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B.若无罪﹒而就死地 C.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D.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解析】选A。A项,连词,表顺承。其他三项,连词,表转折。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2)(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家和国。
【解析】选C。“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话并非孟子所说。“夫子之谓也”应 理解为:(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 (3)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译文:
参考答案:(1)使老百姓生活安定,行王道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了。 (2)我不是吝啬自己的钱财才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 应当的。 (3)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千﹒乘之国( shènɡ ) ﹒哂( shěn ) ﹒冠者( ɡuàn ) ﹒褊小( biǎn ) 批大﹒郤( xì )
﹒俟( sì ) ﹒喟然( kuì ) 则﹒王乎( wànɡ ) ﹒便﹒嬖( pián bì ) 肯﹒綮( qìnɡ )
解曰释:“文A何段.由中开知加吾点始可字也词?交的”含代义。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神遇(发⑦ 大)家而不以各目视言,官其知止而志神欲,行起。 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
合于《桑林》之舞,乃(③
阅读文B中.语在段,孔完成子1~5的题。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
(10)良庖﹒岁更刀
岁:_名__作__状__,_每__年__
(11)以无﹒厚入有间
厚:_形__作__名__,_有__厚__度__的__刀__刃__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鼓瑟希,铿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解析】选D。A项,“希”同“稀”,稀疏;B项,“莫”同“暮”;C项,“涂”同 “途”,道路。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⑧ 兼词,“之乎”的合音
)?”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⑨ 吝惜,舍不得 )也,臣﹒固
(⑩ 副词,本来,原来 )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 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⑪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以王为 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⑫痛惜,哀怜 )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
【文本研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4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① 介词,比 )尔,毋吾以也。_居__则__曰__:_‘__不__吾__知__ _也__!_’__(1)如﹒或(② 有人 )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③ 介词,在 )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④ 等到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⑤ 名词,合乎礼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2)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⑨ 介词,用 )礼,其言不﹒让(⑩ 谦让 ),是故哂之。” “﹒唯(⑪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 )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3)”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则曰:“不吾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曰能之,愿学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你们平日说:“没人了解我呀!” (2)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 4.孔子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消除学生的顾虑,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教学氛围。
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3)故王之不王,不
为也,非不能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2.下列对选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晋文之事: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他们的行事不是靠
仁政,而是凭武力。
B.寡人,寡德之人。比“孤”复杂些,古代君主自称的谦辞。
1.解释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在农村一线工作多年的汪学东深知,农产品销路不畅的根源在于缺少宣传。
曰:“夫子何哂由也?”
“宗庙2会.同下,非列诸侯而对何?选赤也文为之小的,孰内能为之容大?概” 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孟子用启发式解决了宣王心理上的疑难和矛盾,宣王对孟子说的“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表示衷心悦服,可见其内心有所触动。
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
也。(2)”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⑬介词,对于 )禽 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⑭ 形容词作动词,
远离 )庖厨也。”
王﹒说(⑮同“悦”,高兴 ),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⑯揣测 )
参考答案:(1)我和他们三位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2)孔子不由得长叹一声道:“我赞成曾皙的想法呀!” (3)难道公西华所说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7.孔子为何要“与点”? 答: 参考答案:因为曾皙之志虽不在为政,但其描述的暮春同乐图,正是孔子所向往 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是“为国以礼”的结果。对此孔子非常感慨,当即 表示赞同。
哂:_微__笑__ 俟:_等__待__ 端:_名__作__动__,_穿__着__礼__服__ 鼓:_名__作__动__,_弹__奏__ 风:_名__作__动__,_吹__风__ 御:_抵__御__ 宜:_应__当__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及:_推__及__、__推__广__到__
(9)犹﹒缘木而求鱼也 缘:_爬__
齐桓晋文之事 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5题。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① 述说,谈论 )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
(② 动词,传述,流传 )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③ 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1)”
章﹒甫( fǔ ) 舞﹒雩( yú ) 胡﹒龁( hé ) ﹒中音( zhònɡ ) ﹒踦( yǐ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夫子﹒哂之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鼓瑟希,铿尔 (5)浴乎沂,﹒风乎舞雩
(6)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7)﹒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若寡人﹒者(④ 这样的人 ),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
﹒之(⑤ 动词,往 )?’对曰:‘将﹒以(⑥ 介词,用 )衅钟。’王曰:‘舍之!吾不
忍其觳觫(hú sù),若无﹒罪(⑦ 罪过 )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C.“《诗》云”中的“诗”是指《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一钧。
【解析】选B。“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 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3.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孟子巧妙地 回避了这个问题,把行霸道之事撇开而转入了谈论行王道之事。 B.孟子利用“以羊易牛”这件小事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 爱的表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 C.孟子用启发式解决了宣王心理上的疑难和矛盾,宣王对孟子说的“他人有心, 予忖度之”表示衷心悦服,可见其内心有所触动。 D.孟子以精彩的比喻说明了“不为”与“不能”的根本区别,指出齐宣王没施 行仁政,并非“不能”,而是“不为”。这些比喻十分精当生动。
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
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⑰禀报 )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 (⑱视力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⑲认可 )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
义的行事准则 )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⑥ 计量面积用语,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 )六七十,﹒如(⑦ 或者 ) 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⑧ 连词,至于 )其礼乐,以俟君
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2)宗庙之事,如﹒会(⑨ 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 见天子 )﹒同(⑩ 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端章甫,愿﹒为(⑪动词,做 )小相焉。”
5.解释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赤则非邦也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方紧急提供了约40吨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性格。 计量面积用语,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宗C庙.之子事,如路会(⑨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
这个公益平台从创办至今,已经举办了20多场次帮扶活动,为一些空巢老人送去了大量的米、油等慰问品,为留守儿童及时送上学习用品和时尚玩具,帮扶数量达到400余人次。
二、阅读文中语段,完成5~7题。
“点!尔何如?”
﹒鼓(① 弹奏 )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② 起身,站起来 ),对曰:“异乎三子者
之撰。”(1)
子曰:“﹒何﹒伤(③ 何妨,有什么关系呢 )乎?亦各言﹒其(④ 代词,自己的 )志
也。”
曰:“莫春﹒者(⑤ 助词,用在表时间的名词的后面,……的时候 ),春服﹒既 (⑥ 副词,已经 )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⑦ 介词,在 )沂,风乎舞雩, ﹒咏(⑧ 唱歌 )而归。”
而就死和地,宽故以容羊易之,也也。 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
——[法]孟德斯鸠
教动育词方 ,D行法.王公道因以人西统而一异天华下礼的乐治回国 亲答密无显间 得尊重彬个性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
话来谨慎得多。
【解析】选D。D项,彬彬有礼的是冉有,他愿意治理小国家。在他之后,公西华 的回答更加谦虚,他不自诩能治理国家,而委婉地表示,愿意作为一名学生,学习 怎样治理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