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17.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目标:
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材料;生字卡。

⒉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引入课题
⒈出示图片,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做到以下要求: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圈出来;对于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别人,读准字音。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5.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学习情况。

Pō dù qiāo shǐ cǎi chéng wǎn zhù fú jiàn kāng
泼度敲驶踩盛碗祝福健康
(1)指名认读生字,教师相机正音。

(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6.教师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三、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学习“忘、泼、度、炮、龙、穿、令”八个字。

1.学生观察临摹,看清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书写。

同桌讨论: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相机指导。

3.观察讨论后,教师范写,学生试着练写。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相互交流。

3.指名交流。

第二课时
一、生字巩固,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词。

词卡呈现:
周恩来健康长寿泼水祝福难忘银碗
二、品读课文,深化理解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请在文中用“_____”画出来。

(火红火红)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换成“红色”好吗?
(不好,“火红火红的”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3.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朗读出热闹、高兴的心情。

4.练习读,齐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1)出示相关句子:“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四面八方”的意思。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人们边赶来边说什么?(2)能读出怎么赶来的吗?
(3)出示: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指名说,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
(4)出示: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读读这个句子。

(5)读第三段全段。

男生读,女生边听课文边想象当时的画面,再男女生交换。

(6)指导朗读,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神态的句子。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笑容满面”的意思,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

3.周总理为什么要穿上傣族人民的服装?
(四)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相互泼水相互祝福的?
1.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用“……”标出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
2. 指名交流。

出示: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周总理平易近人,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5.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6.指导学生朗读,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

7.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8.交际互动。

学生分组饰演总理和人们,互相祝福。

(五)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
1.在这3个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句?表达了什么?
2.指名交流。

(4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3.讨论: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幸福的、难忘的?
4.指导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而不是单纯提高声音,要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
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泼水节,大家太快乐了太幸福了。

五、升华“难忘”。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盛情迎候
敲鼓跳舞
难忘的泼水节
泼水祝福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注重了这一点。

一、注重学生的参与。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小组之间饰演表演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文章蕴涵的感情。

二、注重学生的朗读。

以朗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齐读等,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前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个性。

三、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并对表达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变成了愿意说、想要说。

比如: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不足之处:没有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生还被我死死的牵引着,学生没有完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注意细节的处理,像一些字的笔顺写错,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等等。

时间处理上前松后紧,使得后半部分讲的不透彻。

只关注部分学生,总叫一些学习习惯较好的,殊不知那些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关心,才能使他们热爱我们的语文。

今后,在教学中还需不断钻研教材,同时,每上一堂课,都要深刻反思,查找不总,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