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明月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_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月亮》教学设计
单位:
姓名:
《走月亮》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走月亮》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本文语言看似平白,但韵味无穷;语言浅近,但情深沉。
首先,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其次,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如“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林间的大道和小路……”“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不仅增强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更使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的景致,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文本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给读者带来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愉悦、思想的启迪,是指导学生感悟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的好文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体验,发挥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练习独立识字。
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编,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反复出现在表达情感和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体验,发挥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反复出现在表达情感和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初步感受散文的特点。
教法:情景教学法、赏析教学法
学法:阅读批注、诵读品味、合作交流法
教学用具: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教学目标:
1. 会认“淘、洼”等七个生字,会写“盘、柔”等6个生字。
理解“风俗、柔和、运载、闪烁”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选择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书写摘录笔记。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质疑
1. 板书课题,质疑。
2. 简介作者,了解“走月亮”的风俗。
二、初读感知
(一)自读解决生字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补充完善摘录笔记。
(三)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并用“△△”标记。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
2.汇报交流。
三、细读品味
学习第一部分
1.理解重点句子。
2.指导朗读。
3.积累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书:
走月亮
小路
溪边
田埂
……
第二课时(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味语言,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3.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编,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领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表达情感和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初步感受散文的特点。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美读回顾,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作家吴然的脚步继续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2.重温课文:美读课文第一部分。
3.整体感知:
(1)回忆课文内容,交流:“我”和阿妈还走过哪些地方?
(2)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感受?默读课文画下来。
引读: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设计意图:让学生伴随抒情的音乐和优美的图片,通过美读走进作者用语言文字构筑的唯美意境,实现“言”和“意”的自然融通。
整体关照之下,引导学生聚焦中心句“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起到提纲挈领的教学效果。
】二、品词赏句,感悟情思
(一)学习第二部分:在“溪边”走月亮(引导学习总结学法)
1.自主学习,感受月美。
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月夜美的语句画下来。
(2)边读所画语句,边想象画面,把感受写在句旁。
2.品味交流,丰富语用。
(1)交流感悟:作者是通过哪些字词表现月夜美的?
(2)品味语言:一个“抱”字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3)美读积累:美的散文就是一首优美的诗!(课件出示)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4)小溪边美景引发我们这么多的联想,作者想到什么了?
学生读文,全班交流。
(5)美读: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3.总结学法:想象画面品味语言读出情感
(二)学习第三部分:在“田埂上”走月亮(运用学法交流感悟)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同桌交流,互动分享。
3.全班交流,品味语言。
根据交流内容,相机指导美读。
4.美读: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三)仿照课文学习表达
1.发现特点:课文第二和第三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2全班交流:先进行景物描写,再通过联想或回忆来抒发情感,都是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结尾。
3.学习表达:“我”和阿妈还会去哪儿走月亮?月光映照下这些地方又是什么样的?仿照二、三部分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课件出示)
4.交流展示。
(四)学习第四部分(感受浓浓亲情)
拓展阅读,感悟情深。
1.“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们只是这样走吗?
2.欣赏孙友田散文《月光启蒙》节选: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
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3.美读体会,感受亲情。
引读: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整体把握求“略”,重点感悟求“精”。
引导学生潜心会文,美读感悟,读思结合,在“言”“意”互转中领悟学习散文的基本方法,以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另一方面,运用本文特有的语言形式,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中展开想象,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以“学”带“用”,以“用”促“学”,“学”“用”有效融通。
学生在言语实践中逐步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提升语言智慧。
】
三、关注文体,初感特点
1.课文为什么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2.学生交流。
3.小结散文特点。
【设计意图:在通观全文的基础上出示课后问题。
互动交流中,学生了解文本“形散神聚”的特点和文章结构的巧妙,同时自然突破教学难点。
】
四、总结课文,提升认识
美的语言是一幅画,一首诗!我们读散文就要从文字读到作者的内心,读出作者对事物独特的感情,才能得到美的享受。
板书:
走月亮
景美情浓
【设计意图:板书紧扣文章内容,简明扼要,体现散文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