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浦东第四教育署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自主调研
八年级物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8厘米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
B.书桌的高度
C.普通粉笔的长度
D.黑板的宽度
2.下列关于实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
B.眼睛能看见的像是实像
C.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是实像
D.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是实像
3.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钻石
C.太阳
D.玻璃
4.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水中倒影
B.人的影子
C.日食
D.月食
5.如右图所示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

两次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重敲频率高
B.轻敲振幅大
C.两次敲击音色不同
D.两次敲击音调一样高
6.在雷电交加的夜晚,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人耳产生的错觉
B.闪电先发生
C.光速大于声速
D.以上都不对
7.要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把一枚大头针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测量
B.测量10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除以100
C.量一枚大头针和一块铁块的质量,然后再减去铁块的质量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行
8.观察水边风景的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这是因为()
A.水面只将一部分的入射光线反射,进入人眼
B.冲洗照片质量问题
C.当时光线太暗
D.眼睛的错觉
9.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频率比乙的高
B.甲的音调比乙的低
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
D.甲、乙的振幅一样大
10.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光路图如图所示。

当光屏上的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先上升后下降
二、填空题(每空1分,第22、23题每空2分,共43分)
11.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首先要有一个__,其次要有合适的__,在SI 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

12.质量是指物体中所含__的多少。

小丽同学拿着一装有0.5千克水的杯子,从厨房走到了卧室,杯中水的质量将__;然后她喝了一口,杯中水的质量将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接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判断出______(选填
“甲”或“乙”)是噪声的波形:正在房间写作业的小明觉得客厅的电视声太大了,于是关上了房间门,从控制噪声方面来说,这属于在______(选填“噪声源”或“噪声的传播途
径”)中减弱噪声。

14.入射光线与______的夹角叫做入射角;若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大小为_____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大小为______。

15.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产生的;平时我们在教室里能听到同学们的说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中传播;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回到教室坐好,安静地等待老师来上课,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_。

16.小王同学身高为1.7米,他站在平面镜前1米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__米;当他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了0.5米,此时小王的像离平面镜距离为__米,像高__。

(最后一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7.学生上课时能从不同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而部分同学因为“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前一种反射______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8.填上恰当的单位:
①某同学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12______;
②一场足球赛的时间为90______;
③一袋袋装牛奶的质量约为0.22______;
④一杯水的体积为330______。

19.在一根较长装满水的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传来的,总共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

20.晴朗的中午,茂密树林的地面上常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它其实是光学里的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______原理解释,成的像是太阳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1.在期中复习过程中,小明同学根据自己所学“声”和“光”的知识,经过梳理如下,请你跟他一起完成下列表格的相关填空:
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在同种介质
中传播方向
在水、空气、玻璃
中传播速度的大小
常温下在空
气传播速度
声音不能向四面八方传播__340米/秒
光____空气>水>玻璃__
22.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洞穴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

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α表示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则α_________°;午后,随着太阳西斜,α角应适当_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23.在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实验时,某同学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A、B、C所示三个光路图,请仔细观察图中现象,写出实验结论:
(1)分析比较图A或B或C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知:__;
(2)分析比较图A和B和C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可知:__。

三、作图题(共8分)
24.根据图中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大小。

2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26.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钟表在平面镜中的像。

(只要求画时针、分针即可,并保留作图痕迹。


()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29分)
27.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物体一端对准刻度尺的__刻度线,如图所示,此刻度尺的量程是__厘米,最小分度值是__毫米,此时物体的长度是__厘米。

28.如图A所示的实验器材叫打点计时器,它是实验室里测量______的工具。

图B的甲乙两纸带中,甲纸带上从A点到D点所用的时间为______秒。

甲纸带上A点到F点之间的时间间隔______乙纸带上A点到F点之间的时间间隔(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由此判断,乙纸带在拉动时是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

29.如图所示,小李同学在“探究响度与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关系实验”中,把一根钢尺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使钢尺的另一端伸出桌边,用手拨动钢尺的伸出端,听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情况,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钢尺振动的幅度响度的大小
第一次小小
第二次中中
第三次大大
(1)进行实验时,为了保证几次实验的音调不变,必须保持钢尺伸出的______不变;(2)本实验应在较______(选填“安静”或“嘈杂”)的环境下进行;
(3)通过本实验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发声体振动幅度越大,______;
(4)在不添加其他器材的情况下,利用此实验的器材,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探究音调与发声体长度的关系。

30.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N是法线:
(1)此实验装置叫作__;
(2)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AO时,反射光线为OB;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为OD;当入射光线为EO时,反射光线为OF,从这一现象可初步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__;
(3)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__法线(选填“靠近”或“远离”)。

(4)若把此装置中的小门向后转动一角度,则在门上__(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这一现象表明:__。

31.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该实验中用__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便于找到__。

(2)在观察蜡烛A的像时,眼睛应在__(选填“A”或“B”)一侧通过平面镜去观察像,发现像是__立的(选填“正”或“倒”)。

(3)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选取的A、B两支蜡烛应__(选填“相同”或“不同”),蜡烛__(选填“A”或“B”)是点燃的。

(4)实验中,若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像一侧的平面镜,将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在平面镜中观察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像(选填“虚”或“实”)。

32.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对眼睛视角大小的相关因素,他通过观察不同高度的树木且不断地改变眼睛与树木的距离,如图所示,得到数据,如表格所示:
物体高
度h
(m)
42
1
距物体
距离s
(m)
864286428642
视角α
(度)
2836.853.19014.2192853 5.59.514.228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
(1)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__越远,视角越__。

(2)观察者与物体距离不变时,__越大,__。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自主调研
八年级物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8厘米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
B.书桌的高度
C.普通粉笔的长度
D.黑板的宽度
【答案】C
【详解】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8cm,故A错误;
B.书桌的高度约80cm,故B错误;
C.普通粉笔的长度约8cm,故C正确;
D.黑板的宽度约1.5m,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实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
B.眼睛能看见的像是实像
C.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是实像
D.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是实像
【答案】D
【详解】A.平面镜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眼睛既能看见实像,又能看见虚像,故B错误;
C.实像和虚像都可能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故C错误;
D.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是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钻石
C.太阳
D.玻璃【答案】C
【分析】
【详解】月亮、钻石、玻璃自身都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太阳自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水中倒影
B.人的影子
C.日食
D.月食【答案】A
【分析】
【详解】A.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影子的形成是由于遮挡物遮住了阳光,阳光不能透过遮挡物传播过去,所以就会在物体身后形成阴影,也就是影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月食也是由于地球遮挡了射向月球的光,所以在地球上不能看到完整的月球。

这也是由于光线沿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如右图所示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

两次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重敲频率高
B.轻敲振幅大
C.两次敲击音色不同
D.两次敲击音调一样高
【答案】D
【详解】同一个音叉的发声频率是固定不变的,故音调不变;音叉的结构不变,音色也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改变了音叉的振动幅度,导致音叉的响度不同。

故选D。

6.在雷电交加的夜晚,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人耳产生的错觉
B.闪电先发生
C.光速大于声速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分析】
【详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根据传播速度表可知,声音在15℃空气的速度为340m/s,
光的传播速度是8310m/s ,那么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故选C 。

7.要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把一枚大头针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测量
B.测量10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除以100
C.量一枚大头针和一块铁块的质量,然后再减去铁块的质量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行【答案】B 【分析】
【详解】AD .天平测量的精确程度一般为0.1g 或0.2g ,而一枚大头针的质量远远小于这个数值,所以无法直接测量,故AD 错误;
B .由于一枚大头针质量较小,可测出100根大头针的质量,然后除以100,即可得到一枚大头针的质量,运用的是“累积法”,故B 正确;
C .一枚大头针远远小于铁块的质量,“一枚大头针和铁块的总质量”与“铁块的质量”天平无法区分大小,所以无法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故C 错误。

故选B 。

8.观察水边风景的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这是因为()
A.水面只将一部分的入射光线反射,进入人眼
B.冲洗照片质量问题
C.当时光线太暗
D.眼睛的错觉【答案】A 【分析】
【详解】在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本身暗一些,是因为景物本身的光线射向水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一部分折射进入水中。

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9.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频率比乙的高
B.甲的音调比乙的低
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
D.甲、乙的振幅一样大
【答案】C
【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详解】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程度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偏离程度大,所以甲的响度大。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睛】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

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10.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光路图如图所示。

当光屏上的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B
【分析】
【详解】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液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液面发生变化时,故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光电屏上的点由S1移到S2时,则表明液面从AB下降到CD。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第22、23题每空2分,共43分)
11.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首先要有一个__,其次要有合适的__,在SI 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

【答案】①.单位②.测量工具③.kg
【分析】
【详解】[1]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所以就必须有个共同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单位,故测量首先需要一个单位。

[2]测量时还需要一个能科学地,准确地给我们提供数据的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须是适合被测物体的,所以在测量时需要合适的测量工具。

[3]在SI制(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kg。

12.质量是指物体中所含__的多少。

小丽同学拿着一装有0.5千克水的杯子,从厨房走到了卧室,杯中水的质量将__;然后她喝了一口,杯中水的质量将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①.物质②.不变③.变小
【分析】
【详解】[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大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小丽同学拿着一装有0.5千克水的杯子,从厨房走到了卧室,位置变了但杯中水的质量将不变,还是0.5kg。

[3]喝了一口,杯中水的含量减少了,所以质量将变小。

13.接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判断出______(选填“甲”或“乙”)是噪声的波形:正在房间写作业的小明觉得客厅的电视声太大了,于是关上了房间门,从控制噪声方面来说,这属于在______(选填“噪声源”或“噪声的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答案】①.音色②.乙③.噪声的传播途径
【分析】
【详解】[1]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接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

[2]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判断乙是噪声的波形,因为其波形杂乱无章,振动无规律。

[3]正在房间写作业的小明觉得客厅的电视声太大了,于是关上了房间门,从控制噪声方面来说,这属于隔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填噪声的传播途径。

14.入射光线与______的夹角叫做入射角;若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大小为_____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大小为______。

【答案】①.法线②.60③.120°
【分析】
【详解】[1]入射角指的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若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60°,入射角等于
90°﹣30°=60°
反射角也是60°。

[3]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大小为入射角加上反射角之和,即为
60°+60°=120°
15.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产生的;平时我们在教室里能听到同学们的说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中传播;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回到教室坐好,安静地等待老师来上课,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_。

【答案】①.振动②.空气③.信息
【分析】
【详解】[1]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因为音叉的振动又带动了水的振动。

音叉振动的同时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人生活在空气中,在合适的距离能够听见彼此的说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上课铃响给同学和老师的信息就是让他们准备上课了,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6.小王同学身高为1.7米,他站在平面镜前1米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__米;当他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了0.5米,此时小王的像离平面镜距离为__米,像高__。

(最后一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①.1.7②.1.5③.不变
【分析】
【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像与物大小相同,人的身高1.7m,像的身高也是
1.7m。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人站在镜前1m处,像离镜也是1m。

当他向镜子远离0.5m时,他到镜面的距离为1m+0.5m=1.5m,则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1.5m。

[3]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大小一直相等,不管人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像的大小不变。

17.学生上课时能从不同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而部分同学因为“反
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前一种反射______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①.漫反射②.镜面反射③.遵循
【详解】学生上课时能从不同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此时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中,因为反射面粗糙不平,所以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点睛】关键要理解黑板“反光”是由于镜面反射造成的,反射光线较强,而要能从各个方向都看清楚物体,必须是漫反射,且要明白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是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的.
18.填上恰当的单位:
①某同学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12______;
②一场足球赛的时间为90______;
③一袋袋装牛奶的质量约为0.22______;
④一杯水的体积为330______。

【答案】①.mm②.min③.kg④.mL
【分析】
【详解】[1]大拇指甲盖的宽度大概在1.2cm,也就是12mm左右。

[2]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一般是1.5h,也就是90min。

[3]一袋袋装牛奶大概有半斤左右,也就是250g,换算成0.25kg,所以一袋袋装牛奶质量约为0.22kg。

[4]一瓶普通的矿泉水约为500mL,故一杯水的体积为330mL。

19.在一根较长装满水的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传来的,总共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

【答案】①.铁管(固体)②.水(液体)③.三
【分析】
【详解】[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在一根较长的装满水的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的人听到的第一声是由铁管传来的。

[2]因为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低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高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听到的第二声是由水传来的。

[3]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且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铁管
另一边的人能够听到三次声音。

20.晴朗的中午,
茂密树林的地面上常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它其实是光学里的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______原理解释,成的像是太阳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答案】
①.直线传播②.实③.无关
【分析】
【详解】[1][2]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小孔所成的像是物体本身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1.在期中复习过程中,小明同学根据自己所学“声”和“光”的知识,经过梳理如下,请你跟他一起完成下列表格的相关填空:能否在真
空中传播
在同种介质中传播方向在水、空气、玻璃中传播速度的大小常温下在空气传播速度声音
不能向四面八方传播__340米/秒光____空气>水>玻璃__【答案】
①.玻璃>水>空气②.能③.沿直线传播④.8310⨯米/秒
【分析】【详解】[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故声音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水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

[2]光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3]根据以往的实验和生活现象可知,光是沿直线传播。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8310⨯m/s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慢一些,但很接近,所以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表示为8310⨯m/s 。

22.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洞穴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 ,如图所示。

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α表示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则α_________°;午后,随着太阳西斜,α角应适当_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①.45②.增大
【详解】[1]由题意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是9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那么反射角是
90452
r ︒∠=
=︒也可以知道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90-4545︒︒=︒
而反射光线与水平线平行,可知道45α∠=︒;
[2]午后,随着太阳西斜,入射光线方向也发生变化,反射光线方向不变,那么入射角会变小,反射角也变小,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会变大,而这个夹角是等于α角的,即α角应适当增大。

如下图所示。

23.在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实验时,某同学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A 、B 、C 所示三个光路图,请仔细观察图中现象,写出实验结论:
(1)分析比较图A 或B 或C 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知:__;
(2)分析比较图A 和B 和C 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可知:__。

【答案】①.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
角随入射角减小而减小
【分析】
【详解】(1)[1]观察比较图A或B或C可以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都是相等的,而且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2)[2]观察比较图A和B和C可以看出,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三、作图题(共8分)
24.根据图中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大小。

【答案】
【分析】
【详解】过入射点做出法线,由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可得,入射角为90°﹣40°=5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为50°,
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法线左侧画出反射光线即可,如图所示:
2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