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整数四则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整数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归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 +加数 =和一个加数 =和 - 另一个加数
2 整数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此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
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 整数乘法:
求几个同样加数的和的简易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同样的加数和同样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同样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1 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此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语等俯首皆是 , 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
少 , 即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到好处。
为何 ?仍是没有完全“记死”的缘由。
要解决这个问题 , 方法很简单 , 每天花 3-5 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
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累积专栏”上每天一换 , 能够在每天课前的 3 分钟让学生轮番解说 , 也可让学生个人收集 , 每天往笔录本上抄录 , 教师按期检查等等。
这样 , 一年便可记 300 多条成语、 300 多则名言警语 , 与日俱增 , 终归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产。
这些成语典故“储藏”在学生脑中 , 自然会下笔成章 , 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 , 使文章添色添辉。
在除法里, 0 不可以做除数。
由于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因此任何一个数除以 0,均得不到一个确立的商。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一致的,看禁止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少儿的察看能力,扩大少儿的认知范围,让少儿在察看事物、察看生活、察看自然的活动中,累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察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察看于察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察看过程的指导,侧重于少儿察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我国古代的念书人 , 从上学之日起 , 就日诵不辍 , 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
字 , 熟记几百篇文章 , 写出的诗文也是咬文嚼字 , 琅琅上口 , 成为博学多才的文人。
为何在现代化教课的今日 , 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 , 竟提起作文就头疼 , 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 1978 年就尖利地提
出: “中小学语文教课成效差 , 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 , 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 课时 , 语文是 2749 课时 , 恰巧是 30%,十年的时间 , 二千七百多课时 , 用来学本国语文 , 倒是大部分可是关 , 莫非咄咄怪事 ! ”刨根问底 , 其主要原由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谈论文 , 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谈论文的“三因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 也精通谈论文的基本构造 : 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
题 , 但真实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 , 就是讲不出“为何”。
根来源
因仍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打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 , 抄人家的名言警语 , 抄人家的案例 , 不参照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因此 , 词汇困穷、
内容空洞、一模一样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 , 不可以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 , 一定认识到“照本宣科”的重要性 , 让学生累积足够的“米”。
被除数÷除数 =商除数 =被除数÷商被除数 =商×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