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演讲词的英汉翻译技巧——以奥巴马第二次就职演说为个案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演讲词的英汉翻译技巧——以奥巴马第二次就职演说为个案研究
作者:石艳艳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19年第23期
石艳艳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政治演讲作为国家态度、目标及动态的宣告,对于各国人民了解国际大势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

鉴于此,本文以奥巴马总统第二次就职演说为个例,分析译者翻译政治演讲词的翻
译技巧及其应用。

作者对照原文中几个典型例子,分析译者如何运用具体的技巧来翻译演讲词。

通过分析,作者发现一些常用翻译技巧的灵活运用可以达到政治演讲词的翻译目的。

关键词:政治演讲词;奥巴马;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3-0020-02
作者简介:石艳艳(1994—),女,甘肃平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1研究简介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世界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政治话语是一国态度、政策宣
布的最重要标志,对全世界人民了解和承认一个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不同语言和文化
之间,政治演讲文本的翻译变得尤为重要。

翻译人员必须严谨的理解和翻译政治演讲辞,并且
承担起向传递世界声音的责任。

1.2研究目的
美国历史上几位著名的领袖,如亚伯拉罕·林肯、马丁·路德·金、约翰·F·肯尼迪,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了鼓舞人心的演说。

这些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演讲者。

奥巴马总统也是如此,他不仅以其政治成就而闻名,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演讲者。

本研究选取前美国总统奥巴
马第二次就职演说词,结合政治演讲文本的一些基本特征。

通过分析该演讲辞的英汉版本,尝
试找出如何更好地翻译政治演讲文本以及使用哪种翻译技巧,丰富对政治演讲文本翻译的研究,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2 演讲文本中使用的翻译技巧
2.1演讲文本中的词汇翻译技巧
2.1.1增词
英文和中文属于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文化背景,甚至在习惯表达中,它们之间都有许多差异。

在翻译时,为了更符合汉语句子的结构和表达习惯,我们通常会调整
句子结构和增减必要的句子成分,以达到忠实通顺的翻译目的。

英文是静态语言,多用名词,这就导致在将其译为中文的时候需要添加动词;还有一种情
况是英文中的形容词连用较少,译者在必要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添加形容词、副词、叠词、
量词、背景词等。

以下例子皆选取自奥巴马总统的第二次就职演说稿,用以例证以下翻译技巧的具体运用。

范例1:
“What makes us exceptional-what makes us American-is our allegiance to an idea, that articulated in a declaration made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ago:”
“让我们与众不同,让我们成为美国人的是我们对于一种理念的恪守。

200多年前,这一
理念在一篇宣言中得以清晰阐述:”
在这句话中,“that”一词引导同位语从句,它代表被省略的部分“一个理念”。

因此在
目标语言中,它被翻译为“这一理念”。

这是增词法在从句中的具体运用,译者需要将代词指
代的部分展开,以便后文的衔接。

2.1.2 省词
省词即减词。

与增词相对。

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省去不译,因为译
文中虽无其词但已有其意,读者可以接收到这个隐含信息,或者在译文中是不言而喻的。

换言之,省词是在译文中删去一些前后重复、可有可无,或者有了之后反而影响译文的表达,造成
累赘繁复或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

范例2:
“we recognize that no matter how responsibly we live our lives, any one of us, at any time, may face a job loss,……”
“我们知道,无论我们平时如何负责(的过我们的生活),我们当中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面临失业……”。

在此示例中,译者运用了省译的翻译技巧,因为没有这样的词与“we live our lives”相对应。

英语句子的结构严格按照语法规则组织,而中文则更注重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

如果每个单词都经过机械翻译,则该句子将被翻译为“不管我们如何负责的过我们的生活”。

它既不
简洁也不准确,所以译者在不影响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省译。

2.2演讲文本中的句子翻译技巧
2.2.1分句
所谓分译法,顾名思义就是分开翻译或者断开翻译。

具体来说,就是将源语中的副词、插
入语、从句等单另译为一个分句或者单句;或者将源语中长而复杂的句子段成几个部分或者译
为几个句子,以理顺其语序和逻辑关系。

与此同时保持译文清晰易懂,忠实通顺。

与之相对应的是合译,就是将源语的分句、限定成分、或者语义上可以合并的句子在目的
语中用统一的句式整合起来。

这种情况常见于对话中。

但由于中文中句子结构相对松散,常用
短句,所以英译汉的情况下合句的运用较少。

本研究主要讨论英汉翻译时分译法的运用。

如下:
范例3:
“we recall that what binds this nation together is not the colors of our skin or the tenets of our faith or the origins of our names.”
“我们再次提醒说,把这个国家凝聚在一起的,不是我们的肤色,不是信仰的教条,也不
是我们的姓氏源于何处。


在此示例中,可以发现源语是没有任何标点连接的一个长句,而译文是几个小分句。

因为
英语通常使用长句子并将句子的最重要部分放在开头,同时添加许多其他成分来修饰中心信息,且常用名词,所以英语句子多偏正短语。

但是,中文通常将句子的核心成分放在最后,修饰成
分在前。

因此,在英汉翻译时,我们通常将长句子分成几部分,并使每一部分都有其重点,这
些重点各由一个动词或多个短语连接,所以汉语句子多动宾短语。

2.2.2并列
并列句的优点在于句式整齐,节奏清晰,层层递进的传达感情。

在奥巴马的第二届就职演
说文本中,为了增强演讲的气势和鼓励听众,存在许多并列之处。

其中,有些是通过单词连接的,例如“together”“or” “and “; 有些是通过标点符号连接,有些与短语并列;还有
一些通过相同句式的连用。

如以下例子:
范例4:
“Through it all, we have never relinquished our skepticism of central authority, nor have we succumbed to the fiction that all society’s ills can be cured through government alone.”
“一路走来,我们从未放弃对集权的质疑。

我们同样不屈服于这一谎言:一切的社会弊端
都能够只靠政府来解决。


首先,这个例子反映了奥巴马总统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其次就是这个句子的结构。

并列句
的显著特征是它们的句子模式看起来相似。

并且,平行部分在含义上彼此之间存在某种并列或
者递进的关系。

该示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典型的平行段落,在翻译时要注意的点是要保持原句
的结构,在中文中也以并列句出现。

在用词上也要体现出其平行或递进关系。

因此在译文中,
译为“从未”“同样不”,显示出对前一个否定的承接,加强了语势,强调了坚决的态度。

3结语
在政治演讲中,演讲文本通常具有一些特定的区别特征,例如演讲者必须要有较高意识形
态水平、演讲内容要紧紧围绕主题和演讲中对听众的激励鼓舞。

因此,相应地,演讲文本通常
节奏感很强、格式整齐。

基于此,尽管翻译技巧不受限制,但翻译版本应始终带有演讲文本的
原始功能,以表达强烈的兴奋、愉悦或愤慨的感觉。

这就要求译者在遇到一个词时,必须考虑
听众和场合,然后将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相对正式的词语,并尽可能地起到与原文本相同的
效果。

当几个单词平行并通过诸如“and”之类的连接词并列出现时,译者既可以将它们全部翻译,也可以将它们组合并整体翻译。

当需要翻译一个长句子时,译者既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也可以将其划分为几个部分甚至几个句子,或者将句子的几个部分组合成长句。

上述一般根据
译者的目标文本类型、译者所选取的翻译理论和作者的翻译习惯而定。

参考文献
[1]窦卫霖,李霁阳.习近平国际演讲的话语策略分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20(06):20-24.
[2]刘朝晖.政治演讲中模糊语言的翻译[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07-111.
(编辑:赵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