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与创新精神】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与创新精神】如何培养创新精神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凸现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教育以人
为本,人以创新为本的教育理论。
如何在新课标下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呢?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教师必须认真解读新课标,用新的教育理论去指导规范教学活动。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变师道尊严为良师益友,使学生变消极接受、模仿照搬为积极主动发现、建构、探新创造。
新课标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促其全面、和谐发展为中心,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其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陶行知曾告诫那些“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儿童都有创造的欲望和潜力,需要的只是创新教育的激发和挖掘。
处处是创新之地、时时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
教师应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能力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促启学生的创新发展。
营造教学的创新氛围。
民主与自由是创造力发挥的基本条件。
学生只有感到自由愉快,没有任何的压抑与强制,才能自主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思维才会活跃,浮想联翩,才能有所创新。
如果学生时时处处,一味看教师的眼色行事,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和依
附性,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就会被窒息、扼杀。
哪有什么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可言?创设和谐、民主的情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既可用语言描述、引趣激情,小品演示、体检动情,又可运用多媒体、触发生情。
例如:我在教授口语交际《怎样保护环境》一课时,我在课堂陈设了许多有污染性的废弃物实物,制作了采访用的话筒、宣传单等必要的道具;还播放录音和录像来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能在实物、图片的引示下敞开话题,借用道具创设出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和创新性的实践运用。
自主、探究、合作,激励创新。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实旨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
它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实践运用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能力意义深远。
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
这有利于学生在探究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自己获取新知的能力的途径。
在探究学习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发挥想象,求异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中探寻“新解”的尝试,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例如:在教授《荷花》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搜集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荷花。
在学习活动中,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惊人的想象力、创新力。
学生们或书、或画、或吟、或唱,各尽其能
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既展示了现实生活中荷花的婀娜多姿,还描绘了未来荷花的神奇功能。
在这里个性得到了张扬,想象插上了翅膀,创新的萌芽破土而出。
适时反馈、注重延伸、促成创新。
新课标提出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要建立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教师应使评价内容、形式、方法多样化、多元化,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发展的眼光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有效地给予反馈、评价。
反馈、评价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集体的表扬,个别的建议,当即的指出,事后的说理;为学生设立成长记录袋,让学生自己、同学、家长、老师参与。
教师只要深入领悟其精髓,并将其融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必将奏响一曲曲创新之歌,育出一朵朵创新之花。
罗建文,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