到达某某某某。
它将某某和中亚的天然气东送,一改天然气供应格局。
读西气东输三条线路示意图,回答(1)~(3)题。
(1)三条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走向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 农业发达程度 B. 城市分布 C. 环境状况 D. 河流分布
(2)下列有关西气东输三条线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中亚天然气是三条输气线路的主要气源地
B. 三条线路同时经过河西走廊
C. 三条线路的建设均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D. 三条线路的建设可改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
(3)某某省成为西气东输二线、三线重要输入地的原因是()
①某某省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②某某省沿海港口众多,有利于天然气出口③某某省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④某某省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消费昂贵的天然气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西气东输三线以某某西部口岸霍尔果斯为起点,将某某和________的天然气东送,最终到达某某某某。
2. 图像信息获取
3. 推理分析
由于城市是主要的经济中心,天然气消费量大,因此西气东输工程三条线路走向主要考虑城市分布;三条线路中一期工程的天然气不是来自中亚;某某成为西气东输二线、三线重要输入地的原因,可从供求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小试牛刀]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方法归纳]
拓展性归纳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如下图所示: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
(2019·某某省模考三)2017年12月6日,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铁——西成高铁通车。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
读图,回答1~2题。
1. 修建西成高铁的决定性因素是()
A. 地形
B. 经济
C. 政治
D. 科技
2. 关于图中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路1可基本自流输水到、某某和某某
B. 线路1可缓解铁路运力紧X的局面
C. 线路2能改善某某大气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D. 线路2有效改善某某市的能源结构
考点二我国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 西电东送
2. 南水北调
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
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运煤通道如下表所示:
命题角度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经典例题]
(2014·某某高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回答(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X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 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 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 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________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________。
2. 图像信息获取
3. 推理分析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调出地区和调入地区都会产生有利和不利影响,因此本题的解答应在这一基本思路基础上,结合该工程沿线地形地势特点及对长江(调出区)的具体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南水北调东线沿线地形地势特点;跨流域调水对调出地区和调入地区的影响。
[小试牛刀]
(1)________(2)________
[方法归纳]
拓展性归纳: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
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
(1)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2)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①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②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③安全系数
高。
④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变式训练]
(2019·某某省某某、某某一模)2017年某某省建设了三条“外电入鲁”新通道。
读“‘外电入鲁’通道示意图”(下图),回答1~2题。
1. “外电入鲁”的原因是由于某某省()
①常规能源匮乏②能源需求量大③酸雨危害严重④环境保护压力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 “外电入鲁”给某某、某某供电方带来的影响有()
①社会经济效益上升②电力生产成本加大③利于生态环境保护④促进基础设施改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图型攻略
图表专项突破核心素养提升
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的判读
[图像特征]
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通常以某一资源或资源调配为背景,以区域图或资源调配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选择及调配意义等。
如下图所示。
图1 宁东直流输电工程示意图
图2 美国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图3 中俄天然气管道线路图[经典例题]
读中缅油气管线示意图,回答(1)~(2)题。
(1)中缅油气管线在施工过程中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
A. 地形、地质构造复杂
B. 资金短缺
C. 技术力量不足
D. 多年冻土的存在
(2)中缅油气管线的修建()
A. 是为了开发缅甸的石油资源
B. 有利于提高中国能源安全
C. 是为了促进沿线少数民族脱贫
D. 主要用于中国天然气出口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中缅油气管线距离较长,经过地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该管线的建设有利于实现我国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
2. 图像信息获取
3. 推理分析
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可知,中缅油气管线经过地区的地质地形特别复杂,成为管线修建过程中最大的不利因素;中缅油气管线的建设降低了我国海上进口石油的风险,对提高我国能源安全有重大的意义。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东南亚地形地势特征,马六甲海峡对我国海上进口石油的影响。
[小试牛刀]
(1)________(2)________
[方法归纳]
拓展性归纳: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结合位置判断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路线及调配资源的类型
根据区域图提供的经纬度、海陆轮廓等信息确定位置,由此分析区域内的资源种类、资源消费状况,以此确定所调配资源的类型及线路。
(2)对比输入地和输出地,探究资源调配的原因
资源调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资源分布不平衡,二是资源供需矛盾。
即输出区资源丰富,但需求量相对较少,供大于求;输入区资源缺乏,但需求量较大,供不应求。
如西气东输线路中的某某和某某、南水北调线路中的丹江口水库和华北。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
①观察线路图中一些明显弯曲的地方,探究弯曲的原因,如西气东输线路图,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补充气源等社会经济条件。
有时图中显示一些重要自然保护区,为避免造成生态破坏,线路也会发生弯曲。
②充分考虑工程难度、需求程度等决定一些线路开工早晚的因素,如南水北调有三条线路,东线最先开工。
(4)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
在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的基础上,考查其产生的影响,答题时要注意从起点、沿线、终点三个角度,结合社会、环境、经济三方面原因进行分析。
[即学即练]
某某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某某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读南四湖地理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第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
西气东输为例
考点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意义
高考清单
□
1不均匀 □2富集 □3贫乏 □4流动 □5发展水平 □6经济水平 □7能源相对贫乏 □8煤炭 □9铁路 □
10天然气 □11西多东少 □12发展西部 □13基础设施 □14就业机会 □15经济优势 □16能源消费 □17大气质量 □
18植被破坏 高考考向
命题角度
□
1中亚 □2城市 □3轮南 □4大 □5常规 小试牛刀
(1)B (2)A (3)B
变式训练
1. B
2. C 解析:第1题,影响高铁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在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建设影响最为突出;政治因素和科技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故选B 。
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线路1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铁路运输无关,同时该工程在某某西部穿过黄河可自流到、某某,不可能自流到某某,且中线工程调水也不是送到某某,A 、B 错;图中线路2为西气东输二期工程,途经某某,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C 对,D 错。
故选C 。
考点二 我国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高考清单
□
1坑口 □2京津唐 □3华东 □4红水河 □5能源 □6铁路 □7黄河上游 □8丹江口 □9某某 □10自流 □11最好 □12较大 □
13自行 □14最大 □
15北 □16京杭运河 □17地形复杂 □18水质 □19动力提水 □20移民 □21土壤次生盐渍化 □
22京包—京沈线、滨洲线 □23大秦 □24石太—京石—京沪 □25海港 高考考向
命题角度
□
1长江 □2大运河 □3盐碱化 □4减少 □5高于 □6抽水 □7航运 小试牛刀
(1)D (2)A
变式训练
1. B
2. D 解析:第1题,“外电入鲁”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某某省能源需求量大,②对;某某省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丰富,①错;某某省是半湿润区,降水较少,酸雨危害较轻,③错;某某省大气、水体等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保护压力大,而电力是清洁能源,④对。
故选B 。
第2题,“外电入鲁”使某某、某某供电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社会经济效益上升,①对;在当地将煤炭转化成电力,减少了运输成本,电力生产成本减少,②错;“外电入鲁”发电产生的污染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③错;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改善,④对。
故选D 。
图型攻略
□1横断□2马六甲□3安全
小试牛刀
(1)A (2)B
即学即练
(1)增加水量,扩大湖水面积,调节湖区气候(缩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提高地下水位,稳定湖泊水位,提高航运效益,改善水质,利于保护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
(2) 调整工业结构,限制造纸等污染企业的规模;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实行清洁生产;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水平;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污水先处理后排放);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沿岸工业生产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