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指导随堂达标反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可持续发展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2013·XX模拟)下图中甲、乙两图反映了瑞士机电金属行业的相关情况。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瑞士机电金属企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型企业中有国外分支机构的比重最大
B.生产部门外迁是因为瑞士缺乏技术工人
C.大型企业中有国外分支机构的比重最大
D.研发部门外迁频数低主要是因为国外没有人才
2.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成为外迁企业生产基地的是( )
A.日本B.印度C.德国D.意大利
3.国家统计局关于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在流动格局上,农民工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引起上述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B.我国大型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加快
C.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D.中西部地区耕地资源开发加速
解析:由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造成我国农民工流动格局发生变化。
答案:A
(2013·XX三校联考)下图为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
据图,回答4~5题。
4.下列选项中,表示图中第三次产业转移方向的是( )
A.日本→中国B.美国→日本
C.西欧→日本D.西欧→中国
5.20世纪60年代汽车产业转移至丙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 )
A.不利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
B.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
C.有利于改善当地自然环境
D.不利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
6.(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主要有:(1)区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
(2)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及交通运输网络设施。
(3)
有便捷的信息获取以及良好的同异地沟通的信息通道。
(4)具备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
(5)区域有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
材料二
(1)XX成我国内地“总部经济”企业最多的城市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是我国的经济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网络先进发达④人才密集,科教发达⑤现代化服务体系较为完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下列城市组合最可能形成“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的是( )
A.XX—XX B.XX—XX
C.—XX D.XX—XX
(3)材料二显示,XX“总部经济”外资企业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4)根据总部经济理论,欠发达地区如能跻身总部经济价值链的制造基地环节,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产生哪些重要而积极的的影响?(任答三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