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对发热病人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白介素 -6及
血清淀粉样蛋白 A对发热病人细菌感染
的诊断价值评价
【摘要】目的:分析发热患者采取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血清
淀粉样蛋白A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
期间接受的100例发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00例非发热者作为常规组,
均进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比较常规组
与观察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
结果:观
察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均高于常规组,
P<0.05。
结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血清淀粉样蛋白A有着较高
的诊断价值,能够作为发热患者细菌感染诊断的可靠指标,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血清淀粉样蛋白A;发热患者;细菌感染
正常人的平均体温为37℃,而发热患者的口温超过37.3℃,肛温超过
37.6℃,或者一天的体温变动超过1.2℃,细菌是导致感染性发热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有效诊断[1]。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发热患者与非发热者,以
此来研究分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作用,其
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我院接受的100例发热患者作为观察组,均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
期间接受,年龄为22-53岁,平均年龄为(37.25±2.57)岁。
选择同期100例
非发热者作为常规组,年龄为23-52岁,平均年龄为(37.43±2.65)岁。
组间
数据比较,P>0.05。
1.2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3-5mL血液,并对当天全血进行培养,过程中不使用抗凝剂,
3500r/min进行10min离心处理,然后取血清进行检测,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
格按照试剂与仪器的说明书实施。
通过罗氏E170检测仪器进行检测,降钙素原
与白介素-6的检测方法为电化学发光定量法,试剂由瑞士罗氏诊断试剂公司提供;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为速率散射比浊法,试剂由自美国贝克曼试剂公司提供;
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检测方法为定时散射比浊法,检测仪器为西门子BN II,试
剂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
1.3观察指标
比较常规组与观察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
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
取率(%)表示,X2检验;计量采取(x±s)表示,T检验;当P<0.05时,则代
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两比较有差异,且观察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血清淀粉样
蛋白A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常规组与观察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血清淀粉样蛋白A
水平比较(x±s)
组别发热者非发热者P
(100例)(100例)
降钙素原(ng/mL)0.42±0.19 3.25±1.34<0.
05
C反应蛋白(mg/L)71.98±8.9
6116.53±9.4
2
<0.
05
白介素-6(pg/mL)48.42±4.9
7132.25±12.
55
<0.
05
血清淀粉样蛋白A (mg/L)233.00±15
.25
370.00±16.
58
<0.
05
3.讨论
细菌感染在发热患者中较为常见,属于多发疾病,早期患者通常比较隐匿、
细微,所以缺少特异性,需要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来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而提高治
疗效果[2]。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血清淀粉
样蛋白A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该结果能够提示这些指标的重要价值。
对
其原因进行分析,是因为降钙素原属于降钙素前体,其中脂多糖属于降钙素原最
强诱导因子,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成分的脂多糖比革兰阳性菌多,所以不同细菌感
染的降钙素原水平存在差异,具有良好诊断效能;C反应蛋白属于急性时相反应
蛋白,因此在感染早期会出现明显升高,所以是能够监测患者疗效;白介素-6是
多重免疫调节功能中的一种细胞因子,会在感染后的2-3h达峰,在感染性疾病
中的应用是具备诊断效果;血清淀粉样蛋白A属于肝脏合成的载脂蛋白家族一员,
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0-14000,患者细菌感染后,相对分子质量会有所增高,对
早期发热者细菌感染的诊断有着一定效果。
综上所述,发热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
水平与非发热者有着明显差异,所以能够作为诊断发热患者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对患者的辅助治疗和预后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瞿转,王惠明.血清淀粉样蛋白A联合降钙素原在鉴别诊断ANCA相关性血
管炎患者肺部细菌感染与肺损害中的价值探讨[J].临床肾脏病杂
志,2021,21(12):969-974.
[2]杨丹丹,张惠杰,沈薇薇,李秋平,刘婧琳.血清SAA和ACTH表达水平与重
症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及对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J].中国疗养医
学,2022,31(01):31-34.
[3]降钙素原在细菌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A]. 刘杰,迟小伟.中国
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 2006(2)45-47
[4]“非典”期间接诊发热病人4004例分析[A]. 郑华.2003全国SARS防治
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3(22)68-69
[5]降钙素原的变化率对评估细菌性感染患者预后的价值[A]. 王忠勇,赵宏胜,张彬.第四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大会暨2014年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论文汇
编[C]. 2014(9)24-27
[6]56例L型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A]. 宁康,石彦明,郑晓寰.中华医学会第
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 20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