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政治》最新时事政治—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的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某国2016年生产A商品15万件,价值总额为200万元。

如果2017年从事该商品生产的劳动者人数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7年A 商品的价值总额是
A.200万元 B.220万元 C.242万元 D.244万元
2.若生产同样的一双皮鞋,甲厂花费2小时,乙厂花费3小时,丙厂花费4小时,三双鞋在同一市场上出售,试问,哪一双鞋的价值量大
A.甲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大B.乙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大
C.丙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大D.甲乙丙三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一样大3.前不久,宁波一餐厅推出机器人送餐服务,既减少了服务人员和开支,新奇的创意又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体验。

可见
①该餐厅机器人送餐服务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②新奇的创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商品的价值
③机器代替人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消费需求有助于创造生产的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假设A国2014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0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2015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15万亿元,而此时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也比2014年提高20%。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2015年用A国货币表示的单位M商品的价格与2014年相比,变化情况是
A.提高了1/24 B.提高了1/6
C.降低了1/6 D.降低了1/24
5."机器换人"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机器手、自动化控制设备或流水线自动化对企业进行智能技术改造,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

实施“机器换人”
A.有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价值量
B.是现代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D.有利于缓解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就业压力
6.去年甲企业生产M商品的市场销价为330元/件,数量为20万件,如果今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创造的价值总量为7200万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今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为
A.提高40% B.提高20% C.提高30% D.提高10%
7.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这启示企业要想挣更多的钱应该
A.创新科技和管理,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B.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要普遍提高
C.个别劳动生产率要转化为社会劳动生产率
D.要比同行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8.不同厂家生产同一种商品,有的赔有的赚。

这主要是因为
A.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同B.商品的供求关系不同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D.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同
9.2016年某品牌手机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900元,2017年生产该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若其他条件不变,2017年该手机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500元
B.600元
C.618元
D.700元
10.某生产部门2012年生产某商品10万件,价值总额240万元,如果2013年从事
此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
2012年此商品的单位价值量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A.20.00元和220万元 B.20.00元和264万元
C.19.20元和220万元 D.19.20元和264万元
11.M国2016年生产某商品10万件,价值总额240万元,如果M国2017年从事此商品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劳动者数量增加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7年M国该商品的单位价值量和价值总额分别是
A.20元和220万元 B.19.2元和220万元
C.20元和264万元 D.19.2元和264万元
12.假设某国2014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l8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万亿元。

若2015年该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0%,货币流通速度下降20%,若要使价格水平不变,2015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3.6万亿元B.3.75万亿元
C.4.5万亿元D.3万亿元
13.假设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若某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比同行业高出一倍,那么该企业生产的一双皮鞋的价值量是
A.半小时
B.2小时
C.4小时
D.1小时
14.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

”这表明提高劳动生产率会()
A.使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使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C.使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使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小
15.“一带—路”沿线的国家在土地、资源、劳动力、技术等方面各有所长,形成强烈互
补。

假设甲国和乙国是“一带—路”沿线的两个国家,不考虑其他因素,两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据此可以推断
A.两国尽可能自力更生,保护民族经济发展
B.甲国既出口肉也出口粮食,发挥绝对优势
C.乙国主要生产粮食并从甲国进口肉,发挥比较优势
D.甲国主要生产粮食并从乙国进口肉,发挥比较优势
16.2017年某国M商品的价值总量为110亿元人民币,总产量为1亿件。

如果2018年M 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8年M商品
①价值总量仍为110亿元人民币
②价值总量增长11亿元人民币
③单位价值量为110元人民币
④单位价值量下降10元人民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假设某企业2016年生产的甲产品价格与价值一致,每小时生产1件甲产品价格为200元。

2016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在货币贬值20%的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2017年该企业1小时生产甲产品的价格总额是()A.260元 B.250元 C.325元 D.320元
18.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的“机器换人”计划实施后,某公司80%的工序实现了无人化,一台机器可以替代6~8名工人,次品率也大幅降低。

该公司“机器换人”带来企业发展的传导路径合理的是
①该公司用工成本减少
②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含量
③该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
④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A.①该公司用工成本减少→③该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④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B.①该公司用工成本减少→②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含量→④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C.③该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①该公司用工成本减少→④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D.③该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②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含量→④促进企业提质增效19.2018年9月,首发上市后被疯炒到一万二千多元的iPhoneXSMas成本价仅1729元人民币,代工的富士康流水线上每部iPhoneXSMas的劳工成本为35元人民币。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首脑”企业,不做“手脚”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
①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竞争优势
②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获得竞争优势
③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做到以质取胜
④提高产品降价空间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0.假设2011年某国生产一件W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每件W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4元,甲企业生产一件W商品所花费的时间为1.5小时。

如果甲企业2012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2012年销售一件W商品的价格是A.7元B.10元C.14元D.21元
21.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________,而商品的价值总量
________。

A.越大越大B.越小越小
C.越小不变D.越大不变
22.假设某企业201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9元,产量为10万件。

201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量为:
A.4.5元B.6元C.8元D.9元
23.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受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

下列关于两者关系的变动曲线图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4.据统计,近期我国电子元件、电子成型机、工装夹具等工业产品竞争激烈,价格有下滑的趋势。

这些产品价格下滑
①是因为价值规律在工业产品的生产中无法发挥作用
②其根本原因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③生产者应减少这些产品的生产以达到控制需求的目的
④生产者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可相互替代的原材料以降低成本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5.产能利用率(实际产能/设计产能×l00%)在75%以下即可称之为产能过剩。

假设2017年H公司钢铁设计产能约100万吨,钢铁价格4400元/吨,产能利用率为70%。

今年该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30%,并推动钢铁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今年H公司创造的价值总量为
A.280亿元
B.364亿元
C.400.4亿元
D.440.44亿元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的计算。

根据题中材料“某国2016生产A商品15万件,,价值总额为200万元”,可计算出2016年A商品的单位商品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200÷15=40/3元,商品的价值总额等于商品数量乘以单位商品价值量,2017年从事A 商品生产的劳动者人数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后,201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可以表示为15×(1+10%)×(1+10%)×[40/3元÷(1+10%)]=220万元。

B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2.D
解析:D
【详解】
甲厂花费2小时,乙厂花费3小时,丙厂花费4小时,这些分别都是甲乙丙的个别劳动时间,而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此与他们的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价值量一样大。

A说法错误,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此与他们的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价值量一样大;
B说法错误,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此与他们的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价值量一样大;
C说法错误,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此与他们的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价值量一样大;
D符合题意,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此与他们的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价值量一样大。

故选D。

3.C
解析:C
【详解】
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故①错误。

宁波一餐厅推出机器人送餐服务,既减少了开支,也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体验。

可见新奇的创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商品的价值,也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故②③正确;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故④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商品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4.A
解析:A
【解析】
2014年实际流通中的货币量是10万亿,根据条件2015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20%可知,实际需要12万亿元,但是执行的结果是15万亿,因此物价会上升25%,但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因此价格是原来的5/6,最终物价会是原来的25/24倍,因此提高了1/24,答案选A。

【考点定位】货币流通公式、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名师点睛】经济学计算题,给出的条件大多是复杂多变,再加上考试时心理慌乱。

所以好多考生都头疼。

其实无论多么复杂多变的条件,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去分析,都能找到线索。

解答本题的关键点在于先计算出单价,这个量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

然后再计算。

本题就迎刃而解了。

5.B
解析:B
【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对企业的经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理解材料的主旨和中心。

实施“机器换人”是现代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正确;机器换人有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A错误;C与题意无关,排除;机器换人,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会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开发适应市场适消对路、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正确市场定位等;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市场多元化。

——市场观念
②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质量、品牌、服务、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效益观念
③依法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质量、品牌、服务;——责任、质量观念
6.D
解析:D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与劳动生产效率关系。

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效率无关。

A 正确,根据计算公式:价值总量=单位价值量×数量,假设今年生产M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为x,个别劳动生产效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那么7200=X×(1+20%)×20,X=300,那么(330-300)÷300=10%;BCD错误,与计算结果不符。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属于经济生活计算题,是高考必考之一,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考生应该熟记各类公式,分步骤去换算,然后把题目分开层次,可以采取顺序思考,也可以采取逆向思考,此类题目必须多练,才能形成熟悉的答题套路,才可以完全把握。

7.D
解析:D
【解析】要想挣更多的钱,就要创造比同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不是仅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A项不选;个别企业无法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B项不选;个别劳动生产率并不会转化为社会劳动生产率,C项不选;并不会使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启示企业要想多挣钱就必须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创造比同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D项正确。

8.A
解析:A
【详解】
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因此不同厂家生产同一种商品,有的赔有的赚。

这是因为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同。

个别劳动生产率高,商品价值总量就大,就会赚钱。

个别劳动生产率低,商品价值总量就小,就会赔钱。

故选A。

9.C
解析:C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与劳动生产效率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意味着物价上涨,2017年该商品的价格为900÷
(1+50 %)×(1+30%)=618元,ABD不符合题意。

【点睛】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10.B
解析:B
【解析】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数量。

2012年时,该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为
240÷10=24元。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013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为
24÷(1+20%)=20元;2013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在同样劳动人数,同样时间条件下,价值总量不变,仍是240万;但是因为本行业劳动者数量增加10%,则2013年在同样时间内价值总量增加,为240*(1+10%)=264万元,故本题答案选B。

11.C
解析:C
【解析】M国2016年该商品的单位价值量应为240÷10=24元,M国2017年从事此商品
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则单位价值量变为24÷(1+20%)=20元;M国该商品
的价值总额应为20×(1+20%)×(1+10%)=264万元,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关于商品价值量计算的一般公式:
12.C
解析:C
【解析】
2014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8万亿,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万亿,则可算出货币流通速度
为18÷3=6,商品价格总额=待销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如果2015年商品价格水平不变,则2015年的商品价格总额=18×(1+20%),2015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20%,则货币流通速度变为6(1-20%),则2015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8×(1+20%)/6(1-20%)=4.5万亿元,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名师点睛】关于货币量计算的主要公式: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2)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3)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13.B
解析:B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题中虽然某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比同行业高出一倍,但并未表示同行业即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动,故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仍然是2小时,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经济生活计算题常常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素材为命题切入点,设置计算情景和条件,考查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题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我们把握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及其内在联系。

在答题时,由于对概念的外延界定不准确,对概念之间的关系不清楚,对计算公式把握不准,不能按题目要求分步计算、转换,从而导致出错。

答题建模:
关注高考,明确高考计算题的类型和要求。

《经济生活》中涉及计算的知识点有十个左右,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股票价格、经济效益与利润、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银行利息、恩格尔系数、汇率等。

夯实基础,准确掌握相关知识和公式。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必须依托一定的教材知识,因此,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加强训练,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和技巧。

日常生活中的加减乘除随处可见,《经济生活》中的数学计算就在所难免。

要加强计算题的专项练习,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充分利用经典习题,寻找、发现自己的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14.D
解析:D
【详解】
D: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可见,“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

”可见,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会使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小,进而商品的价值总量(即商品的价值量与商品的数量的乘积)不变,D 正确。

ABC:材料中强调的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而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因此,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会使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小,而不是使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或变大,ABC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
15.D
解析:D
【解析】
此题考查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依据图中数据可知,与甲国相比,乙国在肉类生产比粮食生产优势更明显;与乙国相比,甲国在肉类生产比粮食生产具有相对劣势,因此不考虑其他因素,两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甲国主要生产粮食并从乙国进口肉,发挥比较优势,D正确,C错误;AB表述错误,排除。

故选D。

1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②选项错误,价值总量的变动只与各别劳动生产率有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总量仍为110亿元人民币,①入选。

2018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10÷1)÷(1+10%)=100元,相比较2107年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了110-
100=10元,故④选项入选。

③选项计算错误。

选B。

1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题目中,2016年1件甲产品的价格为200元,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2017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生产的价值总量为200×
(1+30%)=260,又因为2017年货币贬值20%,故不考虑其他因素,2017年该企业1小时生产甲产品的价格总额是260÷(1-20%)=325元,故C选项入选。

18.C
解析:C
【详解】
本题为传导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起点,要注意前后之间应该有因果联系,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

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的“机器换人”计划实施后,一台机器手可以替代6-8名工人,次品率更低,说明使用“机器换人”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用工成本减少,有利于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故正确顺序应该是:③→①→④,本题答案选C。

【点睛】
传导性试题最常用的方法是“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

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

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项正确。

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1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治时间,而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出售商品的,这样生产者会有更多的利润空间,提高产品降价空间,获得竞争优势,故②④正确;①③错误,个别企业不能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

故本题答案为D。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单位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题目中,2017年某国生产一件W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每件W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4元,2018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发生改变,故甲企业2018年一件W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仍然是14元。

C选项正确。

其他选项计算错误。

21.C
解析:C
【详解】
此题考查商品价值量的相关知识。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

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但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C项正确;A、B、D项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的关系
①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②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②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22.D
解析:D
【详解】
D:根据题意,2018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9元,所以此时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为9元,2019年,该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个别劳动生产率,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无关,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仍为9元。

D正确。

ABC:选项ABC均错误,排除。

【点睛】
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关系1.单个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2.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2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图①体现的是二者成正比,故A错误。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而图②体现的却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故B错误。

C:单位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图③体现的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与题干主旨一致,C正确。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而图④体现的却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D错误。

故本题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