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2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2复习资料
题型:
1、分析题:一段话给词语标词性/对短语的分析用直接成分分析法或二分法/中心词分析法分析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有单句、复句、多重复句)
2、简答题:举例说明,结合例子(答案+例子+分析)
重点:
1、怎样划分词类:
语言学上所说的词类,只指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即为了弄清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说明语句的组织规律而对词分的类。
1、主要标准→→句法功能标准
(1)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a.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
b.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2)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2、次要标准→→形态标准
(构形形态,例如重叠; 构词形态,例如词尾)
3、参考标准→→意义标准
依据句法功能标准,首先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能够充当句子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是实词;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是虚词。
2、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有什么不同?
A、时间名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时间名词除了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外,主要语法功能是
作状语。
时间副词是表示时间的副词。
都能作状语,都表示时间概念。
二者的区别在于:
①时间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时间副词只能作状语。
如:昨天我已经检查了三遍啦。
(时间名词作状语)
昨天的报纸刊登了一条爆炸新闻。
(时间名词作定语)
昨天||星期天。
(时间名词作主语、作谓语)
耽误了整整一个星期天。
(时间名词作宾语)
他刚刚从美国回来。
(时间副词作状语)
②时间名词可以前加介词“在”,时间副词前不能加“在”
如:刚才—在刚才将要—*在将要
B、语气词“了2”与助词“了1”
二者的读音和书写形式相同,但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不同。
语气词“了2”用于句末,前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例如“她上大学了”。
动态助词“了1”经常用于句中,而且紧跟在动词之后,表示情况的变化已经实现,例如“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
这句话也可以加上句末语气词说成“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了。
”句种有两个“了”,各是不同的词类:句中的是助词、句末的是语气词。
有时紧跟在动词后的“了”也出现在句末,是语气词还是助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Ⅰ如果“了”表示情况变化,或表达祈使语气,并不表示动作的变化已经实现,这时的“了”
是语气词,而不是助词。
例如:去把衣服洗了。
(未然的事实)Ⅰ如果“了”表示事态发生已经发生变化或动作行为已经实现,这时的“了”是助词兼具语
气词的作用。
例如:
她几天前就回家了。
(已然的事实)-
C、连词“和”和介词“和”的区别在于:a、连词“和”所连接的两个词语是联合关系,一般可以互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
介词“和”的前后两个名词性词语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更不能互换位置。
b、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之前不能出现状语。
c、连词“和”有的可以略去,介词“和”不能略去或改用顿号。
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避免歧义,在公文语体中,用“和”作连词,用“同”作介词。
(例: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
)
3、语气词连用的规律:
语气词是用在句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和停顿的词,有的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舒缓停顿或强调的语气。
连用的两三个语气词并非直接组合,而是处在句子结构的不同层次上。
语气词连用时,如果后一个语气词是以元音开头的,两个语气词常常合为一个语气词。
例如:
么+啊——→吗(嘛)
呢+啊——→哪
4、性质形容词修饰名词不可以插入数量词,状态形容词可以插,为什么?
性质形容词例如漂亮、干净、整齐;状态形容词例如漂漂亮亮、整整齐齐、绿油油等
状态形容词修饰名词后面可以带数量词,从有界和无界也可以从朱先生的语言分式和组合式。
只要说明性质形容词为什么是无界的,状态形容词为什么是有界的,再说明数量词修饰名词的时候是有界的,单个的名词是无界的。
干干净净是状态形容词是有界的,一身衣服也是有界的,那么有界的和有界的就可以在一块;干净是无界的,衣服也是无界的,所以无界和无界组合。
5、举例说明介词短语句法功能。
介词短语又称“介宾短语”,是由介词及其宾语组成的短语。
介词短语在句中主要作状语和补语,有时也可以作定语,但不能作主语、谓语和宾语。
一般表示工具、方式、原因、目的、处所、时间、对象等意义。
例如:
工具:用钢笔写字
方式:靠劳动生活
对象:被大家尊重
目的:为健康而锻炼
处所:在操场上踢球
时间:写于八十年代
原因:因病离职
介词短语中作宾语的一般是体词性词语,有时谓词性词语也可作宾语,例如:
以做工精细闻名
6、特殊句式,比如把字句、双宾句、存现句和兼语句的特点。
把字句:
一、动词一般是表处置性的。
例如:“母亲把饭煮了。
”不表示处置义的及物动词,如“有、在、等于”等的存在、静态动词,“是”等判断动词,不能组成“把”字句。
不及物动词也可能组成“把”字句,例如:“不应当把个人和国家等同起来。
”
二、动词前后总要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是光杆动词。
例如:“他把事情说完了。
”“他把心事掩藏着。
”
三、“把”所介引的对象一般是确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
例如:“他把那本书看完。
”
四、否定词和能愿动词一般要在“把”前面。
例如:“你们不把我当大人看。
”熟语一般不受这种限制。
被字句:
一、动词一般是表示动作意义的及物动词。
例如:“那本书被他卖了。
”
二、主语表示的受事必须是确定的人或事物。
例如:“那个碗被他打了。
”不能说:“一碗被他打了。
”
三、除“被(为)……所”格式外,动词后面需要有别的成分。
例如:“屋子被孩子们收拾得干干净净。
”
四、表示否定、时间的词语和能愿动词,一般应放在“被”前面,例如:“他没有被小王动员通。
”
“把”和“被”可以用在一个句子中,构成“被……把”连用的格式,整个句子是被动和处置兼有的语气。
例如:“小芹被水果刀把手划破了。
”这种句式的两个受事一般有领属或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存现句:表示人、事物存在或出现、消失的句子是存现句。
存现句的特点有三:
第一,主语常是处所词或时间词。
如:
门口|站着两个兵。
台上|坐着主席团。
第二,存现句的谓语多是表示存在、产生、消失的动词,即不表示动作,只表示动作产生状态的持续。
如: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
(表示出现)
到处|是欢乐的从群。
(表示存在)
第三,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
因此有的存现句可以转换为一般主谓句。
如:门口站着两个兵--两个兵在门口站着。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在台上坐着。
双宾句:双宾语句(动词带有两个宾语。
常见的动词是交接性的及物动词。
有的表给予义,例如:“赠、送”等;有的是收取义,例如:“问、打听”等。
还有的表示夺取义,如:匪徒抢走银行50万人民币。
双宾语有直接宾语(近宾语)与间接宾语(远宾语)之分。
前一个宾语一般指人,是间接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是直接宾语。
两个宾语之间没有直接的结构关系。
例如:“同学送给他两本书。
”“小李请教老师一个问题。
”也有个别的例子间接宾语指物,直接宾语指人,例如:“他交给幼儿园一个孤儿。
”
兼语句:
一、使令类:兼语前一个动词一般是“使、请、要求”等使令意义的动词。
例如:“母亲叫闰土坐。
”
二、爱憎类:兼语前一个动词一般是“爱、恨”等心理活动动词。
例如:“四老爷讨厌她是寡妇。
”
三、选举、称呼类:兼语前一个动词一般是“选、选举”等意义的动词。
例如:“他选中了奶头山上的一棵树作目标。
”
四、“有、没有”类:兼语前一个动词是“有、没有”等。
例如:“三仙姑有个女孩叫小芹。
”“地里没有人干活了。
”
有时连动和兼语套用在一起作谓语。
如:“妈妈叫我去城里买一双新鞋。
”“我”是兼语,“去、买”是连动。
有时连动和兼语融合在一起。
例如:“战士们帮助群众收割麦子。
”“群众”是兼语,“战士们”又发出“帮助”和“收割”的动作,是连动。
)
7、区分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
可能补语
可能补语表示“能怎么样”或“不能怎么样”。
可能补语主要有两种表示方法:
1)在述语和补语之间加入“得”或“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出现或不可能出现。
例如:写得完——写不完
“得了(liǎo)”或“不了(同)”也可以用在述语后面作可能补语。
例:走得了——走不了2)“得”或“不得”用在述语之后作补语,表示结果可能实现或不能实现。
例如:
去得——去不得、吃得——吃不得
状态补语
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或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
例如:
来得猛、变得殷红殷红、想得太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