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主题十 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及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
(1)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对中国封建习俗的改造 (2)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
表现
(1)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 (2)废除跪拜礼,代以鞠躬、握手礼 (3)取消“老爷”“大人”称谓,代以④“先生”“君” 等称呼
结果
社会生活开始近代化,但是,这种变化是有限的,传统 的社会生活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发展趋势 平等博爱,互尊互重
3.[2017·德州,6题,1分]毛泽东曾经说过:“讲到重工业不 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关于两人共同 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 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 C.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C 毛泽东说的“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 能忘记张謇”表明两人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等 一系列企业。
六年真题全练 命题点1 近代思想家及主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对于思想解放 的考查比较多,且难度较大。中国近代的思想家主要包括魏源 和严复,在考查中以选择题为主,但也可能结合中外历史上的 思想解放运动进行综合性考查。熟练掌握其6·德州,5题,1分]李克强总理在参观严复故居时
工具
的传入 消极: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新通讯工具 架设有线电报 19世纪70年代以后,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
文化生活 的变迁
社会习俗 的变化
照相和电影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②《申报》 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报纸之一
③商务印书馆
1897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 文化出版机构
赞誉他“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严复译著的哪本书在
当时影响最大( C )
A.《海国图志》
B.《物种起源》
C.《天演论》
D.《四洲志》
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联系教材“严复在当时影响 最大”的译著是《天演论》。A、B、D三本书的作者分别是魏 源、达尔文和林则徐。
2.[2013·德州,5题,1分]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 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魏源在下图所示著作 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C )
5.[2013·德州,7题,1分]19世纪末,张謇提出并积极倡导 “实业救国”,结果却行不通。“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是( D )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营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D 本题以张謇的“实业救国”为切入点,考查中国近代民 族工业无法独立发展的历史原因。由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 都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但题目要求是“根本原 因”,故选D。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主题10 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及科学 技术与思想文化
考点梳理过关 考点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6年3考
关联拓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决定的。要获得经济的发展,必须取得国家的独 立。
考点2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交通 ①__火车、轮船 积极:人们出行速度大大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战败之后,状元实业家张 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了大生纱厂。
命题点2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
在历年中考试题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科技的发展都占有 一定的比例,主要考查:张謇和“实业救国”;近代民族工业 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特别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詹 天佑和京张铁路;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都会有所涉及,在备考中,要理清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 特点和原因以及识记科技成就的基础知识。
C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 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 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图三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 立的最高学府;图一是创办于上海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图二是在上海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 构;图四人物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 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知识总结►
考点3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6年5考
鲁迅
徐悲鸿
聂耳
文学艺 术
冼星海
郭沫若
赵树理
丁玲
《狂人日记》《孔乙己》 《愚公移山》
《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屈原》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关联拓展►
1.魏源和严复思想的异同 相同点:目的相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改变国家落后现状。结果相 同,他们的救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不同点:代表阶级不同,魏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严复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学习内容不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后被洋务派所实践。 严复重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促进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2.近代社会生活及科技文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2)列强在侵华过程中,为了适应侵略的需要,在中国兴建铁路等交通事业,发 展近代通信事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国内经济信息的交流及商品的流通。 (3)随着西方势力的入侵,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 生活。 (4)先进的中国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主动向西方学习,使近代社会发生变化。 (5)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 学习西方的长处,魏源和严复开始了“睁眼看世界”的历程。 (6)旧式科举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清朝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 洋务运动及戊戌变法时期都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并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 (7)受西方民主思想及生活方式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改变愚昧落后的 习俗,社会生活出现了一些新的风尚。 (8)近代中国留学生学成归国,出于报效祖国的巨大热情,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巨 大进步,如詹天佑和侯德榜。
4.[2017·德州,7题,1分]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 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 正确的一项是( C )
A.图一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图二是在南京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 版机构 C.图三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图四人物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京张铁路
A.自强与求富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民主与科学
C 本题旨在考查魏源的思想主张。首先由作者及图片可以判 断该著作是《海国图志》,再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项是洋务运 动的口号;B项是严复译著《天演论》中的主要观点;C项是魏 源的主张;D项则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猜押预测►清末一位状元倡导实业救国,并身体力行,创办 了一系列民族工业,这位状元实业家是(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