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理论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免2010年下期“概论”教学考核要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最早提出的人——毛泽东、会议(六届六中全会)与文献——《论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识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发展、丰富,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内涵——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并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从实践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从学科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识记、理解)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邓、三、科(识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两条根本原因——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要素识记)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主题;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基础;开始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革命道路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

和确立的标志——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方面(识记略)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及内涵(重点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历史现实根据;回答的首要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抓住的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识记)
党的十二大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首次亮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和集中概括: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始终代表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识记)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识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点理解掌握,并运用分析发展问题)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重点)
党的思想路线系统哲学论证的文献;提出实事求是科学内涵的文献。

(识记)思想路线确立和重新确立的标志;毛泽东倡导的作风最根本的一项,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识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
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国家兴旺和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动力。

(识记)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理解)思想路线内容表述。

(理解)思想路线四个基本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理解)
解放思想的科学定义与实质;如何才能正确地实现理论创新。

(理解)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重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最早提出和完整表述的文献及总路线的表述内容。

(识记)
中国革命最主要任务、基本任务及相互关系;革命的动力、革命的中心问题。

革命的对象、革命的领导者(识记、理解)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与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政策;实现对被领导阶级、阶层等的两个条件,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

(识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认识(为何是新民主主义?标志、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以及前述基本知识点等综合),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

(理解)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内涵。

(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表述、阐述的早期代表文献,“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与中心内容(识记)。

走这条道路的必然性与现实可能性(“为什么”的理解和从思想路线、思想方法上的理解分析)。

中国革命主要斗争形式和力量主要组织形式。

(识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关系。

(识记)“三大法宝”提出文献,三大法宝内容及相互关系。

(识记)三大作风与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识记)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及斗争三原则。

(识记)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与毛泽东建军思想核心。

(识记)党内思想主要矛盾和把思想建设放首位原则。

(识记、理解)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识记)新民主主义社会五种经济成分及三种主要经济成分(识记)。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主体、特点、实质。

(识记)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原则、方针和步骤;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识记)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重点)《论十大关系》及提出的基本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与社会主义矛盾学说。

(识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主要经验。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识记)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识记)
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及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最大优越性;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识记、理解)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提出(识记)。

“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解并能运用分析实际问题。

(理解掌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提出(识记)。

这一观点的理解并能运用分析实际问题。

(理解掌握)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当代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及最大实际的表述。

(识记)
初级阶段理论的全面阐述、基本路线的提出与十三大在社会主义、国情认识上的飞跃。

(识记)
基本路线的内涵和构成环节。

基本路线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理解)
现阶段小康社会的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含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识记)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理解)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失误或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认识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和“左”、“右”倾错误认识根源。

(理解)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重点)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识记、理解)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
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识记)
新时期最鲜明特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识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识记)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性质特点;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理解)
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要点及三者关系的结合点(识记)。

如何正确处理三者关系。

(理解)
“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及所依据的两个重要观点。

(识记)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理解,参见《六个“为什么”》一书)
对外开放的格局。

(识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识记)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内容(识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理解)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识记)公有制主体地位表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

非公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识记)
我国现行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

现行分配制度的两个基本原则(识记)
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识记)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及主要内涵。

(识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关键和基础。

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

(识记)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及其必须坚持的“十六字方针”。

(识记、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及中心环节等内涵。

(理解)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提出及两项相关基本国策。

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含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要做到的“三个转变”。

(识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识记)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参见《六个“为什么”》一书)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识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理解)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我国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相互结合的两方面。

(识记)
发展社会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识记)
人民当家作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要求。

(识记)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的主体、客体和“法”的内涵。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十六字方针”。

(识记)
村民自治主要内容;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民主是社会主义生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识记)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识记)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并明确提出:“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我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目标。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识记)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先进文化最根本价值取向——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与“二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方向;“双百”、“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方针。

(识记)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体现。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哲学、社会科学是现代国家的一种战略性资源。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识记)
促进人的发展是文化建设本质要求、根本目标;培养“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识记)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

(识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及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共同理想、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内容,“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识记)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与保证。

(识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含义。

(识记)
社会建设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

(识记)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是把人口压力变成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教育为本、德育为先。

(识记)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九二共识”的内容——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三通”——(通商、通航、通邮)的内容。

(识记)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一个中国(大陆与台湾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两种制度、高度自治、和平统一(在三种情况下使用武力)及核心、前提和基础。

(识记)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当今时代主题;时代主旋律与时代潮流;“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

”(识记)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世界政治格局——美国一霸独超与多极化共存。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的趋势。

(识记)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的原则宗旨。

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识记)和平共
处五原则与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识记)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识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定性——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新的社会阶层构成。

(识记)“四个尊重”方针的内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及其核心——尊重劳动;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知识、人才、劳动、创造。

(识记)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及主体和基础;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识记)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者关系。

(识记)
军队建设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原则要求;军队建设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

(识记)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是区别唯物、唯心史观分水岭和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识记)中国共产党本质特征和宗旨的根本体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的建设要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识记)——执政水平与领导水平、拒腐防变与抵御风险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密切联系群众和执政后最大危险——脱离人民群众。

(识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