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粤教语文必修一第5课《华罗庚》word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粤教语文必修一第5课《华罗庚》word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华罗庚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其品格,知晓他在数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
2、学习本传记灵活运用多种叙述方法来表现人物生命历程的手法,并学会分析各自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删繁取简,提炼关键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华罗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始终补语的爱国情操、献身科学的追求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运用文中多种叙述方法的表达技巧。
2、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材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讲解法、分析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凭自学最终走上清华大学讲坛。
他身负残疾,却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抗战期间,他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却写出经典名著《堆垒素数论》。
他第一次使数学从书本走向生产实践,被广大群众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传记的传主——华罗庚。
二、作者简介:
顾迈南,他是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比如《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
三、基本解读:
这篇传记作品的描述对象,就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
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主要通过生活细节突出传主某一方面的精神特性的写法不同,这篇文章较为完整的介绍概括了传主华罗庚一生的生活经历。
一个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有许许多多的生活事实,要通过有限的文字给人物做传,就只能抓住最能凸现人物特征的某些材料,来为人物进行文字画像。
同时这篇传记还有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结构上采用了明显的小标题的写法,我们在前面第一单元学习过王海桐《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它也采用了小标题的写法,那么回忆一下小标题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1)小标题写法的好处:
突出华罗庚一生学习研究的主要事件,遵循了时间顺序,很好的统领了所辖部分内容,眉清目晰,一目了然。
四、初步探究:
现在请同学们借助小标题的作用,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认真阅读这篇传记,同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作者首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首先讲述了一个“伯乐识马”的小故事:1930年,北京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通过一篇论文看出华罗庚“真不简单”,建议“应该请他到清华来”。
这个小故事具有多重意义:
( 1 )在描写传主形象方面,这个故事表明了19 岁的华罗庚非同寻常的数学才分以及他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突出了传主的基本特性。
( 2 )华罗庚的数学才能被熊庆来发现,命运发生转变,后来他自己也成为新的“伯乐”,发现和扶持了陈景润等年轻学者,这个故事为后文埋下伏笔。
( 3 )在时间叙述上,从华罗庚“出名”时起笔,是一个倒叙,并由此引出他“他已经走过了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
这样的开头,避免了平铺直叙和波澜不兴。
2、完成课后的36页的表格。
这篇传记内容上有点长,所以同学们在完成表
格的时候要学会删繁取简,抓住关键信息。
五、分步探究:
刚刚同学们已经简要理清了文章的大致内容,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看每一个小标题它主要突出表现了华罗庚的哪些重要人物特征。
艰难自学的青年时代
思考:在这部分中,文中讲述了哪几个小故事?表现了怎样的华罗庚?
明确:“物不知其数”算题,“罗呆子”的绰号,可怕的伤寒症等故事,以此来展现华罗庚青少年时期的数学天分、艰苦自学的情形以及选择数学为人生目标的过程。
(其中,华罗庚选择数学当作自己人生目标的故事特别令人感慨。
年青的华罗庚染上了瘟疫,病好之后,却落下了终身残疾。
“我选中数学,是因为它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道具简单。
”华罗庚作出了最适
合自己的生命选择,心无旁骛,专攻数学,有效地利用和发挥了自己的才分。
祸福相倚,华罗庚的生命又一次应验了中国古语。
)
《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和《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两部分思考:1、这两部分主要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一面简要的描述华罗庚的生活变迁,一面用大量具体翔实的资料,说明华罗庚的数学研究成就,凸现了华罗庚作为一个数学科学家的伟大之处。
简要概括他在数学研究上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明确:( 1 )研究堆垒素数论。
堆垒素数论涉及到把整数分解成某些别的整数的和,华林问题、哥德巴赫问题等都是这个学科中的著名问题,华罗庚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的研究成果将他的欧洲同事的工作包罗殆尽,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
1941 年,他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1946 年由苏联科学院出版。
其中有些结果,现在还被认为是经典的。
( 2 )多复变函数论的研究,特别是典型域方面的研究,是华罗庚对数学的突出贡献之一,他的《数论引论》受到高度评价。
(关于华罗庚的数学成就本身,不必花太多的课堂时间进行讲述,但是,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来,有利于梳理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也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
2、在描写华罗庚作为一个杰出的数学家的同时,文章还特别写到了他的爱国
情怀。
对于华罗庚爱国情怀的表现,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明确:( 1 )、国家受辱的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华罗庚对“金瓯半缺时”的国破家亡现状和“狐虎满街走,鹰鸇铺地飞”现实的愤慨和忧虑。
( 2 )、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放弃美国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带领全家回国,他说,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为了个人出路,“我们应当回去”。
( 3 )数学下乡。
1958 年以后,华罗庚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和运筹学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合作探究。
从文章当中选取一个你印象深刻的文段进行简要分析,从中你可以发现一个怎样的华罗庚。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当引导和总结)
七、分析本文写作特色。
第一,最重要的特色是多种叙述手法相结合(顺叙,倒叙,插叙等)
第一,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华罗庚形象。
(文章涉猎传主的事实虽多,但这些内容全部编制在时间的年轮中,组合在华罗庚生命的转变中,所以,文章的脉络仍然非常清晰,材料多而不乱。
这种写法,是传记文最常用、同时也可以非常灵活变化着来运用的一种写作形式。
)
第三,这篇文章嵌入了多首华罗庚的诗词,使得这篇科学家的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来。
(文章主要选择了华罗庚的四首诗,第一首是写在《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的扉页上,既表明了华罗庚对于中国古代算数的天才般的理解和发挥运用,又说明了华罗庚特别强调勤奋:“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
”第
二首诗表现了华罗庚在抗战时期国破家亡时代的思想情绪。
第三首诗形容了华罗庚将研究室里的数学运用于工厂田间后的喜悦心情。
第四首词表达了华罗庚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的兴奋情绪和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规划。
这些诗词,既从不同侧面烘托和丰富了传主的思想精神,表现了华罗庚作为一个数学家的文学兴趣和古文修养,又使文章具有一种古雅的韵味)
第四,作者仍然有意识的讲述了一些小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具有生动的可读性。
八、阅读迁移
为什么华罗庚会把自己的一生献身于数学研究事业?他在选取这一重大的人生选择时考虑了哪些因素?当我们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时,我们应该考虑些什么?
九、作业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为华罗庚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人物简介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