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瓦房店市金刚石矿的几点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瓦房店市金刚石矿的几点特征
摘要:瓦房店市金刚石储量质地优良,区内的42号岩管理亚洲最大的岩管,瓦房店市金刚石储量在全国名列全序。

矿集区由已发现的20个金伯利岩管和80余条金伯利岩脉,共计108个金伯利岩体构成。

根据以往的勘查工作成果,分析瓦房店地区金刚石矿的特征,总结其规律性,为今后找矿提供依据。

关键词:金刚石,瓦房店
Abstract: wafangdian city diamond reserves high quality, and the area of 42 rock manageme nt Asia’s largest rock tube, wafangdian city diamond reserves in the sequence in the country. Ore set by had discovered the area of 20 kimberley rock tube and article 80 kimberley dikes, a total of 108 kimberley rock mass. According to former exploration work,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mond mines in wafangdian city, summarizes its regularity,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ture prospecting.
Keywords: diamond, wafangdian
金伯利岩岩浆特征
金伯利岩是一种主要由橄榄石、金云母,其次为铬尖晶石、镁铝榴石、铬透辉石组成的富钾超基性岩石。

根据《辽宁省莫氏面深度等直线图》瓦房店地区莫氏面深度为31-32公里属慢隆区。

另据对该地区金伯利岩的形成压力和温度研究算计,推测其形成深度为216-219公里,因此瓦房店地区金伯利岩是来自地幔较深部位的一种偏碱超基性且不具明显演化作用的独立岩浆体。

该岩浆体在底壳运动中沿深大断裂带上升至底壳浅部成岩,并呈岩筒状和岩脉状产出。

二、金伯利岩岩石学特征
瓦房店地区金伯利岩岩石呈黑色一褐黑色,具斑状、碎屑状结构,块状、球状、角砾状构造。

其主要造岩矿物为橄榄石、金云母,矿石矿物为金刚石,副矿物主要由镁铝榴石、铬尖晶石、铬透辉石、钛铁矿等。

岩石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变质作用,主要为蛇纹石化、金云母化、岩酸盐化及滑石化等。

瓦房店地区金伯利岩的岩石化学特征表现为Si02含量27.82——35.31%平均为33。

78%,K20>Na20,AI203>K20+Na20,AI203<Ca0+k20+Na20.据此特征,瓦房店地区金伯利岩属于哇酸强烈不饱和并较富含碱性组份的偏碱性超基性岩。

总结瓦房店地区金伯利岩中金刚石矿性问题,发现含矿程度与岩体规模、产状、岩石组构、矿物成份等多方面相关。

归纳起来主要变现为:岩管状岩体金刚石含矿性较好,而岩脉状金伯利岩很少含金刚石。

具粗斑或多斑状结构的金伯利岩和富含高温、高压矿物的岩体,一般金刚石含矿物性强,否则含矿性较差。


造岩矿物中富镁贫铁橄榄石和高铬镁铝榴石、高镁铬尖晶石、富镁钛铁矿以及含铬透辉石等均与金刚石含量成正消长关系,金云母含量及其富铁程度与金刚石含量呈反消长关系。

鉴于上述,高铬镁铝榴石、各铬透辉石、富镁铬铁矿、富镁钛铁及岩哇石等富矿物的化学特征均可起到判别金伯利岩体中金刚石含矿性的作用。

不仅如此这些副矿物经风化作用脱离岩体形成重砂物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时,便起到了寻找金刚石的的指示性矿物作用。

在瓦房店地区金伯利岩中主要为镁铝榴石和铬铁矿,其他矿物含量很少;故该两矿物在指示区域找矿中,更具重要意义。

三、区域控矿构造特征
瓦房店金刚石矿集区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和金洲大断裂以西的中间地带。

矿集区内北北东一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其次为北西向断裂构造,从两组断裂的交接关系看,大多北北西向断裂切割了北东一北北东向断裂,表明了北东向断裂构造形成稍晚。

北北东向郯(城)庐(江)断裂带是一条中生代初期发生于华北陆块内规模巨大的超岩石圈断裂带。

该断裂带在辽宁境内控制了部分中生代岩浆侵入(包括金柏林岩浆上升侵入)活动和辽宁中部平原区新生代的巨厚沉积作用。

金洲大断裂位于金洲一瓦房店一熊岳一带,断续延长约150Km,是一条发生于古元古代并控制了新元古代古生代及中生代长期活动的岩石圈断裂;属于正端层,呈北北东走向,倾向北西。

瓦房店金刚石矿集区位于该断层的上盘,基本控制了矿集区的东部边界。

区内北东东一近东向密集构造节理带和构造破碎带很发育,且大多控制了脉状金伯利岩体的产出。

据此推测在郯庐断裂发生活动的同时,基底东西向构造也发生了较强烈的继承性活动。

这一活动在金洲大断裂以东基底出露区表现了对印支期岩浆活动具有一定控制作用,而在金洲大断裂以西新元古宇以来的盖层发育地区表现为北东东一近东西向压性断裂和密集构造节理带,并与北北东向断裂一起控制了金伯利岩浆活动。

从矿集区内已知的20个管状金伯利岩体和80余个脉状金伯利岩体的赋存形态看,脉状金伯利岩体均赋存于北东东向一近东西构造带内;而管状金伯利岩体主要出现在北北东断裂与北东东向构造的交接部位。

管状金伯利岩体虽然规模大小不等。

形态复杂有椭圆形、肾形、舌形、葫芦形及不规则形态,但其长轴方向多为北东东一近东西向,倾向南东,倾角75°——85°,充分显示了区内北东东一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对岩体赋存空间的控制作用。

据此认为基底继承性的东西构造属于储矿构造。

除上述构造外矿集区内尚发育有北西向构造,但该方向构造与金伯利岩岩浆的侵入和分布无明显的关系,大多属成岩成矿后构造。

综上所述,区内与郯庐断裂活动相关的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了金刚石矿集区的空间肺部范围;基底继承性的北东东向一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了金伯利岩体群呈北东东向带状展布,两者共同构成了瓦房店金刚石矿集区内控岩控矿构
造体系。

矿集区中现已划分出三条北东东向金伯利岩(矿)带:I号带位于瓦房店金刚石矿集区北部,延长约20余公里,宽约4公里,面积80余排平方公里。

该岩(矿)带中金伯利岩体数量多且较集中,岩(矿)带连续性较好,由11个金伯利岩管和53条岩脉构成。

其中42号和30号岩管经勘探金刚石储量规模均达到大型矿床。

岩脉规模大多较小,脉长一般100-150米,最长1040米,脉宽0.2-0.7米,脉体变化较小,局部见膨胀或变窄,沿走向明显具尖灭再现,分枝复合现象。

岩性为碳酸盐化金伯利岩。

普遍含金刚石,但品味低,不具工业价值。

Ⅱ号带位于矿集区中部,延长15公里,宽约3公里,面积约45公里。

带内金伯利岩体较集中分布在岩(矿)带西段头道沟一带;由5个金伯利岩管和4条金伯利岩脉构成。

其中50号金伯利管经勘探金刚石储量规模达到大型矿床,51号、68号金伯利岩管经勘探金刚石储量规模达到中型矿床,74号金伯利岩管金刚石储量规模仅为小型。

Ⅲ号带位于矿集区南部延长约10公里,宽约2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

由2个金伯利岩管和3条金伯利岩脉构成。

目前尚未发现具工业价值的金刚石矿床。

三条金伯利岩(矿)带总体显示了自北而南,岩体群数量由多到少,岩体规模由大到小,成矿作用由强到弱的规律性变化的特点。

这一变化规律充分的反映了基底近东西向构造活动强弱对金伯利岩侵入活动的控制关系。

同时从强活动带两侧构造逐渐减弱的对称性分析,则也为今后在Ⅰ号带以北地区进一步开展寻找原生金刚石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