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古诗词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教学古诗词的运用
摘要:古代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唐诗更是一朵艺术奇葩,千古流传经久不衰。
新高考改革不仅突出文化自信,而且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古诗词新高考石灰吟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文化争芳斗艳。
古代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华夏血脉的延续,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唐诗更是一朵艺术奇葩,千古流传经久不衰。
新高考改革不仅突出文化自信,而且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近几年,高考题常考查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同时对
古诗词中富含的化学现象,性质,实验操作等知识考查,体现了新高考要实现人文
素养与学科素养相结合的目的,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1.
运用古诗词创设情境,有利于新课的导入。
古典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充分利用与化学相关的诗词并应用于课
堂教学中,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的运用古诗词创设情境,有利于新课的导入。
1.
如我们在讲解乙醇时,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让每位学生说一句酒的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
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
古诗音韵和谐、节奏宣明、朗朗上口、声声悦耳。
活跃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2.
在讲金属的焰色反应时,宋代诗人赵孟有一首诗烟花生动描述了火树银花的
绚丽景象。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
街红。
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
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落向东风。
”诗中描写的是燃放烟花的壮观场面。
像柳絮随风飘舞,像桃花落英缤纷。
四处燃
放的烟火层出不穷,此起彼伏。
既像流星划破夜空般灿烂,更像火龙张牙舞爪无
所顾忌的咆哮飞腾。
这样壮观的场景,怎么能不让人心醉呢?夜深了,又是一片
烟花腾空绽放,这繁华似锦的场景,不必借助春风的吹拂一样可以拥有明媚的春光。
在节日里燃放烟花爆竹,更增添喜庆氛围,其乐融融。
这首诗里面的化学知识很多,先说焰火,在化学上称为焰色反应,就是金属
及其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的时候呈现出特殊的颜色。
我们学过的钠盐发黄光,锂
盐显紫光,钡盐是绿光。
而镁、锌等金属粉末会耀眼闪亮。
各种金属盐和金属粉
末混合在一起,燃放的时候就万紫千红。
烟花发出的清脆爆炸声,那是黑火药的
作用。
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成分是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
三者
按比例混合加热就可以剧烈反应。
黑火药是由古代的道士在炼制丹药时候无意中
发明的,后来被广泛应用。
涉及的方程式:S +2KNO3 +3C==3CO2↑ +K2S +N2↑。
二、注重学科渗透和情感价值观,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培养审美情趣。
诗歌很浪漫且充满了艺术魅力,古人以独特的视角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
笔墨,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反应的悉心观察与独特的文学审美,以及对化学在
社会生活中应用的精彩描述,创作了无数优美的诗篇。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九首·日照澄州江雾开》中写道:“日照澄州江
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这首诗记述了古
代淘金的情况。
意思是说:清晨,烟雾笼罩大江,不一会太阳出来了.雾散天开。
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澄澈的江水中的小洲。
淘金妇女结伴而来。
挤满了江边的水弯。
美人头上的首饰和王侯手中的印玺,所用的金子都是这些妇女辛辛苦苦从沙中浪
底淘洗出来的。
体现了诗人赞颂劳动、同情人民,痛恨权贵、嫉恶如仇的形象跃
然纸上。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莫道谗言如浪深》中也有类似内容:“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砂始到金。
”这两首诗对淘金过程的描写反映了金的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常温下不易氧化,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所以它以游离态存在于沙石中,
在自然的风化作用下,岩石破碎,最后形成沙子和土,而颗粒状的金沙就埋藏在
其中,但是含量稀少,一般每吨沙中约含3-10克。
在流水的冲刷、搬运下,泥沙、金子的颗粒和水一起移动,它们移动的速度和状态不同,所以在河床的某区
域可以形成金沙富积的地带,就是人们渴望找到的淘金地。
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
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不需要冶炼还原。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自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
白在人间。
”石灰的化学名称叫氧化钙(CaO),它的前身就是大理石,化学上叫
做碳酸钙(CaCO3)。
大理石从深山里面开采出来,然后深加工,用火煅烧。
煅
烧之后剩下白色粉末氧化钙,氧化钙就可以被实际应用。
比如磨墙,刷涂料等等。
涉及的化学反应如下:
CaCO3==CaO +CO2↑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于谦,是我国明朝一位著名的政治家,爱国将领。
在他12岁的时候,看到
生产石灰的劳动场面。
于谦素有志向,此情此景,有感而发,作出这样一首脍炙
人口的诗歌。
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刚正不阿的崇高情操.也体现了
人作用于自然环境.体现自然环境陶冶了人美好情操的人文精神。
三、利用古诗词培养学生的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探究精神。
结合古诗意境和意象的赏析对其中的化学知识进行了分析,可以加深对古人
运用化学现象进行创作的体验,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认识诗歌的美.化
学的美。
而且可以利用古诗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从而
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一首诗《客从》中,记述了一件他十分迷惑不解和懊恼的事。
客从南溟来,遣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
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诗中说,从南方来的客人送给诗人一颗珍珠,
珍珠上好像有花纹字迹,诗人珍藏在箱中。
过了好久,开箱寻看,珍珠不翼而飞,
只剩下一些红色液体。
原来是珍珠贝的外套膜中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分泌物凝积而
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少量的有机质。
碳酸钙难溶于水,在酸性条
件下能转变为酸式盐而溶解:CaCO3+CO2+H2O = Ca(HCO3)2杜甫居室漏雨潮湿,
竹箱无防潮性能,遇到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珍珠发生了化学反应变成了
红色液体,杜甫当时还不具备这些化学知识。
所以迷惑不解。
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古代炼铁一般是以赤铁矿石、焦炭等为主要原料冶炼,赤铁矿的化学成分为
Fe2O3,其反应过程首先是由焦炭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提供热源),
然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继续与焦炭反应生成气体还原剂一氧化碳,接下来一氧化碳
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从而冶炼得到生铁。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依次为:
C+O2= CO2↑ C+CO2= 2CO↑ 3CO+Fe2O3= 2Fe+3CO2↑
从远古的钻木取火开始到今天的丰衣足食,世界五彩缤纷,物质绚丽多彩,
人类百媚千姿,人们上天入地,材料层出不穷,和化学发展密不可分。
在教学中
把人为素养和科学素养完美的结合起来,不时进行德育渗透,是新课改精髓,也
是我们教学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诗词中的化学》
《高中古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