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建筑产生的时代背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然而,现代主义建筑的简洁、纯净、纪念式的美学风格,在转向后工 业时代的消费社会时,哪些为超大规模的建筑需求而准备的英雄式的 手法,面临的却是欣赏趣味和现实需求已经发生变化的大众。他们的 精神贵族意识、等级制度、拯救世界、启蒙大众以及寻求自我独立等 观念,使得他们远离了大众所接受。另一方面,垄断建筑领域30多年 的现代主义,以使世界的建筑日趋雷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渐消 退,建筑和城市面貌越来越单调、刻板,往日的具有人情味的建筑形 式逐步为缺乏人情味的、非个人化的现代主义建筑所取代。他们用同 一态度、同一的设计方式去对待不同的问题,以简单的中性方式来应 付复杂的设计要求,忽视了个人的要求、个人的审美价值,也忽略了 传统对于人的影响。
• (2)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难 • 面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种种弊端,一些建筑师对现代主义建筑提出了质 疑,并在实际创作中探索新的途径 • 路易.康是最早向现代主义发起攻击的人物之一。他针对勒.柯布西耶 的“房屋是居住的机器”指出“建筑是有思想的空间创造,认为建筑 不必借助机器美学,而应创造有意义的空间,同时提出”形式唤起功 能“的观点。在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台推波助澜的人物中,还 有很多专门从事建筑评论的人,如彼得.布莱尔,他针对现代主义建筑 的名言”形式跟随功能“,写出一部《形式跟随惨败》,副标题为” 现代建筑何以行不通“ • 路易.康的学生文丘里早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学位时,就旗帜鲜明的 挑战密斯的“少就是多”的原则,指出“多不是少”、“多才是多”、 “少是枯燥”。他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倡导,要采用折中 的装饰主义来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刻板面貌,特别要折中的使用历史 建筑风格、波普艺术的某些特征和美国的商业建筑的细节
•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路易斯.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原 则。奥地利建筑师阿道夫.路斯指出“装饰即罪恶”。勒.柯布西耶在 《走向新建筑》一书中说道,他的新建筑创作精神来源是汽车与飞机, 而只有结构工程师才真正能够把这两者的精神,通过工厂技术引入建 筑当中来。他的观点在当时的引导建筑步入一个崭新的、纯粹的、理 性的国际语言及抽象的时代。
• 1972年文丘里和他的妻子丹尼斯.斯科特.布朗等人合作写出了《向拉 斯维加斯学习》一书,书中强调美国的商业文化在现代建筑和设计中 的重要借鉴作用。他们以注重不同层次的文化趣味为基础,提高了 “通俗、丑陋”建筑的地位 • 1985年他和妻子合作的《坎皮达格里奥观点》一书中写道,现代主义, 国际主义风格已经走到尽头了,新建筑应该从历史建筑、从美国大众 化中吸取营养,以装饰主义的方法打破现代主义的刻板、单一、垄断 的局面,建筑形式上的混乱性其实是多元性的表现。这对于丰富建筑 风格是正确的、积极的。
• (1)现代主义建筑的困惑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百姓的流离失所问 题,促使建筑师的设计更加注重经济、重视实惠。在工业社会里,机 械化,大批量生产模式,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统一的模板、统一的构件 以及统一的施工。此时,“好的设计”主要是良好的功能、低廉的价 格和简单大方的外形。
• 文丘里在著作中,针对现代主义强烈批判传统遗产的立场,提出了 “历史主义”和“民间艺术”是发展当代建筑的两只划船的桨,即 “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大众”。他主张采用两个方面的装饰因素 来丰富建筑,使现代建筑具有丰富的审美性和娱乐性。 • 第一个是历史建筑因素,所有西方历史建筑风格都可以借鉴,利用历 史符号来丰富建筑面貌 • 第二个是美国的通俗文化,包括好莱坞、拉斯维加斯这些一向被视为 俗不可耐的商业风格,其实也都是具有价值的。因此,建筑应该走装 饰化的道路,不是采用古典复兴的方式,而是采用折中的、戏谑的、 轻松的方式。
他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倡导要采用折中的装饰主义来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刻板面貌特别要折中的使用历史建筑风格波普艺术的某些特征和美国的商业建筑的细节???文丘里在著作中针对现代主义强烈批判传统遗产的立场提出了历史主义和民间艺术是发展当代建筑的两只划船的桨即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大众
波普建筑产生的时代背景
• 1977年,查尔斯.詹科斯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语言》出版后,“后 现代主义”这个词在建筑界才开始流传。他说:“如果需要下一个简 短的定义,一座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至少同时在两个层次上表达自己: 一层是对其他建筑师以及一小批对特定的建筑艺术语言很关心的人; 另一层是对广大公众,当地的居民,他们对舒适,传统房屋形式以及 某种生活方式等问题很有兴趣。”----“大众的译码,像口头语言般变 化缓慢,充满俗话里语,根植于家庭生活;现代的译码是另一种,他 充满新词,及时反映技术,艺术和时间的改变,加上建筑艺术上的 ‘先锋派’。相矛盾的译码常常在一个人身上并存。”他说,后现代 主义建筑“在诸多不同方向上来扩充建筑语言----深入民间,面向传统 以及大街上的商业里语。由于双重译码,建筑艺术是既对杰出人士也 对大街上的人民说话的。”
• 将“善的美学”理论引入到建筑中的人物安东尼.维德勒和彼得.艾森 曼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理性的、垄断的地位,必须以极端的方式进行 冲击,才有被打破、并创造发展的可能性。他们认为现代主义徒具外 表,缺乏精神美的实质,必须要进行改革。极端的手法不仅仅是采用 历史的装饰性,也包括杂乱无章、千奇百怪的破碎手法。他们还认为, 应重新审视在现代主义时期被压抑的因素,以此来达到新的审美体系 的建立。这些其实都是波普建筑中戏谑和大众文化成分运用的理论依 据。
• 柯布西耶提倡的“机械美学”原则,主张设计上、建筑上要向前看, 否定传统的装饰,认为最代表未来的是机械的美学,并提出了“房屋 是居住的机器”的观点。 • 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的设计原则,更是将现代主义的理性推 到了极致,从而影响到全世界,改变了世界建筑的基本形式,也改变 了城市的面貌。
பைடு நூலகம்
• 波普建筑的产生 • 20世纪60年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波普艺术的 强烈冲击,均对建筑师及建筑思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丘里等人在 现代主义建筑受到质疑挑战,人们思想混乱时,将普通老百姓的情趣 提升起来,以理论的形式纳入一向由社会上层精英分子把持的建筑艺 术殿堂之中,并且形成一种趋势。他们把老百姓自发搞出来的建筑, 特别是一些带有偶然性、意外性以及并凑而成的建筑举到世人面前, 极力推许,将“下里巴人”之作提到“阳春白雪”的高度。波普建筑 以其通俗易懂的形象、浓厚的商业气息、诙谐幽默的语言等突出特点, 弥合了高雅建筑与低俗建筑的界限,并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建筑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