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袁昌咸
【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64-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mesenteric arterial lesions and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lesions value. Methods 31 cases of initial diagnosis of suspected mesenteric artery disease or mesenteric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as research subjec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abdominal multislice spiral CT volume scan. Scan the original data to be acquired,usin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image post-processing,including:three-dimensional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3DMIP),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volume reproduction(VR).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scan. Results All patients with 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can clearly show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its branches.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compression syndrome 12 cases,including the nutcracker syndrome in seven cases and five cases of duodenal stasis disease;3 cases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ncluding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 and thoracoabdominal main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 aortic two cases;15 cases of ischemic lesions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Conclusion The more than 64-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can be clearly observed in a variety of lesions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its surrounding blood vessels,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lesions and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lesions has important value, worth in clinical mesenteric artery lesions diagnostic
appl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临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价值。
方法以31例初步诊断为疑似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
待获取扫描原始数据后,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后处理,包括: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
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经多螺旋CT血管成像均可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清晰显示。
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12例,包括“胡桃夹”综合征7例和十二指肠淤滞症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3例,包括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和胸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主动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病变15例。
结论64排多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观察到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周围血管的各种病变情况,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13(000)001
【总页数】2页(P7-8)
【关键词】64排多螺旋CT;血管成像;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作者】袁昌咸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作为腹部肠道的主要供血动脉之一,与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共同构成的肠系
膜动脉是腹部主动脉的重要分支[1]。
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供血范围广泛,主要包括:十二指肠、胰腺、空回肠及部分结肠等,因此,其病变及与之相关的病变在临床上均会引起相应的表现,如:急慢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而这些临床表现通常缺乏特异性,易与常见的病变引起的临床表现相混淆[2],这给临床的诊断带来
了困难。
随着科技的进步,影像技术在医学上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多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其相关病变的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在国内外均以得到认可。
虽然目前已有关于采用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肠系膜病变的报道,但大都是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方面的研究。
因此,关于多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价值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现将该院采用该项技术对31例患者的病情诊断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自2010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来该院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并确诊的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患者31例。
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12~70岁,平均年龄(45.6±3.84)岁。
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动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临床
检查均证实。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行腹部容积扫描和增强扫描,扫描
过程包括:平扫、动脉期扫描和门静脉期扫描。
以碘海醇(320mg/mL)50mL
为对比剂,经肘静脉以3mL/s的速度注射。
扫描条件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300 mA。
1.3 图像后处理
扫描后的原始数据以0.5mm的层厚及层间距作为轴面源像。
采用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原始数据图像进行后处理。
2 结果
31例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周边血管和分支清晰显示,可满足对病变的诊断。
经扫描发现31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者12例,包括“胡桃夹”综合征者7例,CT检查表现为肠系膜上动
脉明显压迫左肾静脉且远端左肾静脉扩张;十二指肠淤滞症者5例,CT检查表现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小,十二指肠水平段与降段明显扩张。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者3例,包括包括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者1例和胸腹主动脉夹层累
及肠系膜主动脉2例,CT扫描表现为真腔变窄,大小不等的真假腔和内膜片可清晰看见。
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病变者15例,CT检查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管壁增厚,伴有管壁粥样硬化斑块者9例,腹部肠道管壁水肿、增厚。
3 讨论
肠系膜上动脉作为腹部肠道的重要供血动脉是腹动脉在腹腔内的重要分支[3]。
因
其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容易造成临床诊断的误诊。
特别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中的极性肠系膜缺血具有病情发展快,致死率高的特点,任何的误诊、漏诊都极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死亡。
因此,如何做好病情早期的诊断工作,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
目前,检查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手段主要有: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动脉造影及多螺旋CT血管成像。
其中,动脉造影检测法因既可
进行检查同时又可进行介入治疗,是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检查及治疗的重要手段。
但是,由于该法创口大,易导致并发症的产生并且操作繁琐、手术时间长、价格相对昂贵等原因,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收到限制。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操作简便、无创,对极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检查灵敏度高[4]也常被临床应用。
但是,由于它无法很
好地对分支血管病变显示,且易受干扰,应用也受到限制。
此外,磁共振血管成像也是无创检测方法,且检查敏感度高,但是分辨率低,易受血液流速影响,易造成误诊。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多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也不断取得进步,其检测准确、灵敏、操作简便、省时且安全,越来越收到医生及患者的青睐[5]。
通过以上对31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
上动脉相关病变的结果可见,此检查法操作简便、易行,对病变部位成像清晰、病变部位定位准确且图像后处理后对病变可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
是目前临床检测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理想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伟琦,舒政,孙凤.肠系膜动脉的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J].上海医学影像,2010,19(4):269-272.
[2]周泽旺.64排螺旋CTA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相关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D].广
东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3]钱家新.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2046-2047.
[4]Moneta GL.Screening for mesenteric vascular insuficiency and follow.up of mesenteric artery bypass procedures[J].Semin Vase Surg,2001,14(3):186-192.
[5]何其舟,唐光才.肠系膜上动脉的64层螺旋CT成像研究[J].西南军医,2010,
12(6):1149-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