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地区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水地区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衡水地区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存在的缺陷
1.核心地位不确立
目前衡水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无论是唱歌教学、欣赏教学还是音乐知识的教学,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完全无法达到审美教学的要求。
比如唱歌课的教学,很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目的,这种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原来对音乐的兴趣,而且更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
2.课程设置不健全
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但衡水地区中小学教育由于受传统模式和学校师资、教学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校只开设简单的音乐唱歌课,其他的名曲名段欣赏、技能操作等音乐拓展课都置于课程计划之外,课程设置上的这种缺失,难免会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课堂目标不“感性”
目前衡水地区中小学审美教育中,要求学生记的太多,特别是音乐教育,从简谱到五线谱,从口琴的吹奏到二胡的拉奏,要求学生最好路路精通。
其实,艺术本来是一个感性的东西,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目标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理论知识,而是通过音乐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衡水地区中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对策研究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
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例如:在欣赏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
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
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
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
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
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4.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
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
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
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5.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
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
6.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
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堂上应该重视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与反馈,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例如:在课堂上,每一小组展示表演之后,我们都要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教师总结,自我评价主要是由自己小组成员进行设计理念的介绍;他人评价是由观看表演的同学们发现他们的优点以及不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也能够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便于自己发挥自己的优点,吸取别人的优点,从而改善自己的不足,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最终有效地进入音乐审美状态。
参考文献:
[1]王次炤.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2]张重辉,汤琦.中国音乐欣赏[M].浙江工人出版社,2002-11.
此论文为2012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1209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