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机组控制规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空调机组控制规格书
1
控制系统构成
1.1
2 一体化机组为标准配置,只订主机时,客户自行决定是否利用水泵、冷却塔控制接口。
5 空调水压差传感器用于空调泵单泵或变频(选购件)运行控制。
4 多机组控制接口用于多机组间负荷调节,最多连接4台机组。
3 楼宇接口可选楼宇干接点或串行楼宇通讯,串行楼宇可选Hostlink、Modbus、Profibus、BACnet、Lonwork通讯协议。
框内为一体化泵组、塔组,框内由用户负责,“*”为选购件。
注: 1
1.2主要电气部件
2 功能、运行模式及开停机控制
● 功能:制冷、制热、卫生热水。
● 运行模式:制冷、制热、单独卫生热水、制冷+卫生热水、制热+卫生热水。
● 开停机控制:触摸屏开停机、定时开停机、楼宇干接点和串行楼宇开停机、节能控制开停机、多机组负荷调节开停机。
3.1 制冷、制冷+卫生热水开停机控制
⑴ 稀释停机结束:最大稀释停机时间到
40(30~150)min ,或稀停5min 后,高发温度<稀停高发温度70(60~90)℃,且
冷水出口温度≥15℃。
⑵ 快速稀停控制:稀停时燃烧机停火,但风机继续运行。
稀停5min 后旁通冷剂水(见冷剂旁通控制),稀停15min 后停冷
却泵、冷却风机,冷却泵停2min 后停冷水泵。
最大稀释停机时间到或稀停15min 后高发温度≤80℃时停溶液泵,停燃烧机风机。
3.2 制热、单独卫生热水开停机控制
稀释停机结束:稀停5min 后。
3.3 制热+卫生热水开停机控制
稀释停机结束:稀停5min 后。
开机信号
开机信号开机信号停机信号
3
负荷调节
3.1
8(5记忆值:0.2℃时对应的高发温度。
变化值:冷水温度偏离出目标值±0.2℃后,高发温度的变化量。
冷剂泵启动时,高发(发生器)目标温度保持不变,冷剂泵运行2分钟后再跟踪冷水出口目标温度,防止低负荷冷剂泵启动时高发(发生器)目标温度波动引起燃烧机或热源阀频繁开关。
冷水温度在目标值±0.2℃时, 冷剂泵频率<(最大频率-最小频率)/2且冷剂液位在C 区时, 高发目标温度每隔8分钟减2℃,以达到防冷剂溢流、节能的目的。
3.2
制热时,高发上限温度135(110~165)℃,高发下限温度90(80~140)℃ 3.3
3.4
燃烧机:制冷加卫生热水,与“冷水温度控制”相同;单独制热/卫生热水,跟踪温水/卫生热水目标温度;制热加卫生热水,温水优先跟踪温水目标温度,卫生热水优先跟踪卫生热水目标温度。
温水恒温阀:未制温水全关;单独制热全开;制热加卫生热水,温水优先全开,卫生热水优先跟踪温水目标温度。
卫生热水恒温阀:未制卫生热水全关;单独卫生热水全开;制热加卫生热水,卫生热水优先全开,温水优先跟踪卫生热水目标温度。
制热加卫生热水优先切换:开机默认制热优先。
制热优先时,燃烧量小于100%而卫生热水恒温阀开度等于100%延时1分钟切换到卫生热水优先;卫生热水优先时,燃烧量小于100%且温水恒温阀开度等于100%延时1分钟切换到制热优先。
3.5
3.6 多机组控制
多台机组并联运行时,以通信方式检测其他机组空调负荷,根据空调系统负荷情况启停机组。
⑴
增开1台机组:以下条件有1个满足且延时10min 。
空调系统“总负荷”大于运行机组“总额定负荷”的75%(60%~90%)。
制冷时,总管空调水温度高于目标温度2(1~3)℃。
制热时,总管空调水温度低于目标温度4(2~6)℃。
⑵
减停1台机组:以下条件均满足且延时10min 。
空调系统 “总负荷”小于运行机组减停1台后“总额定负荷”的60%(40%~75%)。
制冷时,总管空调水温度低于目标温度+2(1~3)℃。
制热时,总管空调水温度高于目标温度-4(2~6)℃。
⑶ 增开/减停机组控制
A “COP ”优先:减停机组时,运行机组中“COP ”最低的优先停。
增开机组时,历史记录中平均“COP ”最高的优先开。
B “均衡运行时间”优先:减停机组时,运行机组中运行时间最长的优先停。
增开机组时,未运行机组中运行时间最短的优先开。
C “顺序” 优先:减停机组时,运行机组中按4-3-2-1优先顺序停机。
增开机组时,未运行机组中按1-2-3-4优先顺序开。
⑷ 增开/减停机组间隔时间:30(20~60)min
⑸
总管空调水温度计算T 2Z =(T 21×W 1+T 22×W 2+T 23×W 3+T 24×W 4)/(W 1+W 2+W 3+W 4)
T 21、T 22、T 23、T 24 ——1#~4#机组空调水温度,W 1 、W 2 、W 3 、W 4 ——1#~4#
机组空调水流量
4
液位控制
4.1 高发液控
调节溶液泵变频器输出频率,调节机组溶液循环量,使高发液位稳定在C 区。
⑴
最大频率:45(35~50)Hz
⑵
液位到B 区后,按右图根据液 位变化变频,频率小于最小频 率以最小频率运行,大于最大 频率以最大频率运行。
⑶
液位检测消抖时间2s 。
高发液位 注:↑↓液位变化方向
B 区
A 区
C 区
D 区 冷剂液位
A 区
B 区
C 区
D 区
E 区 高发液位
4.2 冷剂液控
⑴
冷剂液位对冷剂泵的控制
制冷开机后,当冷剂液位达到B 区时间长于3 (2~5)分钟或者达到C 区30(10~60)秒时,方可启动冷剂泵。
冷剂泵运行时,当冷剂液位回到A 区10(5~30)秒则停冷剂泵。
⑵
冷剂液位对燃烧机的控制
燃烧机大于小火运行时,D 区有水3(1~10)分钟则转小火。
燃烧机小火运行时,D 区有水7(3~30)分钟则转停火。
冷剂D 区有水停火后,冷剂液位由D 区降到C 区,延时5(2~20)min 可重新点火,降到B 区,可立即点火。
⑶ 液位检测消抖时间6s 。
4.3
自动抽排气
⑴ 制冷开机启动抽排气泵,抽排气三通阀切换到抽气状态进行抽气。
运行中检测到贮气液位YK3无液位或排气间隔时间
24(24-240)h 到时,抽排气三通阀切换到排气状态进行排气,检测到排气液位YK4或排气时间10(1-60)min 到时,则停排气泵,同时抽排气三通阀切换到抽气状态结束排气。
排气结束5分钟后,重新启动抽排气泵进行抽气。
排气后60分钟内不检测贮气液位YK3。
⑵ 液位消抖
贮气液位YK3消抖时间2s 。
排气液位YK4消抖时间0s 。
5
自动熔晶和自动融冰
5.1
自动熔晶
⑴ 结晶检测
高发结晶:高发温度≥125(110~130)℃且高发与高发结晶温度差≥20(15~40)℃,持续时间60(20~80)s 。
低发结晶:高发温度≥125(110~130)℃且低交稀入与低交结晶温度差≤22(20~30)℃,持续时间60(20~80)s 。
⑵ 高发熔晶控制
停冷却泵、冷却风机、冷剂泵、吸收泵,并取消与冷却水相关的控制功能。
燃烧机:高发温度升到“熔晶停火温度”140(130~150)℃时停火,降到“熔晶重新点火温度”120(100~130)℃时,重新点火。
溶液泵:燃烧机停火时,高发液位升到E 区10(6~240)s 时停溶液泵,从E 区回到D 区2(1~4)min 或低于D 区3(1~4)min (未到A 区)时溶液泵最大频率运行。
燃烧机点火时,以正常频率运行且最低频率不受限制。
冷剂旁通阀:冷剂液位在B 或C 区时,随溶液泵启/停而开/关,降至A 区时关阀。
⑶ 低发熔晶控制
溶液泵:燃烧机停火时,溶液泵最大频率运行。
高发液位升到E 区10(6~240)s 或最大频率运行至C 区及以上2min 后(在C 区开始计时)停溶液泵。
高发液位回到B 区时启动溶液泵,以正常频率运行。
燃烧机点火时,以正常频率运行。
其他对象控制与《高发熔晶控制》相同。
⑷ 熔晶结束
高发熔晶结束:熔晶时间15(7~30)min 到或高发液位降至A 区。
低发熔晶结束:熔晶时间15(7~30)min 到。
⑸ 熔晶结束后控制
溶液泵、冷剂泵、吸收泵(冷剂泵启动10S 后才能启动)、燃烧机、冷却泵、冷却风机恢复正常控制,冷剂旁通阀关,高发目标温度恢复为设定值。
熔晶结束5min 后恢复与冷却水相关的控制功能。
熔晶和熔晶结束后8(5~20)min 内,不进行结晶检测。
熔晶和熔晶结束后5min 内,不进行冷剂结冰检测。
5.2 冷剂自动融冰
⑴ 结冰检测
高发温度≥125(100~140)℃、冷却水入口温度≤ 27(25~28)℃、冷水出入口温差≤ 1.2(0.8~1.5)℃维持2(1~4)min 。
⑵ 融冰控制
停冷却泵、冷却风机、冷剂泵、吸收泵,并取消与冷却水相关的控制功能。
⑶ 融冰结束
融冰时间5(2~10)min 到或冷剂C 区有水。
⑷ 融冰结束后控制
冷却泵、冷却风机、冷剂泵、吸收泵(冷剂泵启动10S 后才能启动)恢复正常控制。
融冰结束5min 后恢复与冷却水相关的控制功能。
融冰结束后5(3~30)min 内,不进行结冰检测。
融冰和融冰结束后5min 内,不进行结晶检测。
6计量及COP
6.1秒计量
秒制冷量(104kcal)=(冷水入口温度℃-冷水出口温度℃)×冷水流量(m3/h)÷36000
秒采暖制热量(104kcal)=(温水出口温度℃-温水入口温度℃)×温水流量(m3/h)÷36000
秒热水制热量(104kcal)=(热水出口温度℃-热水入口温度℃)×热水流量(m3/h)÷36000
秒散热量(104kcal)=(冷却水出口温度℃-冷却水入口温度℃)×冷却水流量(m3/h)÷36000
秒水耗(t)=秒散热量(104kcal)÷58(按30℃冷却水潜热为580kcal/kg计算)
秒燃料耗量(m3或kg)=燃料流量(m3/h或kg/h)÷3600
冷水、温水、热水、冷却水流量——有流量计时为实测值,无流量计时调试实测设置。
燃料流量——有流量计为实测值,无流量计实测设置大、中、小火流量,当前燃料流量为当前火力对应的流量。
秒电耗(kwh):有电力计量仪为实测值,无电力计量仪时,在调试时准确设置各泵、燃烧机功率,按下式进行计算。
秒电耗=冷剂泵秒电耗+溶液泵秒电耗+吸收泵秒电耗+燃烧机秒电耗
冷剂泵秒电耗(kwh)=冷剂泵功率(kw)×(当前频率÷50)3÷3600
溶液泵秒电耗(kwh)=溶液泵功率(kw)×(当前频率÷50)3÷3600
吸收泵秒电耗(kwh)=吸收泵功率(kw)×(当前频率÷50)3÷3600
燃烧机秒电耗(kwh)=最大燃烧量风机功率×当前燃烧量÷最大燃烧量÷3600
6.2分钟、小时、日、月、年计量
分钟计量值:秒计量值累加60秒。
保存最近1小时的分钟计量值。
小时计量值:保存的分钟计量值相加。
日计量值:每日0:00~24:00秒计量值的累加。
保存当日、昨日计量值。
月计量值:每月初0:00~每月末24:00秒计量值的累加。
保存当月、上月计量值。
年计量值:每年1月初0:00~每年12月末24:00秒计量值的累加。
保存当年、上年计量值。
6.3COP计算
按以下公式及秒、小时、日计量值计算瞬时COP、小时平均COP、日平均COP。
制冷COP=制冷量÷(燃料消耗×燃料热值-1.1×制热量),
制热COP=制热量÷(燃料消耗×燃料热值)
非直燃机COP=制冷量÷(散热量-制冷量)(冷却泵变频无流量计时不计算)
6.4费用统计
按以下公式及日、月、年计量值计算日、月、年费用。
日/月/年燃料费=日/月/年燃料耗量×燃料单价设置值
日/月/年水费=日/月/年水耗×水单价设置值
日/月/年电费=日/月/年电耗×电单价设置值
日/月/年费用合计:日/月/年的燃料费、电费、水费之和。
以上各项费用及合计值仅保存当日、当月、当年及上日、上月、上年数据。
7冷却水处理
7.1阻垢剂加药
首次注水或完成排水补水后,冷却泵运行时加药,加药浓度根据冷却水硬度和药剂性能设置,出厂设置为50(20~100)ml/m3 。
冷却水硬度为“>120mg/l”、“60~120mg/l”、“<60mg/l”,建议加药浓度分别为 60、、50、40 ml/m3。
加药量和加药时间由系统冷却水保有量(根据冷却水管路及冷却塔蓄水量设置)和加药速度(根据加药装置设置)计算。
加药量(ml)=系统冷却水保有量(m3)×加药浓度(ml/m3)
加药时间(s)=加药量(ml)÷加药速度(ml/s)
7.2杀菌剂加药
加药间隔时间168(24~300)h到,且冷却水电导≥排水电导率÷2,冷却泵已运行时加药,加药浓度根据药剂性能设置,出厂设置为100(50~150)ml/m3
加药量和加药时间由系统冷却水保有量(根据冷却水管路及冷却塔蓄水量设置)和加药速度(根据加药装置设置)计算。
加药量(ml)=系统冷却水保有量(m3)×加药浓度(ml/m3)
加药时间(s)=加药量(ml)÷加药速度(ml/s)
7.3排水、补水控制
⑴同时排水、补水控制
机组停机,冷却水电导率大于“排水电导率”120s ,且杀菌剂加药1小时后开始排水,冷却水电导率小于“停止排水电导率”60s或“排水时间”到时停止排水。
排水时间:冷却水系统水量全部排完的时间,设置范围0~300min 。
停止排水电导率:根据补给水电导率设置,出厂设置200(100~400)μs/cm 。
排水电导率:根据冷却水处理情况设置,出厂设置为 4000(500~5000)μs/cm 。
不软化不加药时,建议排水电导率800μs/cm ,不软化但加药时,建议4000μs/cm,软化且加药时,建议5000μs/cm 。
⑵先排水、后补水控制
机组停机,冷却水电导率大于“排水电导率”120s ,且杀菌剂加药1小时后开始排水,“排水时间”到时停止排水。
排水期间补水阀关,其他时间关
⑶防冻排水控制
环境温度小于5℃,且冷却水泵停10min后开始排水,“排水时间”到时停止排水。
排水时关补水阀,重新制冷开机时开补水阀。
8其他控制
⑴冷剂旁通控制:制冷累计运行48(24~168)h且机组稀释停机15min后或制冷快速稀停5min后,开冷剂旁通阀、启动冷
剂泵进行冷剂旁通。
冷剂液位回到A区关冷剂旁通阀,旁通阀关后停冷剂泵。
⑵控制柜风扇控制:控制柜内温度≥38℃时开,控制柜内温度≤32℃时停。
9故障及异常保护处理
注:1.温度传感器异常判断依据为PLC程序内部相应温度地址值为“7FFF”或小于-100度,异常故障时温度显示“9999”。
2.机组只有在自动状态下故障才进行自动复位,对于控制器件(变频器、燃烧机等)本身不能自动复位的,复位时间间隔为
1分钟;对于故障消失后可以自动复位的控制器件(热继、温控器、压控器等),控制器件复位后故障自动消失。
编制:审核: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