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期末试卷及答案试卷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学院院考试卷
《工程力学》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
统分人题分20 10 22 48
复查人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力是物体间相互的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发生改变;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该力系的力多形是,即等于零。
3.力偶对物体作用,只能使物体产生动、力偶只能用来平衡:
4.胡克定律的两种表达式是和;
5. 圆轴,扭矩变形时抗扭截面系数是,平面弯曲变形抗弯截面系数是。
6. 轴向拉压变形时、圆轴扭转变形时,表述变形程度的指标分别是和。
7.当梁上某段剪力图为一水平直线时则该段梁上分布载荷q= ,其弯矩图为。
8.在矩形截面梁中,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位于,最大切应力位于。
9.强度理论的任务是用来建立应力状态下强度条件,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适用于材料。
10.拉弯组合变形最大拉应力等于,压弯组合变形最大压应力等于。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力偶对刚体产生下列哪种运动效应()。
A.即能使刚转动,又能使刚移动;
B.与力产生的效应相同;
C.只可能使刚体移动;
D.只可能使刚体转动。
2. 某平面任意力系向O点简化得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力R´和一个力偶矩M,则该力系的最后
合成结果为( )。
A.作用在O点的一个合力;
B.合力偶;
C.作用在O点左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D.作用在O点右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3. 如图所示,物块自重G,在水平推力P的作用下,处于临界平衡状态,已知物块与铅垂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F=fP
B. F=G
C. F=fG
D.F=P;
4. 长度、横截面相同的钢杆和铝杆受到相同的轴向拉力,则两杆的()。
A.应力相同;
B. 强度相同;
C. 轴向伸长亮相同;
D. 轴向线应变相同。
5. 在集中力偶作用处():
A. 剪力图发生突变;
B. 剪力图发生转折;
C. 弯矩图发生突变;
D.弯矩图发生转折。
三、分析题(共22分。
)
1.作轴力图(6分)
2.作扭矩图(6分)
学号和姓名务必正确清楚填写。
因填写错误或不清楚造成不良后果的,均由本人负责;如故意涂改、乱写的,考试成绩一律以“○”分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3.作Q、M图(10分)
四、计算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
1.如下图所示结构,求A、B处的支座反力。
2.如下图所示,P=50kN,杆1、2的直径分别是d
1=15mm,d
2
=20mm,[]δ =150MPa
试校核两杆强度。
3.矩形截面的木拉杆接头如图所示,已知轴向拉力F=50kN,截面宽度b=250mm,木料的jy
δ⎡⎤
⎣⎦=10 MPa,
[]τ =1 Mpa求接头处尺寸l和a.
4.图示拐轴,受铅垂载荷下作用,试按第三强度理论确定AB的直径,已知F=20kN, []δ=160MPa.
《工程力学》A 卷答案
一.填空题:
1. 机械,运动状态
2. 自行封闭,合力
3. 另一个力偶,转
4. FL
l EA =△,δ=E ε 5. Wp=316
d π
,332
z W d π
=
6. 相对变形(应变),单位扭转角
7. q=0,倾斜线
8. 横截面上、下边缘,中性轴上 9.
复杂,钢,铁
10. N w δδ+(或max z M N W A δ+
=
+) 11. N w δδ+(或 max z M N W A
δ+
=
+) 二.单选:
1. D ;
2. C ;
3.A ;
4. A ;
5. C 三.分析题: 1. 2.
3.
解:○1求支反力
A
m
∑(F ')=0
B R ×2-F ×1+q ×1×12
=0 B R =7.5Kn
y
F
∑=0
A R +
B R -F -q ×1=0 A R =22.5kN
○2求各分段点两侧截面上Q 、M 值 C A
D
B
﹣ + ﹣ + ﹣ + ﹣ + Q (kN) 0
-10
12.5
12.5
-7.5
-7.5
M (kN m )
0 0 -5 -5 7.5 7.5 0 0
四.计算题:
1. 解 ○1
○
2B M ∑(F ')=0
-A R ×4+F ×3+q ×2×1=0
y
F
∑=0
A R +b R -F -q ×2×1=0
解得:A R =8.75 kN b R =16.25 kN 2. 解 ○1 ○
2 Fx ∑=0 2N 0sin30-1N 0
sin 45=0
y
F
∑=0
2N 0cos30+1N 0cos 45-P =0
解得 :1N =25.9 kN 2N =36.6 kN
○3 1δ=11
N
A
=146.4a MP <[]δ 2δ=
2
2
N A =116.6a MP <[]δ ∴ 强度够
3. ○1 解: A bl =,jy A ba =
○
2 jy P F =,Q F =
○3 τ=[]Q
A τ≤,[]
Q A τ≥,即350102501l ⨯≥ l ≥200mm jy δ=
jy P Ajy
≤jy δ⎡⎤⎣⎦
jy A ≥jy
jy P δ⎡⎤⎣⎦ 即250a ≥3
501010⨯
a ≥20mm
4. 解 ○
1 ○2
○3 3xd δ
Z
≤[]δ 即z W
≥
[]
δ
3
32d π
≥
d ≥64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