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联系电脑房,在电脑数据库中对易混淆的药品前加提示 ,如药品前加(进口)、(国产)、(两支装)等,这样 就可以在处方上看到这些提示,警示配方者。
(7)药品摆放位置改变后或者有新药引进时及时通知所有人 员。
(8)要求后台调配人员配方前必须先审方,核对用法、用量 与处方数量是否相一致,杜绝盲目按处方上的数量调配, 调配签名前再次确认。
2、根据上述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及时修订和完善药剂 科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评价: 取得成果说明本次整改有成效,可按照整体管理模式持续 进行。
谢 谢!
二、解决措施
(1)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药品的调配处于整个医疗服务的较 后环节,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会影响整个医院的服务质量, 发药差错会给患者带来不良的负担,甚至危及生命,药师 要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责任心,树立高尚敬业 的精神和培养细致的工作作风,加强风险意识。
(2)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保持发药台面干净整 洁,摆放药品时要注意药品的类型,同类药品放在一起, 外包装、药名相似的药品尽可能分开摆放,发药时要逐一 核对,高危药品贴上醒目的标签,以引起调剂人员的高度 重视,领药人员要时常检查,防止摆放错误,普通药品和 特殊药品不能混放,药瓶的标签要规范化,必须具备含量 、规格、有效期等,应定期检查,定期更换,避免药物混 放现象。
表1 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统计表 (2016年1月-3月)
差错项目 数量错误 品种错误 规格错误 发错患者 医嘱错误
差错数量( 件) 平均每天件数
20
0.22
22
0.24
11
0.12
3
0.03
106
1.17
百分比( % ) 12.3 13.6 6.8 1.8 65.4
一、差错的原因分析
1.药师因素。 ①惯性思维。如看见某位医生的处方,习惯性的拿这位医
3.药品本身的因素。 ①品名相似。药品读音相似,或者同一药名剂型不同。如枸
地氯雷他定片/枸地氯雷他定胶囊,他巴唑/地巴唑等。 ②药品包装。相同厂家相似包装,如罗红霉素胶囊/头孢克肟
缓释胶囊等。 ③一品双规。如舒血宁2ml/5ml,倍他乐可22.5mg/47.5mg。
4.医生因素。 门诊医生有的年龄较大,不熟悉电脑,容易打错字,有的 年轻医生对药品不熟悉,忙时没看清楚,打错药名,这样 就造成处方本身就是错误的处方,药师审方不严时就容易 按照处方发药,导致发错药。
(3)人员重新分工,新老搭配,分工明确。专门安排一个班 处理后勤、接听电话、咨询等,其他人专心配方,减少干 扰。
(4)新药通知:新药及规格变动的药及时在白板上公示, 组织学习新药说明书, 每个人员必须在新药学习单上签字 ,保证人人知晓。
(5)常见错误及时分析、提示。对平时调配差错记录的内容 汇总,列出较常出错的药品清单并进行提示。在业务学习 时有讲评。在调配差错分析单上要求每个人员签名,保证 每个人员都学习到。
四、检查验证,评估效果
表2 PDCA循环前后门诊药房处方 调配差错比较表
组别 循环前
循环后
处方数 数量差错 品种差错 规格差错 发错患者 医嘱错误 总差错
10367
20
2211Biblioteka 3106162
1.56%
11453
12
10
8
1
51
82
0.72%
评价总结: 成果:
1、通过整改2016年四月到六月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明 显减少(见表2)。
PDCA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 配差错率中的应用
门诊药房 陈绪富
PDCA
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即PDCA 循环管理法,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 ,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 循环作 为一种关注质量、关注协作的管理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寻 求解决方案,并且实施持续改进,为医疗服务行业的质量 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我院门诊药房自2016年4月 起将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于发药错误监测工作中,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9)药品上架包括退药后返架均有专人负责并核对。 (10)明确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责,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使小
组成员起到带头作用、监督作用。
三、执行措施
根据上述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及时修订和完善药剂 科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具 体包括:(1)新进药品告知和学习制度;(2)门诊药房 标准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培训;(3)操作规程学习规定 ;(4)药品有效期质控和药品标识规定。通过把实施 PDCA循环管理方法中得到的经验制度化、常规化,从而 使药品发药的质量得到持续的提高。
2.环境因素。 ①在取药高峰期时,由于病人较多,部分患者和家属取药时
往往相互拥挤、吵闹,心情急躁,特别有的病人素质较低 ,私心重,只顾自己早点拿到药,不停的催促药师快点, 药师有时为了求快,没有严格按照“四查十对”,这时很 容易发错药。 ②门诊药房没有专门的咨询窗口,病人不停的询问会干扰药 师的工作思维,导致思想不集中。
生常用的药物;或者是处方上的药物看见一个字,就 习惯性的认为是哪个常用药。 ②思想不集中,没有良好工作习惯和责任心;工作的时候 有过多的私人事情干扰,以及情绪、健康等。
③未严格审核处方,直接按处方上的数量调配。 ④业务技术不熟练,对药品用法不对或用量不够(多开或少
开);中成药针剂的配伍问题、溶媒选择是否合理、氯 化钾浓度是否合适等明显出错误未核对出。
(7)药品摆放位置改变后或者有新药引进时及时通知所有人 员。
(8)要求后台调配人员配方前必须先审方,核对用法、用量 与处方数量是否相一致,杜绝盲目按处方上的数量调配, 调配签名前再次确认。
2、根据上述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及时修订和完善药剂 科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评价: 取得成果说明本次整改有成效,可按照整体管理模式持续 进行。
谢 谢!
二、解决措施
(1)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药品的调配处于整个医疗服务的较 后环节,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会影响整个医院的服务质量, 发药差错会给患者带来不良的负担,甚至危及生命,药师 要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责任心,树立高尚敬业 的精神和培养细致的工作作风,加强风险意识。
(2)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保持发药台面干净整 洁,摆放药品时要注意药品的类型,同类药品放在一起, 外包装、药名相似的药品尽可能分开摆放,发药时要逐一 核对,高危药品贴上醒目的标签,以引起调剂人员的高度 重视,领药人员要时常检查,防止摆放错误,普通药品和 特殊药品不能混放,药瓶的标签要规范化,必须具备含量 、规格、有效期等,应定期检查,定期更换,避免药物混 放现象。
表1 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统计表 (2016年1月-3月)
差错项目 数量错误 品种错误 规格错误 发错患者 医嘱错误
差错数量( 件) 平均每天件数
20
0.22
22
0.24
11
0.12
3
0.03
106
1.17
百分比( % ) 12.3 13.6 6.8 1.8 65.4
一、差错的原因分析
1.药师因素。 ①惯性思维。如看见某位医生的处方,习惯性的拿这位医
3.药品本身的因素。 ①品名相似。药品读音相似,或者同一药名剂型不同。如枸
地氯雷他定片/枸地氯雷他定胶囊,他巴唑/地巴唑等。 ②药品包装。相同厂家相似包装,如罗红霉素胶囊/头孢克肟
缓释胶囊等。 ③一品双规。如舒血宁2ml/5ml,倍他乐可22.5mg/47.5mg。
4.医生因素。 门诊医生有的年龄较大,不熟悉电脑,容易打错字,有的 年轻医生对药品不熟悉,忙时没看清楚,打错药名,这样 就造成处方本身就是错误的处方,药师审方不严时就容易 按照处方发药,导致发错药。
(3)人员重新分工,新老搭配,分工明确。专门安排一个班 处理后勤、接听电话、咨询等,其他人专心配方,减少干 扰。
(4)新药通知:新药及规格变动的药及时在白板上公示, 组织学习新药说明书, 每个人员必须在新药学习单上签字 ,保证人人知晓。
(5)常见错误及时分析、提示。对平时调配差错记录的内容 汇总,列出较常出错的药品清单并进行提示。在业务学习 时有讲评。在调配差错分析单上要求每个人员签名,保证 每个人员都学习到。
四、检查验证,评估效果
表2 PDCA循环前后门诊药房处方 调配差错比较表
组别 循环前
循环后
处方数 数量差错 品种差错 规格差错 发错患者 医嘱错误 总差错
10367
20
2211Biblioteka 3106162
1.56%
11453
12
10
8
1
51
82
0.72%
评价总结: 成果:
1、通过整改2016年四月到六月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明 显减少(见表2)。
PDCA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 配差错率中的应用
门诊药房 陈绪富
PDCA
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即PDCA 循环管理法,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 ,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 循环作 为一种关注质量、关注协作的管理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寻 求解决方案,并且实施持续改进,为医疗服务行业的质量 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我院门诊药房自2016年4月 起将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于发药错误监测工作中,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9)药品上架包括退药后返架均有专人负责并核对。 (10)明确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责,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使小
组成员起到带头作用、监督作用。
三、执行措施
根据上述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及时修订和完善药剂 科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具 体包括:(1)新进药品告知和学习制度;(2)门诊药房 标准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培训;(3)操作规程学习规定 ;(4)药品有效期质控和药品标识规定。通过把实施 PDCA循环管理方法中得到的经验制度化、常规化,从而 使药品发药的质量得到持续的提高。
2.环境因素。 ①在取药高峰期时,由于病人较多,部分患者和家属取药时
往往相互拥挤、吵闹,心情急躁,特别有的病人素质较低 ,私心重,只顾自己早点拿到药,不停的催促药师快点, 药师有时为了求快,没有严格按照“四查十对”,这时很 容易发错药。 ②门诊药房没有专门的咨询窗口,病人不停的询问会干扰药 师的工作思维,导致思想不集中。
生常用的药物;或者是处方上的药物看见一个字,就 习惯性的认为是哪个常用药。 ②思想不集中,没有良好工作习惯和责任心;工作的时候 有过多的私人事情干扰,以及情绪、健康等。
③未严格审核处方,直接按处方上的数量调配。 ④业务技术不熟练,对药品用法不对或用量不够(多开或少
开);中成药针剂的配伍问题、溶媒选择是否合理、氯 化钾浓度是否合适等明显出错误未核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