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课时跟踪检测(七)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课时跟踪检测(七)受力分析共点力
的平衡
对点训练:受力分析
1.(xx·南京调研)如图1所示,在倾斜的滑杆上套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圆环通过轻绳拉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圆环沿滑杆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悬挂物体的轻绳始终处于竖直方向。
则( )
图1
A.环只受三个力作用
B.环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C.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D.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2.(多选)(xx·铜陵模拟)如图2所示,甲、乙两物体用压缩的轻质弹簧连接静置于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体上,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2
A.物体甲一定受到4个力的作用
B.物体甲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物体乙所受的摩擦力不可能为零
D.水平面对斜面体无摩擦力作用
对点训练: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xx·重庆高考)如图3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角θ。
若此人所受重力为G,则椅子各部分对他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 )
图3
A.G B.G sin θ
C.G cos θD.G tan θ
4.如图4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
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
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90°,质量为m2的小球位于水平地面上,设此时质量为m2的小球对地面压力大小为F N,细线的拉力大小为F T,则( )
图4
A.F N=(m2-m1)g B.F N=m2g
C.F T=
2
2
m1g D.F T=(m2-
2
2
m1)g
5.(xx·海南高考)如图5,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定于O点,右端跨过位于O′点的固定光滑轴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OO′段水平,长度为L;绳上套一可沿绳滑动的轻环。
现在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平衡后,物体上升L。
则钩码的质量为( )
图5
A.
2
2
M B.
3
2
M
C.2M
D.3M
对点训练:整体法与隔离法
6.(xx·杭州七校联考)如图6所示,a、b两个质量相同的球用线连接,a球用线挂在天花板上,b球放在光滑斜面上,系统保持静止(线的质量不计),以下图示哪个是正确的( )
图6
7.(多选)(xx·青岛期中)如图7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地放在半径为R的半球体
上,半球体与木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块与球心的连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木块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 sin θ
C.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 cos θ
D.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 cos θ
对点训练:动态平衡问题
8.(xx·上海高考)如图8,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端与水平面相切。
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作用下,缓慢地由A向B运动,F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N。
在运动过程中( )
图8
A.F增大,N减小B.F减小,N减小
C.F增大,N增大D.F减小,N增大
9.(xx·山东高考)如图9,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
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
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 )
图9
A.F1不变,F2变大B.F1不变,F2变小
C.F1变大,F2变大D.F1变小,F2变小
10.如图10所示,一光滑水球静置在光滑半球面上,被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挡住,现水平向右缓慢地移动挡板,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且球面始终静止),挡板对小球的推力F、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的变化情况是( )
图10
A.F增大,F N减小
B.F增大,F N增大
C.F减小,F N减小
D.F减小,F N增大
对点训练:平衡中的极值问题
11.(xx·山东桓台期中)如图11所示,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
体被水平力F推着静止于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tan θ,求力F的取值范围。
图11
12.(xx·全国卷Ⅱ)xx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
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
图12
(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
(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
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像如图12所示。
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 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
(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答案
1.选B 分析物体M可知,其受两个力作用,重力和轻绳拉力,因为悬挂物体的轻绳始终处于竖直方向,故二力平衡,物体做匀速运动,C、D错误;再对环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环受重力、轻绳拉力、滑杆支持力和摩擦力,A错误,B正确。
2.选CD 若压缩的弹簧对甲向上的弹力大小恰好等于m甲g sin θ,则甲只受三个力作用,A、B错误;因弹簧对乙有沿斜面向下的弹力,乙的重力也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故乙一定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乙一定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作用,C正确;取甲、乙和斜面为一整体分析受力,由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可得,水平面对斜面体无摩擦力作用,D正确。
3.选A 人静躺在椅子上,所受合力F合=0,所以椅子各部分对人的作用力的合力与人的重力等大反向,故A选项正确。
4.选B 分析小球m1的受力情况,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绳的拉力F T=0,故C、D 均错误;分析m2受力,由平衡条件可得:F N=m2g,故A错误,B正确。
5.选D 平衡后,物体上升L,说明环下移后将绳子拉过来的长度为L,
取环重新平衡的位置为A点,则OA=O′A=L,由图可得mg=3Mg,选项D
正确。
6.选B 把a、b两个质量相同的球看作整体,所受重力竖直向下,所
受斜面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根据平衡条件,要使系统保持静止,悬挂在天
花板上的细线应斜向右上方,但A图中小球a、b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故只有B图示正确。
7.选BC 以木块和球体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处于静止状态,而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半球体不受地面的摩擦力,故A错误;对木块受力分析,木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三力作用下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则合力为零,木块对球面的压力为mg sin θ,故B正确;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沿切线方向,沿切线方向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即:f=mg cos θ,故D错误,C正确。
8.选A 小球一直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作用,根据共点力平衡,有:F=mg sin α,N=mg cos α(α是小球转过的角度),随着夹角的增大,支持力逐渐减小,拉力逐渐增大,A项正确。
9.选A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静止时木板受到的合外力始终为零,因此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1始终不变;在剪短轻绳后,由于悬点不变,使两绳之间的夹角变大,而合力不变,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绳上的分力F2变大,所以答案为A。
10.选B 某时刻小球的受力如图所示,设小球与半球面的球心连线跟竖直方向的夹角
为α,则F=mg tan α,F N=
mg
cos α
,随着挡板向右移动,α角越来越大,则F和F N都要
增大。
11.解析:因为μ<tan θ,所以当F=0时,物体不能静止。
若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刚好不下滑,则物体受沿斜面向上的最大静摩擦力,且此时F最小,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mg sin θ=F cos θ+f①
N =mg cos θ+F sin θ②
f =μN ③
由①②③解得F min =sin θ-μcos θμsin θ+cos θ
mg 若物体在力F 的作用下刚好不上滑,则物体受沿斜面向下的最大静摩擦力,且此时F 最大,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mg sin θ+f =F cos θ④
N =mg cos θ+F sin θ⑤
f =μN ⑥
由④⑤⑥解得F max =μcos θ+sin θcos θ-μsin θ
mg 。
答案:sin θ-μcos θμsin θ+cos θ mg ≤F ≤μcos θ+sin θcos θ-μsin θ
mg 12.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平衡条件解题。
(1)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 km 高度处的时间为t ,下落距离为s ,在1.5 km 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 。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 =gt ①
s =12
gt 2②
根据题意有s =3.9×104 m -1.5×103 m =3.75×104 m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t =87 s ④ v =8.7×102 m/s ⑤
(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 max 时,加速度为零,根据平衡条件有mg =kv max 2
⑥ 由所给的v t 图像可读出 v max ≈360 m/s⑦
由⑥⑦式得k =0.008 kg/m ⑧
答案:(1)87 s 8.7×102
m/s
(2)0.008 kg/m 3024026 5DDA 巚23048 5A08 娈33849 8439 萹33403 827B 艻29384 72C8 狈 31532 7B2C 第37698 9342 鍂E\29215 721F 爟 24750 60AE 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