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化学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配制0.1 mol·L-1CuSO4溶液100 mL,称取硫酸铜晶体的质量 2.5g,故B错误;
C. 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CaO固体,恢复原温度,还是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Ca(O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故C正确;
D.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当液体变为红褐色时应立即停止加热,如长时间煮沸会导致胶体聚沉,故D错误。答案选C。
D项,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金属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D正确;
答案选D。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CO与11.2LO2混合后,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B. 标准状况下,22.4LCCl4所含的分子数为NA
C.40mL 1.0 mol•L﹣1KCl溶液D.10mL1.0 mol•L﹣1MgCl2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20mL2mol•L-1NaCl溶液中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A、8mL0.5 mol•L﹣1Cu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2=1mol/L,故不选A;
C、蔗糖溶液中含有蔗糖分子、水分子,300mL0.2mol/L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大于0.06NA,故C错误;
D、乙烯(C2H4)和丙烯(C3H6)的最简式都是CH2,14g由乙烯(C2H4)和丙烯(C3H6)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原子的数目为 3NA,故D正确。
答案选D。
8.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离子,现用①NaOH②Na2CO3③NaCl将它们逐一沉淀并加以分离,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
吉化一中9月化学月考卷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Cu--64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8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上蒸发皿②加热搅拌③放置酒精灯④固定铁圈的位置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B、20mL0.4 mol•L﹣1Fe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3=1.2mol/L,故不选B;
C、40mL 1.0 mol•L﹣1KCl 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故不选C;
D、10mL1.0 mol•L﹣1Mg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2=2mol/L,故选D。
D、碳酸钙、氢氧化钙均与盐酸反应。应该是溶于水过滤,D错误。
答案选C。
13.在20 g密度为d g/cm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1g Ca2+,则NO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1B. mol·L-1C.2.5d mol·L-1D.1.25d mol·L-1
【答案】C
【解析】
【详解】1g钙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所以溶液中n(NO3-)=2n(Ca2+)=0.05mol,溶液的体积为 ,故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故C正确;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①②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
【答案】B
【Hale Waihona Puke 析】【详解】装置的组装顺序是自下而上;蒸发、结晶在蒸发皿中进行;蒸发过程中先放置酒精灯,然后固定铁圈的位置,再放上蒸发皿即可进行蒸发了。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进行搅拌,最后应利用余热将其蒸干,故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B. 配制0.1 mol·L-1CuSO4溶液100 mL,称取1.6g硫酸铜晶体
C. 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CaO固体,恢复原温度,溶液中Ca(O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D. 制备Fe(OH)3胶体,可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荷,故A错误;
C.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
D.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在酸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根据盐中能否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将盐分为正盐和酸式盐和碱式盐,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次磷酸)为一元酸,把握概念是关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胶体属于混合物,A错误;
B项,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Na2O2都能与酸反应,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Na2O2属于过氧化物,B错误;
C项,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如NaHSO4能电离出H+,但NaHSO4属于酸式盐,C错误;
【详解】稀释前后溶质硝酸的质量不变,水的密度小于70% HNO3溶液的密度,所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小于70% HNO3溶液质量的2倍,由混合后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稀释后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5%,故选C。
10.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HPO4等。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9.把70%的硝酸溶液(ρ=1.40g/cm3)加到等体积的水中,则稀释后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等于35%B. 小于35%C. 大于35%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稀释前后硝酸的质量不变,而水的密度小于70% HNO3溶液的密度,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小于70% HNO3溶液质量的2倍,据此判断。
3.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H2,有2mol水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生成H2的质量为2g
B.可生成H2的分子数为2.408×1024个
C.可生成H2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
D.生成H2的量理论上等于4molNa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产生H2的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故选C。
14.标准状况下,①6.72LNH3②1.204×1023个H2S③5.6gCH4④0.5molHCl,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体积大小:④>③>②>①B. 原子数目:③>①>②>④
C. 密度大小:④>②>③>①D. 质量大小:④>②>③>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6.72LNH3的物质的量为 =0.3mol;②1.204×1023个H2S的物质的量为 0.2mol;③5.6gCH4的物质的量为 =0.4mol;④0.5molHCl,据此解答。
【详解】A、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大小④>③>①>②,故A错误;
B、①标准状况6.72LNH3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3mol×4=1.2mol,②1.204×1023个H2S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3=0.6mol;③5.6gCH4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5=2mol;④0.5molHCl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原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原子数目③>①>④>②,故B错误;
11.某溶液中只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 、 、 和M离子,经测定 、 、 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1:1,则M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假设Fe3+、NO3-、K+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5mol、1mol、1mol, Fe3+、K+离子所带总电荷为2mol×3+1mol×1=7mol,NO3-离子所带总电荷为5mol×1=5mol<7mol,故M为阴离子,设离子为Mn-,则7mol=5mol+1mol×n,解得n=2,故选B。
C、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①NH3相对分子质量为17;②H2S相对分子质量为34;③CH4相对分子质量为16;④HCl相对分子质量为36.5,故密度大小④>②>①>③,故C错误;
D、①NH3的质量为17g/mol×0.3mol=5.1g;②H2S的质量为34g/mol×0.2mol=6.8g;③CH4的质量为16g/mol×0.4mol=6.4g;④HCl的质量为36.5g/mol×0.5mol=18.25g,质量大小④>②>③>①,故D正确。
A. H3PO2属于二元酸B. H3PO2属于三元酸
C. NaH2PO2属于酸式盐D. NaH2PO2属于正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A错误;
B.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B错误;
【点睛】考查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与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明确物质的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离子的浓度与溶质的关系来解答。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胶体属于纯净物
B. 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 电离出的阳离子有H+的物质一定是酸
D.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 = 1.687mol·L-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侧重学生分析能力,明确c、ρ、w、M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
5.下列溶液中的Cl-与20mL 2.0mol•L-1NaCl溶液中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8mL0.5 mol•L﹣1CuCl2溶液B.20mL0.4 mol•L﹣1FeCl3溶液
CaO
盐酸,过滤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碘单质易升华,因此加热可以除去氯化钾固体中的单质碘,但在溶液中不能通过升华除杂,A错误;
B、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引入新杂质氯化钾,应该用硝酸钡,B错误;
C、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 硫酸铜,过滤后可以除去铜中的氧化铜,C正确;
A. ②③①B. ③①②C. ①③②D. 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氯化钠只能与溶液中Ag+形成氯化银沉淀,所以先加NaCl;再加入氢氧化钠只与溶液中Mg2+形成氢氧化镁沉淀,最后加入的碳酸钠沉淀溶液中的Ba2+形成碳酸钡沉淀,满足每次只得一种沉淀的要求,故选B。
【点睛】将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并分离,需要考虑每次所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溶液中的一种离子反应形成沉淀;熟练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
D.钠与水发生2Na+2H2O=2NaOH+H2↑,则4mol Na与水反应产2 molH2,故D正确。
故选D。
4.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溶液18mL,密度为1.102g·mL-1,则其物质的量浓度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 )
A.11.24mol·L-1B.3.370mol·L-1
C.1.687mol·L-1D.22.49mol·L-1
根据方程式2H2O=2H2↑+O2↑,光解2 mol水,可产生2 mol H2和1 mol O2。
【详解】A.可生成H2的质量为2mol×2g/mol=4g,故A错误;
B.可生成氢的分子数为2mol×6.02×1023mol-1=1.204×1024个,故B错误;
C.可生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2mol×22.4L/mol=44.8L,故C错误;
C.300mL0.2mol/L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06NA
D.14g由乙烯(C2H4)和丙烯(C3H6)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原子的数目为3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常温下CO与O2不反应,标准状况下22.4LCO与11.2LO2混合后,气体的体积约为33.6L,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22.4LCCl4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B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关键是学会利用电荷守恒的应用,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KCl溶液
I2
加热,升华
B
KNO3
K2SO4
BaCl2溶液,过滤
C
Cu
CuO
稀硫酸,过滤
D
CaCO3
C. 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CaO固体,恢复原温度,还是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Ca(O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故C正确;
D.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当液体变为红褐色时应立即停止加热,如长时间煮沸会导致胶体聚沉,故D错误。答案选C。
D项,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金属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D正确;
答案选D。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CO与11.2LO2混合后,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B. 标准状况下,22.4LCCl4所含的分子数为NA
C.40mL 1.0 mol•L﹣1KCl溶液D.10mL1.0 mol•L﹣1MgCl2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20mL2mol•L-1NaCl溶液中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A、8mL0.5 mol•L﹣1Cu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2=1mol/L,故不选A;
C、蔗糖溶液中含有蔗糖分子、水分子,300mL0.2mol/L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大于0.06NA,故C错误;
D、乙烯(C2H4)和丙烯(C3H6)的最简式都是CH2,14g由乙烯(C2H4)和丙烯(C3H6)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原子的数目为 3NA,故D正确。
答案选D。
8.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离子,现用①NaOH②Na2CO3③NaCl将它们逐一沉淀并加以分离,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
吉化一中9月化学月考卷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Cu--64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8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上蒸发皿②加热搅拌③放置酒精灯④固定铁圈的位置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B、20mL0.4 mol•L﹣1Fe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3=1.2mol/L,故不选B;
C、40mL 1.0 mol•L﹣1KCl 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故不选C;
D、10mL1.0 mol•L﹣1Mg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2=2mol/L,故选D。
D、碳酸钙、氢氧化钙均与盐酸反应。应该是溶于水过滤,D错误。
答案选C。
13.在20 g密度为d g/cm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1g Ca2+,则NO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1B. mol·L-1C.2.5d mol·L-1D.1.25d mol·L-1
【答案】C
【解析】
【详解】1g钙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所以溶液中n(NO3-)=2n(Ca2+)=0.05mol,溶液的体积为 ,故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故C正确;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①②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
【答案】B
【Hale Waihona Puke 析】【详解】装置的组装顺序是自下而上;蒸发、结晶在蒸发皿中进行;蒸发过程中先放置酒精灯,然后固定铁圈的位置,再放上蒸发皿即可进行蒸发了。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进行搅拌,最后应利用余热将其蒸干,故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B. 配制0.1 mol·L-1CuSO4溶液100 mL,称取1.6g硫酸铜晶体
C. 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CaO固体,恢复原温度,溶液中Ca(O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D. 制备Fe(OH)3胶体,可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荷,故A错误;
C.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
D.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在酸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根据盐中能否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将盐分为正盐和酸式盐和碱式盐,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次磷酸)为一元酸,把握概念是关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胶体属于混合物,A错误;
B项,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Na2O2都能与酸反应,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Na2O2属于过氧化物,B错误;
C项,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如NaHSO4能电离出H+,但NaHSO4属于酸式盐,C错误;
【详解】稀释前后溶质硝酸的质量不变,水的密度小于70% HNO3溶液的密度,所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小于70% HNO3溶液质量的2倍,由混合后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稀释后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5%,故选C。
10.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HPO4等。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9.把70%的硝酸溶液(ρ=1.40g/cm3)加到等体积的水中,则稀释后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等于35%B. 小于35%C. 大于35%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稀释前后硝酸的质量不变,而水的密度小于70% HNO3溶液的密度,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小于70% HNO3溶液质量的2倍,据此判断。
3.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H2,有2mol水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生成H2的质量为2g
B.可生成H2的分子数为2.408×1024个
C.可生成H2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
D.生成H2的量理论上等于4molNa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产生H2的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故选C。
14.标准状况下,①6.72LNH3②1.204×1023个H2S③5.6gCH4④0.5molHCl,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体积大小:④>③>②>①B. 原子数目:③>①>②>④
C. 密度大小:④>②>③>①D. 质量大小:④>②>③>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6.72LNH3的物质的量为 =0.3mol;②1.204×1023个H2S的物质的量为 0.2mol;③5.6gCH4的物质的量为 =0.4mol;④0.5molHCl,据此解答。
【详解】A、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大小④>③>①>②,故A错误;
B、①标准状况6.72LNH3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3mol×4=1.2mol,②1.204×1023个H2S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3=0.6mol;③5.6gCH4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5=2mol;④0.5molHCl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原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原子数目③>①>④>②,故B错误;
11.某溶液中只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 、 、 和M离子,经测定 、 、 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1:1,则M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假设Fe3+、NO3-、K+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5mol、1mol、1mol, Fe3+、K+离子所带总电荷为2mol×3+1mol×1=7mol,NO3-离子所带总电荷为5mol×1=5mol<7mol,故M为阴离子,设离子为Mn-,则7mol=5mol+1mol×n,解得n=2,故选B。
C、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①NH3相对分子质量为17;②H2S相对分子质量为34;③CH4相对分子质量为16;④HCl相对分子质量为36.5,故密度大小④>②>①>③,故C错误;
D、①NH3的质量为17g/mol×0.3mol=5.1g;②H2S的质量为34g/mol×0.2mol=6.8g;③CH4的质量为16g/mol×0.4mol=6.4g;④HCl的质量为36.5g/mol×0.5mol=18.25g,质量大小④>②>③>①,故D正确。
A. H3PO2属于二元酸B. H3PO2属于三元酸
C. NaH2PO2属于酸式盐D. NaH2PO2属于正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A错误;
B.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B错误;
【点睛】考查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与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明确物质的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离子的浓度与溶质的关系来解答。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胶体属于纯净物
B. 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 电离出的阳离子有H+的物质一定是酸
D.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 = 1.687mol·L-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侧重学生分析能力,明确c、ρ、w、M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
5.下列溶液中的Cl-与20mL 2.0mol•L-1NaCl溶液中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8mL0.5 mol•L﹣1CuCl2溶液B.20mL0.4 mol•L﹣1FeCl3溶液
CaO
盐酸,过滤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碘单质易升华,因此加热可以除去氯化钾固体中的单质碘,但在溶液中不能通过升华除杂,A错误;
B、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引入新杂质氯化钾,应该用硝酸钡,B错误;
C、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 硫酸铜,过滤后可以除去铜中的氧化铜,C正确;
A. ②③①B. ③①②C. ①③②D. 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氯化钠只能与溶液中Ag+形成氯化银沉淀,所以先加NaCl;再加入氢氧化钠只与溶液中Mg2+形成氢氧化镁沉淀,最后加入的碳酸钠沉淀溶液中的Ba2+形成碳酸钡沉淀,满足每次只得一种沉淀的要求,故选B。
【点睛】将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并分离,需要考虑每次所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溶液中的一种离子反应形成沉淀;熟练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
D.钠与水发生2Na+2H2O=2NaOH+H2↑,则4mol Na与水反应产2 molH2,故D正确。
故选D。
4.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溶液18mL,密度为1.102g·mL-1,则其物质的量浓度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 )
A.11.24mol·L-1B.3.370mol·L-1
C.1.687mol·L-1D.22.49mol·L-1
根据方程式2H2O=2H2↑+O2↑,光解2 mol水,可产生2 mol H2和1 mol O2。
【详解】A.可生成H2的质量为2mol×2g/mol=4g,故A错误;
B.可生成氢的分子数为2mol×6.02×1023mol-1=1.204×1024个,故B错误;
C.可生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2mol×22.4L/mol=44.8L,故C错误;
C.300mL0.2mol/L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06NA
D.14g由乙烯(C2H4)和丙烯(C3H6)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原子的数目为3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常温下CO与O2不反应,标准状况下22.4LCO与11.2LO2混合后,气体的体积约为33.6L,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22.4LCCl4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B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关键是学会利用电荷守恒的应用,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KCl溶液
I2
加热,升华
B
KNO3
K2SO4
BaCl2溶液,过滤
C
Cu
CuO
稀硫酸,过滤
D
Ca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