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_《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学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学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万年。
好诗已几乎被唐朝诗人写尽,宋人只有另辟蹊径。
于是又一朵奇葩——宋词在中国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上绽放,与唐诗争奇斗艳。
【作者简介】
1.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五代南唐李璟第六子。
徐州人。
北宋建隆二年(961)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五代的南唐战乱较少,经济发展较快,但因统治者沉湎于宴乐逸安致使国势危殆。
李煜即位后即向北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穷奢极欲,政治上既不甘心应命入朝北宋,又无治国良策,反而听信谗言,诛杀直言进谏的潘佑、李平等人。
公元975年,南唐被北宋所灭,李煜被俘。
环境和身份的急剧转变,深刻影响了李煜的思想和性格,产生了悔恨、怨痛、想挣扎而又无能为力的内心矛盾。
以亡国为界,李煜的创作分前后两期。
前期之词,多反映帝王的荒淫生活和颓废思想意识,风格绮丽柔靡。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所谓的苏、辛“豪放”派打下了基础,成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2.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7岁能属文,真宗景德初年(大约14岁)以神童召试,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
“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得到皇帝赞赏,赐同进士出身。
仕真宗、仁宗两朝,历任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宰相。
他的诗词当时声誉很高,文字典丽,音调和谐,承袭南唐风格。
他的诗文追崇“西昆体”。
晏殊词主要表现富贵人家的景致气象及闲愁闲绪,承南唐传统,为北宋初期一大家,尤承冯延巳深婉含蓄的风格。
3.柳永(?~约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于宋仁宗朝,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
”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此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
改名后,方于景祐元年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卒于襄阳。
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
之情。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创制了大量的慢词。
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
4.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其词风格低回婉曲,凄苦深邃,艺术成就很高,是著名的“词家三李”之一。
【背景探寻】
1.《虞美人》的作者李煜是位亡国之君。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失陷,南唐后主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
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
春花秋月使他触景伤情,回想昔日南唐的宫廷生活,愁苦万分。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李煜写下了这首词,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2.宋初百余年间,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出现了一个暂时的承平盛世。
晏殊早年显达,诗酒成为他生活的中心。
晏殊的词作善于造语,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苦心刻画而又不显斧凿痕迹的丽句,在他的词中多见。
他在写景方面具有特色的作品比较多,影响较大。
相传,昔年陈州有一女妖,自称为孔大娘,每至昏夜入于鼓腔内与人言,她尤其知道未来的事情。
晏殊在陈州时,刚刚写好一首小词,还没有修改出来,而孔大娘却已能歌咏了。
此事类似神话,但足以说明晏殊诗词艺术的魅力。
3.《雨霖铃》一词是词人柳永中年漫游江南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他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首词的词牌名《雨霖铃》,是取唐时旧曲翻制的。
据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勾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也写作《雨淋铃》。
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牌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可谓尽情尽致地写出了委婉凄恻的离情。
4.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后南渡;志趣相投的丈夫病逝;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
明快。
其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
【文本素材】
千古愁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寻觅的是什么呢?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
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
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
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的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
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
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
她曾有过幸福的爱情和美满的家庭,但转瞬就破碎了。
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
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
三是寻觅自身价值。
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那时人们信奉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甚至连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人愁。
是啊,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课外链接】
白岩松:解读“幸福”的人
10年前,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出版,曾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
“痛并快乐着”这5 个字不仅仅是白岩松心情的写照,也是当时人们的普遍感受。
10年之后,他的新作《幸福了吗?》再次引起强烈反响。
如果说10年前《痛并快乐着》透出一种乐观和坚定的态度,那么10年后《幸福了吗?》就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忧郁。
深谙个体命运与民族命运、历史潮流密不可分的白岩松,作为诸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记录了10年来发生在每个中国人身边的大小事情,以及“名利场”中的冷暖百态。
改革开放30余年,最初的20多年,目标很物化:温饱、小康、翻两番。
每一个中国人都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但是到了最近10年,随着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如约而至,反倒是抱怨、不安、焦虑甚至暴力因子充斥在各个阶层的人群之中。
人们似乎除了幸福什么都有,幸福在哪里暂且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受到的。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他试图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解读“幸福”这个看似简单却重大的命
题。
白岩松担当着这个时代热忱的发问者和冷静的思考者的角色。
我们也能从他的讲述中看出时代前进中的某些欣喜与无奈。
[运用角度] 幸福人生思考者痛苦与快乐
【美文欣赏】
斜风细雨不须归
管它满城风絮也好,风浸纸窗也好,斜风细雨不须归。
走在雨雾氤氲的街道上,踏着潮腻的路面,拥抱纷扬的雨丝,亲吻一颗静谧的心。
我们生活在城市的繁碌与匆忙中,在万千的呵护、期许之下寻找一条心灵的出路,家与学校的两点本就可以构成我们生活的全部,然而我们还需要一处心灵的栖息之地,终日禁锢在钢筋混凝土的牢笼中,生活在这机械的生活中的疲惫的我们,真的需要一份宁静的恬然。
我们注定了无法逃离这个社会,不可能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于是我在雨中寻觅一个心灵的栖息地。
喜欢在细雨的夜晚独坐一方清池的旁边,看雨水将水中的灯的倒影打碎,泛起层层涟漪,渐次扩散开去,传递一份久远的呼唤,那来自心底的呼唤。
喜欢信步在微雨的巷道,脚尖敛起些许水花,体味着雨点纷舞的悠闲与落地的欢欣,用面庞去迎接雨的祝福,感受那传遍全身乃至透彻心灵的一丝清凉。
也喜欢独倚小楼,聆听雨点美妙的韵律,品味人生无限的永恒。
在“落日成夕凉,开轩卧闲敞”中拒绝“风撼云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的豪迈。
雨是从容的,它让我们的心在它的引领之下失去了往日的烦躁与焦躁,充盈的是漫溢的希望。
在无限膨胀的升学压力下,我找到了一方可以释怀的天空,可以豁然的清泉。
窗外的雨还是淅淅沥沥地飘,教室里的我还要奔向远方。
手中的湿巾俨然可以挤出水的空旷。
安静的考场里,空气随手一抓,都是一种紧张。
雨,依旧飘扬。
风,继续吟怀。
让心灵沉浸在雨中吧,你会发现沉闷的生活其实到处洋溢着生机,灰暗的人生其实到处铺撒着美丽。
在这斜风细雨中栖息,洗去泪的苦涩,荡去心的忧郁,天空中没有留下雨的痕迹,飘洒的是涤净的心灵的气息。
在这斜风细雨中,迟些归去。
点评 我们所说的“意境深远”,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有情境,二是典型性,三是有情感。
此文都具备。
本文的意境正如夜晚清池泛起的层层涟漪,清纯静谧、恬然优美,作者用了一系列精致的意象精心构筑了这个意境,令人忘俗。
细雨的夜晚,独坐一方清池;独倚小楼,聆听雨点美妙的韵律;还有坐在教室里,静看窗外下着的雨等等,“象”与“境”得到了和谐的融合,诗情画意,意境幽远。
正如一个撑着油纸伞漫步在江南雨巷中的清纯少女在向你娓娓倾诉,让你不忍拒绝她那柔柔的情丝和直白的心意。
你看,在“安静的考场里,空气随手一抓,都是一种紧张”的氛围里,她还幽幽地说“雨,依旧飘扬。
风,继续吟怀”,你难道不心旌摇荡?读罢此文,那泪的苦涩,心的忧郁,都在这细雨中涤净。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为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虞.美人( ) ②李煜.( ) ③雕阑.
( ) ④玉砌.( ) ⑤槛.菊( ) ⑥彩笺.
( ) ⑦骤.雨( ) ⑧凝噎.( ) ⑨暮霭.
( ) ⑩乍.暖( ) ⑪憔悴..
(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堪 湛 勘 戡
②⎩⎨⎧ 阑 谰 澜 斓 ③⎩⎨⎧ 恋 峦 挛 孪 ④⎩⎨⎧ 砌 沏 ⑤⎩⎨⎧ 槛 滥 ⑥⎩⎨⎧ 笺 栈
⑦⎩⎨⎧ 噎 懿 ⑧⎩⎨⎧ 账 帐
3.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春花秋月....何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雕阑玉砌....
应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问君..
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槛.
菊愁烟兰泣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罗幕..
轻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明月不谙.
离别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欲寄彩笺.兼尺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雨霖.
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骤.雨初.
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都门帐饮....无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留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兰舟..
催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⑮竟无语凝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⑯暮霭沉沉..
楚天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⑰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⑱此去经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⑲便纵有千种风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⑳凄凄惨惨戚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乍.暖还.
寒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最难将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怎敌.
他、晚来风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雁过..
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旧时相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憔悴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怎生..
得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这次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初步感知
1.试概括《虞美人》上、下阕的内容。
2.《蝶恋花》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是如何表达的?
3.概括《雨霖铃》上、下阕的内容。
4.概括《声声慢》上、下阕的内容。
二、深层探究
5.《虞美人》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6.《虞美人》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7.《蝶恋花》第二句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的联系吗?
8.《雨霖铃》这首词有哪几处写景?有何作用?
9.《声声慢》这首词中有多处叠词运用,找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技法迁移
融情于景的手法
[文本回顾] 《雨霖铃》将“多情”与凄凉的清秋傍晚景色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诗意的境界,从而表达了作者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
如词开头不仅写出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更重要的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做到了字字含情。
[技法点拨] 怎样融情于景?
(1)运用修辞,让景物有情。
大自然中的景致是没有情感的,但只要我们运用拟人的手法,便可化无情为有情。
(2)斟酌词句,让语言含情。
要力求用好每一个形容词,使景物神态毕现;用准每一个动词,使景物活灵活现。
(3)让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进行间接抒情能产生含蓄美。
但当情不可遏时,直接议论抒情能形成气势美,增强感染力。
[迁移运用] 请结合下面语句,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早晨,太阳放射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情景一: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情绪。
(2)情景二: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情绪。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分值:7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均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 .雕阑玉砌.(qì) 槛.菊愁烟(kǎn)
都门账饮 乍暖还寒
B .不谙世事 彩笺.尺素(jiān)
无语凝噎.(yē) 暮霭.沉沉(ǎi)
C .不堪回首 风凋碧树
憔悴.损(cuì) 良晨美景
D .骤.雨初歇(zhòu) 通霄达旦
尔虞我诈 最难将息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明月不谙.离别苦 谙:熟悉,知晓
B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砌:台阶
C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
D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执.手相看泪眼
此执.政者之过也
B.⎩⎨⎧ 都门帐饮无绪.
千端万绪.,罔有遗漏
C.⎩⎨⎧ 最难将.息
将.信将疑
D.⎩⎨⎧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更.
与何人说
4.下列描写秋天景物的句子,在借景抒情上有别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 A .槛菊愁烟兰泣露
B.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D.红藕香残玉簟秋
5.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语句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句是(3分)( )
A.多情自古伤离别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二、文本阅读(25分)
(一)阅读《虞美人》,回答6~7题。
(5分)
6.请分析词中“春花秋月”、“往事”、“故国”、“雕阑玉砌”、“朱颜改”的含义。
(2分)
①春花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雕阑玉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虞美人》的结尾是如何来写愁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蝶恋花》,回答8~12题。
(10分)
8.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首句写景,不但点明了时间、地点,而且融情于景,渲染出主人公的情绪和感受。
B.上阕由庭院而室内,着重以景托情;下阕由室内而登楼,进一步抒写复杂的心情。
C.“独上”与“双飞”对比,“山长水阔知何处”与“望尽天涯路”呼应,含蓄隽永。
D.这首词以情寓景,以秋意的萧索反衬出离愁之苦,秋的阔远更加显出情之凄清。
9.下列诗句与“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笔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B.绿满山川闻杜鹃,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
C.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D.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0.词极讲究章法结构谨严,尤其是上下阕过渡处。
试分析“昨夜
..高楼,
..西风凋碧树。
独上
望尽
..天涯路”一句中加点词是如何照应上下阕,使全词章法结构谨严的。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个字用得好,可以使整首词生辉。
试分析“昨夜西风凋碧树”中“凋”字运用的妙处。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词的最后一句,“兼尺素”有的版本又作“无尺素”,使用“兼”和“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雨霖铃》,回答13~14题。
(5分)
13.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是虚写,但却以精练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一句的意思是:想到这回到南方去,路程是那么遥远;抬头一看,那夜雾迷漫的楚天竟是一望无际。
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本是想像今宵旅途中的情况: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晚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整个画面充满了凄凉的气氛。
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可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
用以归纳全词,犹如奔
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其以叹句作结,更留有无穷意味。
14.“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几句表现了离人当时怎样的情态?这种写法所创设的艺术境界,可用《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句诗来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声声慢》,回答15~16题。
(5分)
15.“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几句在写景抒情上有哪些巧妙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7~19题。
(7分)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7.“潺潺”,拟声词,多指流水声,并映衬人们愉快的心情。
本词中的“潺潺”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最末一句的含意是什么?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处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此词和《虞美人》同为亡国之作,二者有何区别?(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20~22题。
(7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0.“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这两句蕴含了什么情?阐发了什么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23~24题。
(4分)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23.词的上阕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手法?请结合词句简析。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词的结尾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25~26题。
(4分)
忆秦娥·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25.请找出这首词中直接写作者“情怀”的一句并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谈谈你的理解。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8分)
27.请采用李煜、李清照的事例扩展下面一句话,使其表意更丰富些。
(4分)
苦难是人生的试金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寒蝉凄切”至“竟无语凝噎”。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