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清徽州家谱与徽商文化
徐彬
从史学影响看,司马迁创立的史表是徽州家谱的主要渊源之一。

明清徽州地区普遍认为“谱为一家之史”。

自觉地将史法寓于谱法之中,修编了许多家谱以留传于世。

明清徽州家谱的基本面貌大约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数量多、善本多。

现存馆藏明清徽州家谱约1300种,很多都是古籍善本。

出现这种情况,与徽州地区重视及时续修家谱和大量文人学士的参加密不可分,明代程敏政、汪道昆,清代戴震等名儒都积极参与其事。

二是家谱种类繁多。

从名称上看,有族谱、宗谱、家谱、世谱、会宗统谱等,它们或为一门之谱,或为一族之谱,或是一村或是一县,内容虽有侧重,但皆以体现血缘与地缘关系为主旨,服务于界定宗族血缘与地缘界线。

如程敏政的《新安程氏统宗世谱》是关于徽州地区范围内具有血缘联系的程氏宗谱,而汪道昆修《汪氏十六族谱》则是记唐模村等十六族的汪氏宗谱。

三是体例完备、内容丰富。

明清徽州家谱基本由谱序、凡例、世系图表、墓图、祠图、像赞、村居图、谱传、进呈谱表、诰封褒章、族产文书、翰墨文章、家训、族规等部分组成,以世系为时间主线,通过对宗族生活各层面的记载,对明清徽州宗族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记述,体现了“谱为一家之史”的主旨。

在徽州特有的社会文化浸润下,徽州家谱表现出独具特色的徽商文化特征。

比如宣扬商业理念,体现了重视商业的文化旨趣。

汪道昆在《太函集》表达出“良贾何负闳儒”的理念;明隆庆《许氏世谱》记许秩语:“丈夫非锐意经史,即寄情江湖间,各就所志。

”同族人许西皋也说:“人之处世,不必拘其常业,但随所当为者,士农工贾,勇往为先,若我则业贾者也。


不少家谱通过设立家传,还满足了徽商名垂家史的精神追求。

徽州家谱中记载了大量徽商的传记和行状,甚至还出现了为女性商人立传的情况,如《竦塘黄氏宗谱》记载了吴盛“泉布出入,不假簿记,筹算心计之,虽久,锱铢不爽”。

为徽商立传,体现了不轻视商人的文化理念。

家谱还是商业活动中的交际手段,有独特的文化交流功能。

作为宗族而言,有共同而稳定的居住区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但徽州地区却是“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

徽州人因商业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流动性与分散性,与宗族要求聚族而居的特点相矛盾,为了弥合这种矛盾,编修家谱就显得尤其重要。

并且在经营活动中徽商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利用家谱的“收族”功能,能有效地将各地流动经商的族人凝聚起来,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甚至可以互通信息达到共赢的效果。

徽州家谱充分折射出了明清徽州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家谱为徽州宗族社会的构建提供了
重要的精神支撑,也为徽州地区的社会风俗形成发挥了导向的作用。

它和徽商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地方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选自《光明日报》,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徽州家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徽州家谱种类繁多,内容有所侧重,服务于界定宗族血缘与地缘界线,体现着徽州人民的血缘与地缘关系。

B.徽州家谱在徽州商人的商业活动中有效地起到了凝聚族人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甚至互通信息达到共赢的效果。

C.徽州家谱充分折射出了明清徽州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徽州家谱既是徽商文化的一个部分,也成为地方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D.徽州家谱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由谱序、凡例、世系图表、家训、族规等部分组成,体现了记录家族历史的功能。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徽州家谱中记载了大量徽商的传记和行状,甚至还出现了为女性商人立传的情况,体现了对商人不轻视的观念。

B.明代许多名儒都重视家谱的修编,如程敏政主修《新安程氏统宗世谱》,汪道昆主修《汪氏十六族谱》。

C.徽州文化是徽州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在这种社会文化浸润下,徽州家谱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理念和旨趣。

D.明清徽州地区修编的家谱数量多、善本多,种类繁多,体例完备、内容丰富,其渊源就是司马迁创立的史表。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明清徽州家谱的兴盛最主要的原因是明清徽州地区文人学士数量极大,程敏政、戴震等名儒都积极参与其事。

B.汪道昆、许秩和许西皋之言,体现了他们对商业的高度重视,这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中尤为难得。

C.明清徽州家谱为大量商人立传,满足了徽商名垂家史的精神追求,是对商人职业和地位的一种极大肯定。

D.“谱为一家之史”的理念使得明清徽州家谱不仅只是记录家族血缘关系,还成为宗族社会生活的画卷。

二、(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

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

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

使时见用,功化必盛。

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召置门下,甚幸爱幸:宠幸
B.悉更秦之旧法悉:熟悉
C.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国:封地
D.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卒:最终
5.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直接说明贾谊才学优异的一组是()(3分)
①(贾谊)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②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③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④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⑤文帝思谊,征之⑥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
A.①④⑥B.①②③C.②③⑤D.④⑤⑥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所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

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认为贾谊学识浅薄。

C.因为文帝的谦让,贾谊的许多想法未能变为现实。

D.因为与李斯是同乡,贾谊曾经向李斯学习并侍奉他。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5分)
译文:
(2)使时见用,功化必盛。

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5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8.本诗颔联描写了怎样一种意境,试做简要分析。

(4分)
答: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烟光凝而暮山紫。

(2)鹤汀凫渚,;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3)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

(4),;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5),亦崎岖而经丘。

(6),风飘飘而吹衣。

(7)引壶觞以自酌,。

(8),时矫首而遐观。

三、(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西海固少年
季栋梁
前不久,与朋友有约,走了一趟西海固。

那是夏日,干旱正无情地折磨着这块土地。

车窗两边的土地上罩着一层薄薄的蝉翼般透明的浅绿,看不到农人,甚至看不到牛羊,看久了就感到沉重与沧桑。

有几声花儿①吼过来,也是干涩僵直。

车到黑城附近,路上忽然横出一个人来,他站在路中央,扬起的手臂如展开的鹰翼一般,使劲地摇动着,那架势很有剪径者的气派,仿佛在说:停!只有停,否则休想过去。

车停了,挡车人走上来时我才看清是一个少年。

他提着一个破旧的帆布提包,上面有许多油渍。

一双老式的褐色牛皮鞋很笨重地套在夏天的脚上,穿一件单衫,上面印有一只展翅的老鹰,下身穿一件已经很旧很破很脏的牛仔裤。

司机显然给他挡车的姿势惹火了,恶恶地说不要命了,挡车有这样挡的?
那少年瞪着一双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司机,司机终究有些不想惹事,他一定是怯于少年那目光,便不再言语。

车启动了,少年依然站在那里盯着司机看,许久,这才向着座位走了过来。

他扫视着车上,不回避这车上任何一双眼睛。

他的目光甚至带有挑衅的意味。

他走到了我的旁边,将包放到了行李架上,然后盯着我看了足足有半分钟,直到我本能地将屁股往里挪挪,他才坐了下来。

我对他没有什么恶感,甚至喜欢他坐到我的旁边来,只是有点不习惯他看人时的眼神。

他坐了下来,坐得有些僵硬,给人的感觉是一块石头落在了座位上。

他摸出一支烟点着,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悠悠地吐出来。

他吸烟的姿势十分的老练而潇洒,应该至少有三年的烟龄了吧。

那是一种低价烟,烟味很是呛人。

他吸着烟,那神情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又仿佛什么也没有思考,他的眼睛确实放射着鹰眼的光芒。

“少年心事当拿云”②,如此贴近,如此深刻,是谁的诗句我记不清了,但这句诗我却牢牢记着,因为我曾经年少过,而且这句诗也是在少年时期读的,此时此刻面对他,我又想起了这句诗。

我很想与他对话,他让我看到了我少年时期的影子,然而,他显然没有要和我对话的意思,他甚至坐下后连看我一眼都不曾有过,两眼只是一味地注视着前方——漫漫长路,仿佛我以及车上所有的人都不存在一样。

他吸完了那支烟,连过滤嘴的味儿都吸出来了。

我掏出烟来递给他一支,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接过烟拿到鼻子上嗅了嗅,这才对我笑笑,十分的真诚。

我替他点了,自己也点了一支,这才问道:“今年多大了?”
“十六!”
“要出远门么?”
“出去闯闯!”
“怎么一个人出去?”
“一个人出去不好么?”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他,连点头或摇头的动作都做不出来。

他看看我又说:“一群人出去有啥意思,唧唧喳喳地像一群麻雀。


我说:“去省城么?”
他摇摇头说:“省城有啥意思,太小太穷。


我有些惊讶于他的这种说法,便问:“那你要去哪里?”
他甩了一下头上的长发说:“去南边,深圳、海南、云南……那边才有闯头!”
我笑笑问:“你知道深圳、海南、云南在哪里么?”
他说:“在南边。


我说:“南边是很大的。


他吐出一个烟圈来说:“这我知道,它有美国大么?说个不怕你笑话的话,美国我也找得到!”
我笑了,他说:“你不信?”
我点点头说:“我信。


他就笑了。

我说:“那地方是有钱,可那地方的钱不好挣。


他说:“钱多的地方不好挣也总比在钱少的地方好挣要强得多。

”停了一下他又说:“那地方有钱的人很多,可谁一开始就是有钱的呢?”
看着少年,这个因对外面世界陌生与无知而充满自信与希望的少年,想到我的第一次出门,觉得他比我有一种更深刻的东西。

我要下车了,我想对他说几句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对他说些什么。

车上正放着《祝你平安》。

我想权且作为我对他的临别的赠言吧。

下车时,我掏出剩下的半包烟想递给他,可想到他还是个孩子,不应该吸烟的。

我又装了进去,握握他的手,他的手虽然稚嫩,但憨实有劲。

车扬起一道灰尘,向着远方奔驰而去。

(本文有删改)
【注】①花儿: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

②少年心事当拿云:言少年人应有高远的理想。

拿云:高举入云。

11.文章第一段环境描写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西海固少年”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又是怎样来刻画的?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想到我的第一次出门,觉得他比我有一种更深刻的东西”一句中的“更深刻的东西”指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少年心事当拿云”,相信少年的你也曾经读过这方面的文章,也曾经有过如“西海固少年”般的想法甚至做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成长感悟。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3分)
A. 庇祐(pì)玷辱(diàn)央浼(měi)酒馔(zhuàn)
B. 尴尬(gān gà)絮烦(xù fán)仓廒(áo)赍发(jī)
C. 祈祷(qǐdǎo)谗言(chán)怂恿(sǒng yǒng) 睇眄(dì miǎn)
D. 俨(yán)骖騑棨戟遥临(qǐ jǐ)懿范(yì)襜帷(chān)
1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
....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
瓜田李下
....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
....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负.众望
..,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秀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17、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
的安居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B.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这主要是由
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C.沈阳军区广泛开展“中国梦”大讨论活动,发动广大青年官兵通过努力拼搏建设富国强
兵的蓝图,用实干精神实现青春梦想。

D.体育局就媒体对游泳赛事中裁判执法不公、选手年龄不实等严重违纪问题做出了积极
回应,表示要加大对赛风赛纪的监督力度。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文意,续写一句话结论。

(4分)
中国画讲究“留白”,文学作品同样如此。

十九世纪的作家大多是上帝,似乎什么都知道,比如雨果;读者是信徒,只能老老实实地听着。

二十世纪的读者和作家则往往是平等的,比如在周朴园对待侍萍有没有爱这个问题上,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如果一篇作品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可见,。

19.读下面的一段材料,概括归纳三条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堵车的原因。

(6分)有人认为,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大堵车是因为人们争相占免费政策的便宜,这其实是误解。

节假日高速公路堵车,之前就有,而并非免费后才有的景象;出现车流扎堆儿,肯定有受免费诱惑的,但更多源于信息不对称,公路管理方对此缺乏充分的高速车流信息预警。

免费,不只是免通行费的问题,而是为了消除收费站这个关键的堵点,以免费放行减少时滞、促进顺畅。

可是虽然免费了,收费站却还像收费时那样拦车发卡收卡,等于没有解决问题,还因为免费把车流引向高速,加剧了拥堵。

(1)
(2)
(3)
20.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

(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
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史书。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60分)
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我们正张开双臂拥抱五彩斑斓的青春。

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感动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目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语文答案
10.(1)潦水尽而寒潭清(2)穷岛屿之萦回(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5)既窈窕以寻壑(6)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7)眄庭柯以怡颜(8)策扶老以流憩
11.答案①渲染环境的荒凉沉闷,贫瘠静寂;②为下文作铺垫,突出少年出现的突兀,点明他出去闯荡的原因。

12.答案形象:是一个饱受生活磨砺的贫苦人家的孩子,看上去桀骜固执,倔强自信,刁野机警,实则天真单纯,渴望美好生活。

描写手段:神态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13.答案①虽然对外面世界陌生与无知但充满着自信与希望。

②比“我”年轻的时候更独立、更执著、更有闯劲。

14.答案①成长并非一帆风顺,有美好的理想也有无奈的现实;②年轻人是需要有闯劲的,应该有自信执著的精神;③做事情还得考虑周全,不能盲目更不能固执;④敢于打拼,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答对三个即可给满分)
15. B
16 D.A项“汗牛充栋”指牛运输书时累得出汗,书多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

形容藏书很多。

形客橙子多,属于使用时象有误。

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C项,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17 .A(B.句式杂糅,C.“建设……蓝图”搭配不当,D.成分残缺)
18 文学作品要留给读者自我思考、抒发见解的空间
19. 参考答案:①公路管理方缺乏高速车流信息预警;②免费政策把车流引向高速,加剧了拥堵;③收费站拦车发卡收卡。

(每点2分,答全三点给6分)
20.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1分),对中国四千多年历史(1分)作了较系统记录(1分),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1分)的纪传体(1分)史书。

(共5分)
贾谊,是洛阳人。

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

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吴廷尉就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

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

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

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

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

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

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

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

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

”于是汉文帝后来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贾谊的内心非常不愉快。

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贾谊缅怀屈原,因为他的遭遇而感伤,并把他与自己相类比。

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只鵩鸟飞进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边。

鵩鸟的外形跟猫头鹰一样,被认为是一种不吉祥的鸟。

贾谊因为被贬到长沙,而长沙又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所以自认为寿命不长,悲痛伤感,就写下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

一年多之后,文帝思念贾谊,就把贾谊召回京城。

到了之后,就进去拜见文帝。

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

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

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

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

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

”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

(后来)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

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