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一期末考试(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下面句子中给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部正确的是()A.这些词语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jǐn)簇,美不shèng(盛)收。
B.不少人对工作拈(niān)轻怕重,对同志漠不关心,麻木不rén(人)。
C.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dàn(诞)不经,所以,实在不能嗔(chēn)怪有些外行人的批评。
D.也不必说鸣蝉在树里长吟(yíng),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xiāo(霄)里去了。
【答案】C
【解析】
A.盛——胜;
B.麻木不人——麻木不仁;
D.yíng ——yín。
故选C。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中想象的世界,有时与现实大相径庭,却能恰当地表达特定的情思。
B.杞人忧天中的杞人总是骇人听闻,直言天地会崩坠。
C.主持人董卿神采奕奕地走上央视《主持人大赛》的舞台,满面春风。
D.学习不应满足既有的成绩,应该精益求精,只有拥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答案】B
【解析】
A.“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符合语境。
B.“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用在此处不合适。
C.“神采奕奕”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
符合语境。
D.“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符合语境。
故选B。
选择题
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汉语中好多词语都带有感情色彩,如“(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朱自清《春》)中的“卖弄”一词就是贬词褒用。
B.“听说你家舍妹要去当兵,她这种雄心壮志令我佩服不已。
”一句中谦辞的使用是正确的。
C.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道:“我可活什么劲儿!”一句中加点的“捶打”是动词,“可恨”是形容词。
D.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答案】B
【解析】
B.“舍妹”是对自己妹妹的谦称,此处应用“令妹”。
故选B。
选择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师生之间只有强化感情交流的桥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教学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B.调查数据显示,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的孩子超过47.1%以上,阅读超过1小时的孩子仅12.8%。
C.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整治,使城区内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D.圆珠笔头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生产加工中,一个小小的偏差都
会影响书写的流畅度和笔的使用寿命。
【答案】D
【解析】
A.搭配不当。
把“强化”改为“搭建起”。
B.用词重复,可以删去“以上”或“超过”。
C.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故选D。
语言表达
发挥想象,给《小猫晒太阳》这首小诗续写结尾,不超过10个字。
小猫晒太阳
小猫在阳台上
晒太阳,
它喜欢把自己卷成
一个小小的毛绒球,
【答案】示例:收集冬天的太阳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
由于这是一首小诗,所以结尾要充分发挥想象,要具有创新意识。
结合上文的“卷成毛绒球”,这既传神地写出了小猫的形态,然后我们可以联想到,这样会使身体尽可能多的接受阳
光,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它是为了收集或尽情享受冬天的阳光。
据此理解简洁作答,字数不超过10个字。
示例:尽情享受冬天的暖阳。
语言表达
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
如何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初一(5)班准备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活动,活动前,老师安排你邀请政教处的王老师来给活动做指导,作为学习委员的你将如何对王老师说呢?
【答案】示例:王老师:我是初一(5)班的学习委员,我们班准备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活动,想邀请您来指导我们的活动,可以吗?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
解答时要明确邀请语的内容“邀请政教处的王老师来给活动做指导”,活动主题是“有朋自远方来”,“如何选择朋友”,撰写邀请语时首先要有称呼,然后跟对方简要介绍自己,之后向对方讲明目的和内容,最后要征求对方意见。
据此理解作答。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文本一)
重庆山城步道:在绿水青山间串起城市品质提升“密码”
拥有3000年建城史的“山城”重庆,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加上长江和嘉陵江穿城而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山水城市风貌。
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山城步道,穿梭在绿水青山间,成为重庆城市慢行系统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根据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重庆市将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目前,重庆主城区已规划建设60条山城步道,分为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和山林步道三种类型。
全长约29公里的半山崖线步道连接起重庆虎头岩、红岩村、化龙桥等居住社区,惠及周边约2万人口。
在63岁的退休美术教师唐珩眼里,既可健身游憩,又宜观江揽胜的步道丰富了她的晚年生活。
每逢阳光肆意的午后,唐珩都会在步道上寻得一角度,进行写生创作。
空气清新又花木间植的步道俨然是城市里不可多得的休闲绿廊。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山城巷步道近年逐渐成为外地游客的“打卡”必经地。
山城巷原名天灯巷,相传以前传教士在此立杆点灯为路人照明,从远处望去灯火点点,郭沫若以此为题创作了著名的“天上的街市”。
步道全长2公里,上下高差约120米。
“到了这里,我好像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上个世纪的感觉。
”来自北京的游客朱洪告诉记者,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她“遇见”了青石梯、老城墙、四合院和吊脚楼。
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形地貌令她在山城巷流连忘返,记忆深
刻。
三百米一个历史典故,五百米一处人文风景。
在南滨路滨江步道,“巴渝十二景”图案、“峡江开埠”雕刻、米市街、法国水师兵营等如珍珠般散布沿线,吸引不少游客临江赏玩,驻足拍照。
南山黄葛古道,曾是商贾往来的必经之路,串联着南山上众多的名胜古迹,体验山林之乐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山城的人文温度;缙云山步道,随山势蜿蜒曲折,拾阶而上,空谷幽兰的静谧令人心旷神怡。
山城步道,无疑为人们打开了一扇认识这座城市的窗。
(选自中国新闻网、新华网,有删改)
(文本二)
香港600条空中连廊串联城市
上世纪90年代以前,香港建楼也是各自为政,市民纷纷反映生活不方便,从马路的这边到另一边,要绕很远的路。
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香港大规模改造城市步行系统。
在此后的10多年间,香港先后建成了长长短短近600条空中连廊和人行天桥,与地下通道相结合,组成了一个完善的步行系统。
上海在滨江步道设望江驿
去年下半年,上海浦东滨江步道的20多个服务驿站全部建成开放。
这些名为望江驿的建筑,每个面积约200平方米,三面都是落地窗,与黄浦江边的环境相得益彰。
望江驿的室内有桌椅、图书、储物柜、自动售货机等,室外有可供休憩的平台。
市民和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无障碍欣赏江景,还可以借雨伞、充电宝。
供母婴、残障人士等使
用的第三卫生间、无障碍通道,也一应俱全。
(选自《重庆日报》,有删改)
(文本三)
2018年重庆市主城区居民步行情况调查
居民出行结构中,步行及非机动车占比43.6%,为占比最高的出行方式。
居民步行平均出行耗时21分钟,出行距离1.7公里。
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平均接驳①距离约为800米。
(数据来自于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注释)①接驳:搭车“换乘”。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山城步道分为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和山林步道。
B.半山崖线步道的功能是健身游憩和观江揽胜。
C.重庆和上海都有滨江步道,都可以临江赏玩。
D.独具特色的自然山水城市风貌造就了山城步道。
【2】从(文本三)的图表中探究出的结论是什么?综合以上三个文本,请你就如何建设高品质的山城步道给出两点建议。
【3】下面是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罗江帆关于山城步道的评论,请联系(文本一)中的山城巷步道加以印证。
山城步道作为城市慢行系统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市民生活、出行的重要载体,其特色在“山城”,核心在“步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随形就势、串珠成链、移步成景。
【答案】
【1】B
【2】第一问:步行是重庆市民重要出行方式,建设和完善山城步道十分有必要。
第二问:(1)借鉴香港经验,建立完善的步道系统,方便市民生活(2)借鉴上海经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步行舒适体验。
(3)突出线路文化特色,打造重庆名片。
【3】山城巷步道上下高差约120米,体现依照“山城”的地形地貌而建的特点,步道一个多小时的行程,青石梯、老城墙、四合院、吊脚楼一一映入眼帘,体现串珠成链、移步成景的特点。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
B项表述有误,原文中是“在63岁的退休美术教师唐珩眼里,既可健身游憩,又宜观江揽胜的步道丰富了她的晚年生活”,但并不能绝对的理解为“半山崖线步道的功能是健身游憩和观江揽胜”。
故选B。
【2】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探究与提建议。
第一问:从材料三的图表中的数据“步行及非机动车占比43.6%”,“居民步行平均出行耗时21分钟,出行距离1.7公里”我们可以探究出重庆市民步行出行率较高,联系文段的中心,所以说步道的建设是有必要的。
第二问:对于如何建设高品质的山城步道,在作答时我们可以结合材料二中香港和上海的优势特色加以概括作答即可。
例如从“香港先后建成了长长短短近600条空中连廊和人行天桥,与地下通道相结合,组成了一个完善的步行系统”一句我们可以概括为完善步行系统,方便出行。
从“三面都是落地窗,与黄浦江边的环境相得益彰”可以提炼出“将步道与景观结合”,从“室内有桌椅、图书、储物柜、自动售货机等,室外有可供休憩的平台”一句我们可以提炼出“对于步道的设施要逐步完善,力求更好地服务群众”。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细读材料一我们可以搜集到“步道全长2公里,上下高差约120米”,通过这一句我们看到步道是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建设的,随行就势;“一个多小时的行程,……青石梯、老城墙、四合院和吊脚楼”,“三百米一个历史典故,五百米一处人文风景”体现了“串珠成链、移步成景”的特点。
据此理解作答。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
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
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
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
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
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
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
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
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
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
《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
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
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
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
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
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
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1】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基本观点是()
A.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B.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
C.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D.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
【2】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表述中有误的是()
A.“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一个人想追求安静,受外界许多因素的影响,不是想安静就能安静的。
B.第②段中说有些年轻人认为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
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心静不下来。
C.文章末尾“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一句,强调了“静能量”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积极意义。
D.第③段中只通过引用《大学》的内容和诸葛亮的告诫来论证静的好处很多。
【3】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中“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A.司马迁遭受宫刑,在狱中依然静下心来完成《史记》。
B.闻一多潜心研究,目不窺园,写出《唐诗杂论》。
C.南仁东,奉献在科研工作第一线,与全体工程团队一起通过不懈努力,迈过重重难关,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为科学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D.“定能生智,静能生慧”。
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心无杂念、持久专注,定会赢得喝彩。
【答案】
【1】A
【2】D
【3】C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论点的能力。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的观点、态度,是一个表明是非态度的肯定陈述句。
通常不用比
喻、否定、反问、设问、疑问等句式。
面对此类试题通常从几方面入手:①从题目入手,捕捉文章中心论点;②开头和结尾入手,捕捉文章的“中心句”;③看中间,提炼论点。
通读文章我们可以发现题目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故选A。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D项中“第③段中只通过引用《大学》的内容和诸葛亮的告诫来论证”表述有误,除此之外,文段中还列举了曾国藩的事例加以论证。
故选D。
【3】此题考查的是论据的选择。
解答此类试题时,要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决定论据的取舍。
C项通过列举南仁东的事例目的是为了论证一种执着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与本文的中心论点不符。
故选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牵记一场雪
张峪铭
灰沉沉的天是雪的序幕,冷冰冰的雨是雪的使者,当一切演绎到极致时,雪就飘然而至。
雪对于江南来说就是一匆匆过客,当主人将茶捧到他的跟前,茶叶酽香还未飘散,客人却起身离去了,留下的是主人无着落的热情和失望。
其实江南不是没有一场大雪的,可在记忆中搜索,近年雪事竟如飞鸿留爪,随雪消融而了无踪迹。
而童年的雪趣却在记忆深处定格成了永恒。
我牵记一场雪,一场寒冷却又温暖的、快乐而又伤感的童年的雪。
童年的冬装是没有过渡层的,里面一件布褂,外面就罩上了一件棉袄。
当雪如盐粒一样零星洒落时,我就和小伙伴们在房前屋后奔跑,将冻得如胡萝卜样的小手在呼呼的北风中捞着雪粒。
未等看清,雪粒已融在掌心。
当雪真的纷纷扬扬时,大人们往家里挤,小孩子却跑向更深的雪幕。
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握着冻得发紫的手哭着回家。
当母亲向小手中哈着暖气,眼角泪水还未干的我,又抽手冲到雪地里。
我真不知道雪怎么有如此大的魔力,它虽将寒冷带到人间,可孩童们却有着天性般的喜欢,厚厚的雪下,藏有无尽的快乐。
老屋里,长辈用树蔸烧起大火盆,大人小孩围火盆而坐,听我那只读过两年私塾的二伯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不时有大人探头探脑地推开门,拍掉身上的雪,悄悄地围坐上来。
火盆成了一个标靶,处在暖暖靶心的我,望着红脸关公似的人们,全然忘了外面的雪情。
围炉以酌赏雪,是文人的诗意;绕火而坐听书,是农家的温情。
当然儿时的雪趣还有捉鸟。
在我家堆牛草料的屋里,伙伴们在草堆上驱赶着鸟,以为饥饿的鸟总有飞不动的时候。
虽近在咫尺,可你扑上去时,它还是从你的手下飞走,把我们一群孩子累得满头大汗,却收获了满心的快乐。
后来看到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的捕鸟旧事,我不禁佩服他的聪慧来。
可又一想那八成是大人的诡计,与童年无关。
若干年后,雪好像总是羞羞答答的,下得不畅快尽兴,下得不淋漓尽
致。
即使有那么一两次的恣意,也因成人的矜持,竟没能融入它营造的意境之中,少了一点诗情,多了一些现实。
广厦千间,不是天下所有寒士皆有庇身之所;路有万条,不知离家务工的亲朋故旧是否都会回家过年。
我牵记着雪,有时又不得不压住自己的私欲。
雪能将世间不平填满,能将纷繁复杂的世界简化成了黑白两色,如书画中的诗意飞白,可春天来临,地面上的坑穴洼地,冰面上的枯枝断梗一切如旧,雪后的泥淖,黏靴绊脚的,更让人心忧意烦。
“大雪纷飞白茫茫,耕牛保护要加强。
”这是我年少时最早接触到的诗句。
这是村里一个名叫从来的瘫痪人写的。
可他就在那一年的大雪中,写保护耕牛诗的几天后,一个人孤独地在雪夜里溘然去世。
忧伤像雪一样飘进了我幼小的心田。
雪是轻盈灵动的诗,它在每个人心中铺开驿动的情怀。
诗是有喜怒哀乐的,它将雪事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
这不妨碍我牵记一场雪,一场迎候春日的雪。
江南的雪像铁树一样难以开成花朵,它来得慢,来得静,走得快。
当你痴情牵记一场大雪时,连小雪也匿了它的芳踪,剩下的只有一些雪意。
这当然也不错,积雪消于无形,雪意常驻心中。
【1】文章第三段说,“我牵记一场雪,一场寒冷却又温暖的、快乐而又伤感的童年的雪。
”结合全文,说说哪些与雪有关的事让作者“寒冷却又温暖、快乐而又伤感”?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来。
①我和小伙伴在飞扬的大雪中纵情奔跑,捞雪粒,冻得直哭却感到
快乐无边。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句子,赏析表达效果。
若干年后,雪好像总是羞羞答答的,下得不畅快尽兴,下得不淋漓尽致。
【3】揣摩下面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后来看到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的捕鸟旧事,我不禁佩服他的聪慧来。
可又一想那八成是大人的诡计,与童年无关。
(联系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加点部分文字的理解。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雪事竟如飞鸿留爪,随雪消融而了无踪迹。
而童年的雪趣却在记忆深处定格成了永恒。
”此处运用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童年雪趣印象的深刻。
B.文章结尾说:“这当然也不错,积雪消于无形,雪意常驻心中。
”常驻心中的“雪意”有对农家温情的赞美,有对世事变迁的感叹,有对自己私欲的压制,有对诗意生活的渴望。
C.“当雪如盐粒一样零星洒落时,我就和小伙伴们在房前屋后奔跑,将冻得如胡萝卜样的小手在呼呼的北风中捞着雪粒。
”此句运用动作描写,表达了我们对雪的喜爱。
D.本文语言富有诗意,如“江南的雪像铁树一样难以开成花朵,它来
得慢,来得静,走得快。
”读来极富音韵美。
【答案】
【1】②在老屋围火盆而坐,听长辈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沉浸其中,忘记寒冷;③雪地捉鸟,鸟未捉到,人累得满头大汗,却满心快乐;④大雪中写保护耕牛诗的从来溘然长逝,“我”幼小的心感到忧伤。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雪下得很小,表达了作者对童年雪趣的怀念,对童真已逝的无奈。
【3】《从百草到三味书屋》中捉鸟的方法是闰土父亲传授给鲁迅先生的,此处用作对比,表现了儿童时代即使捉不到鸟,仍然满心欢喜的感情。
【4】B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
文中回忆了童年与雪有关的事情,③④段写了“我就和小伙伴们在房前屋后奔跑,将冻得如胡萝卜样的小手在呼呼的北风中捞着雪粒”“结果往往是握着冻得发紫的手哭着回家”,“可孩童们却有着天性般的喜欢,厚厚的雪下,藏有无尽的快乐”。
⑤段写了“人小孩围火盆而坐,听我那只读过两年私塾的二伯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全然忘了外面的雪情”。
⑥段写了“儿时的雪趣还有捉鸟”“一群孩子累得满头大汗,却收获了满心的快乐”。
最后写到了村里一个名叫从来的瘫痪人,“就在那一年的大雪中,写保护耕牛诗的几天后,一个人孤独地在雪夜里溘然去世”,
于是忧伤像雪一样飘进了我幼小的心田。
据此概括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
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若干年后,雪好像总是羞羞答答的,下得不畅快尽兴,下得不淋漓尽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羞羞答答”赋予雪以人的情态,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雪很小,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雪的怀念。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文中写到捕鸟时“虽近在咫尺,可你扑上去时,它还是从你的手下飞走,把我们一群孩子累得满头大汗”,捉不到鸟;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捕鸟的情节,原文中也说“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看来童年时的孩子们是捉不到鸟的,但在意的是从中“收获了满心的快乐”。
据此理解作答。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B项中“有对自己私欲的压制”表述有误,这里的雪意有对童年欢乐的回忆,这种欢乐包括雪中玩耍的乐趣和捕鸟的乐趣,有对农家温情的怀念,有对世事变迁的感叹,但没有对自己私欲的压制。
故选B。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