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2:5.2.2氨 和 铵 盐课件(101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5.2.2氨和铵盐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5.2.2氨和铵盐课件

(5)尾气处理装置: 多余的氨气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 酸浸润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但在吸收时要防止倒 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2.加热浓氨水
反应原理: NH3·H2O==△===NH3↑+H2O。
3.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
装置
反应原理 将浓氨水滴加到固态碱性物质(如 CaO、NaOH、碱石灰等)上,消耗 浓氨水中的水,同时反应放热,促 进NH3·H2O分解产生NH3
氨和铵盐
(1)无色气体NO,在空气中易生成 红棕 色气体NO2, NO2溶于水反应可生成NO,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NO+O2===2NO2 , 3NO2+H2O===2HNO3+NO 。
是 (NH(24))(2NSOH44+)2SCOa4(与OHC)a2(=O=△H==)=2反Ca应SO的4化+学2N方H程3↑式+2H2O 。 (3)NH3·H2O是易溶于水的一元弱碱 ,氨水显 碱性 。 (4)化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
(1)NH3 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NH3 溶于水会产生 OH-,即 NH3+H2O NH3·H2O NH+4 +OH-。
(2)NH3 的催化氧化:4NH3+5O2催△化剂4NO+6H2O。 (3)检验氨气的存在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白烟。
烟产生。
()
(3)氨水中氮元素主要以NH3·H2O存在。
()
(4)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HCl和NH3、HCl生成NH4Cl
互为可逆反应。
()
答案:(1)× (2)× (3)√ (4)×
2.工业制HNO3的系列反应是什么? 高温、高压

5.2.2 氨和铵盐—山东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

5.2.2 氨和铵盐—山东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

葛 秀 桥
25
喷泉实验及装置
②图乙装置形成“喷泉”可采用使烧瓶受热 的方法,瓶内气体膨胀,打开止水夹,止水 夹下部导管中的空气受热排出,烧瓶内的气 体与液体接触而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 成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2021年3月2日星期二
葛 秀 桥
26
喷泉实验及装置
③图丙装置中锥形瓶内的物质反应产生气体 (或锥形瓶中液体受热挥发出气体),使锥形 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 锥形瓶中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2021年3月2日星期二
葛 秀 桥
10
练习
练习: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双线 桥法标电子转移,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失去4⨯5e-
-3
0
4NH3+5O2
催化剂

+2 -2
-2
4NO+6H2O
得到10 ⨯ 2e-
还原剂 氧化剂
2021年3月2日星期二
葛 秀 桥
11
铵盐
3、铵盐
物理性质:绝大多数铵盐是无色晶体、都易溶于水
2、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选择合适的装置,请画出简易反应装置图
3、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气体?
2NH4Cl+Ca(OH)2 △ CaCl2 +2NH3 ↑ +2H2O
反应物是固体,加热,制气体,选用与制O2装置相同
瓶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021年3月2日星期二
葛 秀 桥
15
思考与讨论 氨的实验室制法
现象,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


2021年3月2日星期二

6
【实验5-6】喷泉实验
【实验5-6】

5.2.2氨和铵盐 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2氨和铵盐  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4、氨的实验室制法
收集方法
验满方法
由于氨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常用 向下排空气 来
收集。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在集气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可减小NH3与空
尾气处理 气的对流减少NH3与空气的对流,吸收多余的NH3,收集到纯净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HCl
水或碱
CO2
SO2
Cl2
NO2
NaOH
溶液
原理
NH3、HCl均属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常温下,NH3的溶解度为1∶700,HCl的溶解度为1∶500
均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2NaOH+Cl2====NaClO+NaCl+H2O
【思考】这个实验还体现氨水什么性质?
(现象:白烟)
小结:氨气的检验方法
①用蘸取浓盐酸、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若产生白烟,则证明有NH3
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3
(3)还原性
①氨的催化氧化 4NH3 + 5O2
催化剂
4NO + 6H2O
点燃
②在纯氧中燃烧 4NH +3O === 2N +6H O
的NH3,防止污染空气
制取NH3的其他常见方法
方法一: 加热浓氨水制氨气
△ NH3↑+H2O
NH3·H2O ==
方法二:浓氨水滴入生石灰(或NaOH)中制氨气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4铵盐 氨的制法(共31张ppt)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4铵盐 氨的制法(共31张ppt)

施用铵态氮肥时,应埋在土下, 避免强光,且不能和草木灰等碱 性肥料共同施用,这是为什么?
实验操作
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的实验
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
结论
①试管中固体逐渐 消失,
②试管口有白色固 体生成
氯化铵固体受热分
解,生成的NH3和 HCl在试管口反应生 成NH4Cl
①试管中固体逐渐消 碳酸氢铵固体受
失;
热易分解生成
石蕊试纸变蓝(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研钵口,有白烟产生),则可以
判断该物质是铵盐。
1.【巧判断】
典题精练
①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蓝,则原溶
液中一定无NH4+ 。( ) 提示:×。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可能生成NH3·H2O,没有加热,也不会 放
出氨气。
②NH4Cl受热分解,所以可用加热的方法分离NH4Cl和NaCl。( ) 提示:√。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脱离固体,到达温度低的部位两者再
为(NH4)2SO4
△ =====
NH3↑+NH4HSO4或(NH4)2SO4
△ =====
2NH3↑+H2SO4。
(3)如果组成铵盐的酸是具有强氧化性的酸,则在较低的温度下慢慢分解 可得到NH3和相应的酸,如NH4NO3。由于生成的氨气具有还原性,硝酸 具有氧化性,生成的NH3易被HNO3氧化,则反应时的温度不同,形成氮 的化合物也不同,如将NH4NO3在不同的温度下加热分解分别可得到N2O、 NO2、N2O3、N2等。
NH3↑+2H2O+CO32-。
2.能鉴别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种溶液(可以加
热)的一种试剂是( A.BaCl2溶液

【人教版】20版高中化学必修二5.2.2《氨和铵盐》PPT课件

【人教版】20版高中化学必修二5.2.2《氨和铵盐》PPT课件

SO2、CO2、NO2、 Cl2
NO2和O2
吸收 水或 水或氢氧 浓氢氧化钠溶
剂 盐酸 化钠溶液


【思考·讨论】 喷泉,指由地下喷射出地面的泉水,是一种将水或其他 液体经过一定压力通过喷头喷洒出来具有特定形状的 组合体。某同学组装了一套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1)如何操作才能引发该喷泉实验? 提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焐热烧瓶,氨气受 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或用 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 气溶于水)
【微思考】 若将NH3换为NO2,能否形成喷泉?若能形成,则实验后液 体能否充满烧瓶? 提示:能形成喷泉,但不能充满烧瓶。NO2易溶于水并与 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有NO气体产生,故 用NO2与H2O做喷泉实验时,液体只能充满烧瓶容积的 2/3。
(2)氨气的性质
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_制__硝__酸__的基础。
氨作为制冷剂,是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试分析它有什 么缺点? 提示:氨气易液化变为液体,且液氨变为气体时会吸收 大量的热。缺点是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可以燃烧和 爆炸。
2.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
实 验 装 置
操 打开止水夹,并挤压胶 作 头滴管的胶头
烧杯中的溶液由玻
现 璃管进入烧瓶,___形 象 _成__红___色__喷__泉__,_瓶_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加热浓 氨水
NH3·H2O NH3↑ +H2O
(2)实验成功的关键——“三要” ①装置气密性——要好。 ②烧瓶和气体——要干。 ③烧瓶内的氨气——要满。
2.喷泉的常见类型
方法
减小内压法

5.2.2 氨和铵盐(精讲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2 氨和铵盐(精讲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
知识铺垫
必备知识
正误判断
课前篇素养初探
(3)NH4+的检验
①原理:NH4++OH②操作流程:
NH3↑+H2O。
铵盐(NH4+) 无色气体(NH3)
试纸变蓝
3.用途 农业上常用作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等。
-8-
课前篇素养初探
知识铺垫
必备知识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
正误判断
试剂—Ca(OH)2和NH4Cl ↓
()
(7)氨气的制备实验中可以采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
答案:(1)× (2)√ (3)√ (4)√ (5)× (6)√ (7)√
-10-
课堂篇素养提升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素养脉络
随堂检测
氨及铵盐的性质
问题探究
1.1 mol·L-1的氨水中NH3·H2O的浓度就是1 mol·L-1吗?氨水中的溶 质通常被认为是什么? 提示:不是,溶液中NH3、NH4+ 、NH3·H2O的浓度之和为1 mol·L-1; 通常认为氨水中的溶质是NH3。 2.为什么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白烟?蘸
浓氨水+ CaO 固体
NaOH 溶于水放热,促使 NH3·H2O 分 解,且 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 NH3 的 逸出
NH3·H2O+CaO NH3↑+Ca(OH)2 CaO 的作用:①吸水;②吸水后放出 热量促进 NH3的逸出;③增加溶液中 OH-的浓度,减少 NH3 的溶解
-22-
课堂篇素养提升
必备知识
正误判断
课前篇素养初探
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5.2.2 氨和铵盐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5.2.2 氨和铵盐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时 氨和铵盐课前自主预习一、氨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1)氨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2)氨气易液化,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2.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①常用喷泉实验来验证NH 3易溶于水。

②NH 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叫氨水,溶解在水中的大部分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化学式NH 3·H 2O)。

化学方程式:NH 3+H 2ONH 3·H 2O 。

③一水合氨是一种弱碱,在水中可发生电离:NH 3·H 2O NH +4+OH -,所以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

④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 NH 3·H 2O=====△NH 3↑+H 2O 。

(2)与酸的反应①把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时产生大量白烟。

这是氨水中挥发出的NH 3与盐酸挥发出的HCl 化合生成的NH 4Cl 小颗粒。

化学方程式:NH 3+HCl===NH 4Cl 。

②氨也和其他酸反应生成相对应的铵盐,写出下列方程式:a .NH 3与HNO 3反应:NH 3+HNO 3===NH 4NO 3。

b .把足量CO 2通入氨水中:NH 3+CO 2+H 2O===NH 4HCO 3。

3.用途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纯碱的原料。

二、铵盐铵盐都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NH 4Cl=====△NH 3↑+HCl ↑NH 4HCO 3=====△NH 3↑+H 2O ↑+CO 2↑ NH 4NO 3+KOH=====△KNO 3+H 2O +NH 3↑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实验室中常用NH 4Cl 与Ca(OH)2共热的方法制取氨。

《氨和铵盐》高一必修二PPT课件(第5.2.2课时)

《氨和铵盐》高一必修二PPT课件(第5.2.2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精品课件
课堂练习
例4、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
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3) 在C的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收剩余的氨气
(4) 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制取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
(4) 收集装置: 向下排空气法
(5) 棉花的作用:防止空气对流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精品课件
思考与讨论
三、氨气的制法
1. 实验室制法
(6) 验满:
a.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 蘸有浓HCl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7) 环保措施: 浓硫酸(或水)吸收多余的氨气
液氨
物质成分
纯净物(非电解质)
粒子种类
NH3
主要性质
存在条件

还原性
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
氨水
混合物(NH3·H2O为弱电解质)
具有碱的通性
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精品课件
一、氨
3、化学性质
(2) 与酸的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精品课件
一、氨
3、化学性质
(2) 与酸的反应
原理: NH3+HCl == NH4Cl
催化剂
高温、高压
点燃
2NH3
Mg2N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精品课件
氨的催化氧化
催化剂
4NH3+5O2===4NO+6H2O

氨和铵盐_课件

氨和铵盐_课件

工业制硝酸的流程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 O
氨的催化氧化(还原性) (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5:4
氨的用途
致冷剂 制氮肥 制硝酸 有机合成的工业原料
氨的性质
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 ②与酸反应 ③还原性——催化氧化
检验氨气方法:1.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有白烟生成
实验结论: a.氨极易溶于水。 b.氨水显碱性
形成喷泉的原理
烧瓶内气体被消耗之后,烧瓶内外形成气体压强差。
氨气喷泉实验成功的注意事项: a.装置的气密性好; b.气体的纯度高; c.烧瓶必须干燥。
喷泉实验的引发
引发图1产生喷泉实验的操作? 引发图2产生喷泉实验的操作? 图1引发喷泉操作包括:挤胶头 滴管及打开止水夹。 图2引发喷泉操作包括:热毛巾捂 住烧瓶外壁一会儿及打开止水夹 。
与硝酸: 与硫酸:
规律小结
氨气与酸反应一般生成相应的铵盐。 因为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与酸反应生成盐
(与酸反应的本质)Βιβλιοθήκη NH3 能用浓硫酸干燥吗?
当然是不能的
氨水还可以与某些盐反应,例如与铝盐反应制取氢氧化铝(弱碱性 )
利用氨制取硝酸
氨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如下图所示 1、试写出以下每一步转化的反应方程式。 2、分析上述每一步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指出氮元素 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总结 与氨有关的相互转换
总结 相关转化关系
练习
下列关于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
A、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B、氨水呈碱性
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
D、在反应
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
练习
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D ) A. 氨易液化,因此液氨常用来作制冷剂 B. 氨气易溶解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 C. 实验室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D. 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氨气是电解质

5.2.2 氨和铵盐-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2 氨和铵盐-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使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分 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
环节一:设计实验 探究氨气 实验5-6——喷泉实验
✓ 实验现象 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 实验结论:①氨极易溶于水 ②氨水显碱性
NH3+H2OFra bibliotekNH3·H2O
NH4++OH-
环节一:设计实验 探究氨气 氨气的物理性质

2NH3 + 3Cl2 === N2 + 6HCl

8NH3 + 3Cl2 === N2 + 6NH4Cl
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环节二:展示样品 探究铵盐 氨气的化学性质
环节二:展示样品 探究铵盐 认识铵盐
硫酸铵
氯化铵
• 物理性质
硫酸铵
碳酸氢铵
尿素
环节二:展示样品 探究铵盐 氨气的化学性质
催化剂
C.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 4NH3 + 5O2 =△== 4NO + H2O D.加热可除去NH4Cl中的少量NaHCO3
谢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2++2NH3·H2O===2NH+4 +Fe(OH)2↓
环节三:整合知识 练习提升
习题追踪
4.某同学探究氨气和铵盐的性质,对相关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室温下测定等浓度的氨水和NaOH溶液的pH,比较NH3·H2O和NaOH的碱性强弱
B.向试管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不变蓝, 则原溶液中无
环节三:整合知识 练习提升 习题追踪
2.下列关于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氨是非电解质,氨水是电解质,NH4+具有金属阳离子的一些性质 B.氨溶于水后,大部分以NH3分子形式存在,所以氨水显弱碱性

5.2 课时2 氨和铵盐 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2

5.2 课时2 氨和铵盐  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2

白 烟
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3 + H+ = NH+4
(氨与酸反应的本质)
-3 具有还原性
工业上常用氨气制取硝酸,其物质转化流程:NH3→NO→NO2→HNO3。 写出涉及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其中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工业制硝酸的基 础-氨的催化氧化
催化剂
4NH3+5O2 ∆ 4NO+6H2O 2NO+O2 = 2NO2
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哈伯已为德国建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合 成氨工厂,为侵略者制造了数百万吨炸药,从而导致并蔓延了这场祸秧全球 的世界大战,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的谜底。当事 实真相大白于天下时,哈伯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猛烈抨击,尤其是当他获得 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时,更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
知识点一:氨气
1.氨气的物理性质
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 溶解约700体积氨气
颜色 气味 状态 溶解度
密度
特性
无色 刺激性气味 气体 极易溶于水 比空气密度小 易液化(-33.5℃)
吸收

(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实验5-6】喷泉实验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NH3,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 吸入水)的橡胶塞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 中(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 使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
的反应方程式。
NH3+H2O
NH3·H2O
一水合氨
可逆反应
一水合氨可以部分电离,可使酚酞溶液变红。
NH3·H2O (2)氨水中所含微粒有哪些?
NH+4+OH— 氨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

5.2.2氨和铵盐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5.2.2氨和铵盐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NaOH
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 NH4NO3受热时易发生爆炸 容易吸水结块,不利于NH3产生和逸出, 加热条件下NaOH容易腐蚀玻璃
2.不直接加热NH4Cl制取原因: NH4Cl分解产生的NH3和HCl遇冷会再次化合为NH4Cl, 不能用于制取NH3
【思考】 NH4Cl和NaCl混合 加热分离
(2)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
气体
HCl
NH3
CO2、Cl2、 SO2
NO2
NO、O2 NO2、O2 (4∶3) (4∶1)
吸收剂
水、NaOH 溶液
水或酸
NaOH 溶液



(3)实验成功的关键: 密:装置气密性良好。 干:圆底烧瓶要干燥。 纯:装置内气体的纯度要高。
此喷泉停止后,为什么烧瓶不能被水完全充满? 由于氨气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一定含有少量空气。
【实验5-6】喷泉实验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NH3,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 吸入水)的橡胶塞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 烧杯中(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挤压胶 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 可能原因。
(1)喷泉实验的原理 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 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 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纯:装置内气体的纯度要高。
NH3+H+=NH4+
(NH4)2CO3===NH3↑+H2O+CO2↑
70年代以来,尿素CO(NH2)2成为主导的氮肥品种
求氨水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时,视溶质为NH3。
求NH氨3水 +的H+质=量N分H4数+A、物质的量浓度时,视溶质为NBH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氨水的性质
【情境·思考】 管道工人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如果管道某 处漏气,会产生白烟,原理是什么?(已知2NH3+3Cl2 ====N2+6HCl)氨气遇浓硫酸也会产生白烟吗?
提示:若氯气管道漏气,发生反应:2NH3+3Cl2====N2+ 6HCl、NH3+HCl====NH4Cl,产生的白烟是固体NH4Cl;不 挥发性酸,如H2SO4、H3PO4不能形成蒸气,遇氨气不会产 生白烟。
原理 形成压强差,产生喷 强,形成压强差,产生
泉现象
喷泉现象
3.常见产生喷泉实验的组合
气体 NH3
HCl
SO2、CO2、 NO2、Cl2
吸收 水或 水或氢氧 浓氢氧化钠 剂 盐酸 化钠溶液 溶液
NO2和 O2 水
【思考·讨论】 喷泉,指由地下喷射出地面的泉水,是一种将水或其他 液体经过一定压力通过喷头喷洒出来具有特定形状的 组合体。某同学组装了一套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氨作为制冷剂,是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试分析它有什 么缺点? 提示:氨气易液化变为液体,且液氨变为气体时会吸收 大量的热。缺点是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可以燃烧和 爆炸。
2.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
实 验 装 置
操 打开止水夹,并挤压 作 胶头滴管的胶头
烧杯中的溶液由玻 现 璃管进入烧瓶,_形__ 象 _成__红__色__喷__泉__,_瓶__
_内__液__体__呈__红__色__
结 _氨__极__易__溶__于__水__,_ 论 _水__溶__液__呈__碱__性__
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 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_产__生__大__量__白__烟__
_氨__气__与__氯__化__氢__气__ _体__反__应__生__成__白__色__ _晶__体__
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无
NH
4

(
)
提示:×。某溶中加入稀NaOH溶液,即使生成NH3·H2O,
没有加热,也不会放出氨气。
(2)NH4Cl受热分解,所以可用加热的方法分离NH4Cl和 NaCl。 ( )
提示:√。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脱离固体,到达 温度低的部位两者再反应生成NH4Cl,达到分离NH4Cl和 NaCl的目的。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一、氨
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_无__色__ 气体
气味
_刺__激__性__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_小__于__ 空气
_极__易__溶于 水,1体积水 能溶解_7_0_0_ 体积的氨气
特性
易液 化
【情境·思考】 制冷剂为液态,在一定的温度下又可以变为气态,即能 够在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内蒸发并从被冷却物体中吸取 热量而汽化,然后在冷凝器内将热量传递给周围介质 (水或空气)而变为液体的媒介物。制冷剂的种类很多, 空调常用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等。氨是目前使用最 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
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
引发 操作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或其 他形成压强差引发液体向容器中流动喷 射的操作。
(2)实验成功的关键——“三要” ①装置气密性——要好。 ②烧瓶和气体——要干。 ③烧瓶内的氨气——要满。
2.喷泉的常见类型
方法
减小内压法
增大外压法
装置
减小烧瓶内气体压强, 增大锥形瓶内气体压
【情境·思考】 有一位农民伯伯看到自己买的一袋碳酸氢铵化肥受潮 了,就放在太阳下面晒,下午取的时候发现少了许多。 请解释相关原因?
提示: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NH3、 CO2、水蒸气,故固体减少。
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巧判断】
(1)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
现象 结论 应用
_试__管__中__有__气__泡__产__生__,_试__纸__变__蓝__
_铵__盐__与__强__碱__反__应__生__成__氨__气__,离子 方程式为_N_H_4_+_O_H_-_____N_H_3_↑__+_H_2O_ ①_检__验__铵__根__离__子__的__存__在__ ②_制__取__氨__
二、铵盐 1.用途与物理性质 (1)用途:农业上常用作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 酸铵等。 (2)物理性质:
颜色 白色
溶解性 _易__溶__于__水
状态 晶体
2.化学性质 (1)铵盐的化学性质
【易错提醒】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 如硝酸铵。
(2)实验探究
实验 装置
铵盐溶液 NH4Cl溶液 NH4NO3溶液 (NH4)2SO4溶液
(3)氨气的制备实验中可以采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
提示:√。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不与碱石灰反应,故 可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知识点一 喷泉实验 【重点释疑】 1.原理和装置 (1)氨气喷泉实验
当气体接触外部的水或溶液时,由于气体
形成 原理
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 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 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
【微思考】 若将NH3换为NO2,能否形成喷泉?若能形成,则实验后液 体能否充满烧瓶? 提示:能形成喷泉,但不能充满烧瓶。NO2易溶于水并与 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有NO气体产生,故 用NO2与H2O做喷泉实验时,液体只能充满烧瓶容积的2/3。
(2)氨气的性质
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_制__硝__酸__的基础。
【案例示范】 【典例】(2019·岳阳高一检测)物质A是 一种白色晶体,它与浓NaOH溶液共热,放出 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气体B。 按如图所示装置仪器,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 时,可以得到蓝色喷泉。向放出气体B的溶液中加入稀硝 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_______。收集气 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溶液显蓝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 示)。 (4)取实验后烧瓶中的溶液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
(1)如何操作才能引发该喷泉实验? 提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焐热烧瓶,氨气受 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或用 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 气溶于水)
(2)某同学做课本中喷泉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后将胶头 滴管内的水挤入烧瓶内,可并未产生喷泉,试分析实验 失误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收集的NH3纯度较低;③烧 瓶不干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