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阳痿遗精疟疾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改善性生活环境,避免意外干扰。在治疗过程中,应暂时分居, 治愈后也要调节好性生活。
●4.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调节性腺功能,促进性激素分泌,同时改善性器官血液循环等而 达到治疗性功能障碍的目的。
遗 精
●遗精是指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频繁遗泄的病证。因梦而遗称“梦 遗”,多因相火妄动,其证属实;无梦或清醒时精液自行流出为 “滑精”,多为肾虚精关不固,其证属虚。青壮年偶有遗精,过 后无其他症状者,多属精满自溢现象,不需治疗。
疟 疾
●疟疾是以间歇性、定时性、发作性的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为 主症的病证。常发于夏秋季节,根据休作时间可分为每日疟、间 日疟、三日疟等。本病由感受疟邪所致。病位在半表半里,与少 阳经、督脉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邪伏少阳半表半里,出入营卫 之间,正邪交争。疟邪入于阴,与之相争则寒;邪出于阳,与之 相争则热;疟邪伏藏则寒热休止。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有较满意的疗效,且见效快捷,尤其对精神因素 引起者有显著的疗效,坚持针灸配合心理治疗,往往可获得痊愈。 针灸对由器质性病变引起者则疗效较差,需要同时治疗原发病。
●2.平时加强适宜的体育锻炼,注意精神调养,消除紧张心理,避 免过度脑力劳动。久病体质虚弱者,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湿热 重者,要戒烟戒酒。
●(2)耳针法 取心、肝、脾、外生殖器、神门、肾、皮质下、 内分泌。每次选3~5穴,毫针刺,中度刺激;或用埋针法、压 丸法。
●(3)电针法 取水道、中极、三阴交、太溪。每次选1~2对穴, 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接电针仪,用疏密波中等刺激。
●(4)穴位注射法 取肾俞、中极、足三里、三阴交。每次选 1~2穴,用复方当归或黄芪注射液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IU, 每穴注射2mL,隔日1次。也可用人胎盘组织液、鹿茸精注射液, 每穴注射1~2mL。每周1~2次。
●其发生常与情欲妄动、沉溺房事、饮食不节、劳伤过度等因素有 关。本病病位在肾,与心、肝、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肾失封 藏,精关不固。
●遗精可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前列腺炎、精囊炎及睾丸炎等疾 病中。
【辨证】
●主症 每周两次以上,或一日数次,在睡梦中发生遗泄,或在清 醒时精自滑出。
●兼见少寐多梦,梦则遗精,小便短赤,精神不振,体倦乏力,善 恐健忘,头晕目眩,心中烦热,心悸,口干,舌红,脉细数,为 心肾不交;
●2.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做好降温、补液、抗休克和预防并发症等 对症治疗。恶性疟中的脑型疟疾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且易留后 遗症,应采取综合措施救治。
●3.针灸治疗本病,可能是通过促进免疫反应和调动疟疾患者的特 异性体液免疫的调理作用等,起到治疗疟疾的作用。
感 谢 观 看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和解少阳,祛邪截疟。以督脉及手太阳、手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大椎 陶道 间使 中渚 后溪
●配穴 温疟配关冲、商阳;寒疟配至阳、期门;疟母配章门。呕 吐甚配内关、公孙;高热配十宣、委中;汗出不畅配合谷;腹痛 腹泻配天枢、足三里;神昏谵语配水沟、中冲;烦热盗汗配太溪、 复溜;倦怠自汗配关元、气海。
【辨证】
●主症 阳事不举,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或阴茎勃起不坚,时间 短暂,每多早泄。
●阴囊潮湿、臊臭,小便黄赤者为实证;阴茎勃起困难,时有滑精, 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腰酸乏力者为虚证。
●兼见精神抑郁,焦躁不安,少腹不舒,牵引睾丸,胸闷叹息,少 寐多梦,舌边红,苔薄白,脉弦,为肝郁气滞;
●阴囊潮湿气臊,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下注;
●方义 大椎、陶道属督脉,能振奋阳气,祛邪外出,为截疟之要 穴;间使为手厥阴经穴,中渚为手少阳经穴,厥阴、少阳相表里, 可疏理气机,和解少阳,引邪外出;后溪宣发太阳经气,祛除疟 邪。
●操作 针刺宜在发作前1~2小时施行。毫针刺,用泻法,配穴按 虚补实泻法操作,关冲、商阳、十宣、委中、中冲用三棱针点刺 出血。
【按语】
●1.针灸治疗遗精效果较好。由于某些器质性疾病引起者,须同时 治疗原发病。
●2.针灸治疗的同时,应指导患者消除心理负担,克服诱发遗精因 素如手淫、读淫秽刊物等,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3.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反射性调节大脑内侧视前区功能 状态,降低其异常兴奋,抑制多巴胺释放,同时降低腰交感神经 节兴奋性,阻止异常神经信号传出而达到治疗遗精的目的。
阳 痿
●阳痿是指男子未到性功能衰退年龄而出现性生活中阴茎不能勃起 或勃起不坚,而影响性生活的病证。其发生常与手淫太过、房劳 过度、思虑忧郁、饮食不节、惊吓紧张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 宗筋,与心、肾、肝关系密切,在经脉上主要与肝经、肾经、心 经、脾经密切相关。基本病机是宗筋失养,弛缓不振。
●阳痿常见于西医学的男子性功能障碍及某些慢性虚弱性疾病中。
●配穴 肝郁气滞配太冲、内关;湿热下注配曲骨、阴陵泉;肾阳 不足配命门;心脾亏虚配心俞、脾俞、足三里;惊恐伤肾配志室、 胆俞。失眠多梦配内关、神门、心俞;食欲不振配中脘、足三里; 腰膝酸软配命门、阳陵泉。
●方义 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调补肝脾肾,温下元 之气;肾俞可补益元气,培肾固本;太溪为肾之原穴,可滋阴补 肾;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健脾疏肝补肾;曲泉为肝经 合穴,可疏调宗筋。诸穴合用,可补益肾气,强筋起痿。
●小便热赤混浊,或尿涩不爽,口苦或渴,心烦少寐,口舌生疮, 大便臭溏,后重不爽,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下注;
●头晕目眩,面色少华,耳鸣健忘,失眠,畏寒肢冷,舌淡,苔薄, 脉沉细,为肾气亏损;
●夜寐不宁,心中烦热,尿少色黄,舌边尖红,苔少,脉细数,为 阴虚火旺。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益肾固摄。以任脉及足太阴、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志室 肾俞 次髎
●面色淡白,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耳鸣, 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肾阳不足;
●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精神倦怠,失眠健忘,心悸自汗,舌淡, 苔薄白,脉细弱,为心脾亏虚;
●心悸易惊,胆怯多疑,夜多噩梦,常有受惊吓史,苔薄白,脉弦 细,为惊恐伤肾。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肾气,疏调宗筋。以任脉穴及肾之背俞穴、原穴为主。 ●主穴 关元 肾俞 太溪 三阴交 曲泉
2.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风府、大椎、陶道、大杼、身柱、胸5至腰夹 脊、间使、合谷、太冲。发作前1小时反复叩刺各穴至皮肤潮红。
●(2)三棱针法 十宣、曲泽、委中。于寒战刚开始时用三棱针 在穴位处浅刺,放出黑血数滴至数十毫升。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疗效肯定,对间日疟效果较好。一般认为,在发 作前2小时左右针灸疗效较好,在发作期间针灸也有一定治疗作 用。
●方义 关元、气海属于任脉,系于胞宫和精室,肾俞、次髎、秩 边属于足太阳经,作用于腰骶部,对提高男、女性功能均有直接 作用;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三脏,可疏肝、健脾、益肾,从根 本上治疗性功能障碍。
●操作 关元、气海、曲骨等穴针尖向下斜刺,使针感向阴部放散; 余穴均按虚补实泻操作。
2.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取下腹部任脉穴、腰骶部夹脊穴、足三里、三 阴交。轻、中度叩刺2~4分钟。
●配穴 心肾不交配心俞、太溪、神门;湿热下注配中极、阴陵泉; 肾气亏损配气海、命门;阴虚火旺配神门、太溪、太冲。
●方义 关元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穴,是人体元气的根本,用以 振奋肾气;三阴交乃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健脾补肝益肾;志室又 名精宫,配肾俞固精收涩;次髎清利下焦。
●操作 毫针刺,按虚补实泻操作。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阳痿”“早泄”“阳冷”“阴冷”的范畴。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心肾,疏肝理气。以任脉、足太阳、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气海 肾俞 次髎 秩边 三阴交
●配穴 肾阳不足者配命门、足三里;心脾两虚者配心俞、脾俞; 惊恐伤肾者配心俞、胆俞、神门;湿热下注者配曲骨、阴陵泉; 肝郁气滞者配太冲、合谷。
●操作 毫针平补平泻;针刺关元针尖略向下斜刺,使针感向前阴 放散。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肾、肝、心、脾、外生殖器、神门、内分泌、皮 质下。每次选3~5穴,毫针刺,弱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可用 埋针法或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关元、三阴交、肾俞、足三里。用胎盘注射 液,或黄芪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或丙酸睾丸酮5mg,或维 生素B 1 注射液,每次每穴注入药液0.5~1mL,隔日1次。
【按语】
●1.针灸对原发性阳痿可获满意疗效,对继发性者,应治疗原发病。
●2.配合心理治疗,予以精神疏导,消除紧张心理,克服悲观情绪, 树立信心。
●3.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性功能中枢,兴奋阴茎神经,促 进性激素的分泌,改善阴茎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使阴茎勃起功 能恢复。
[附]性功能障碍
●性功能障碍指男子阴茎勃起、性交、射精等功能障碍或女子性冷 淡,以至于不能进行或无法完成正常性交过程的疾病。以性欲低 下或无性欲、阳痿、早泄、不射精为主要表现。先天禀赋不足、 房劳过度、情志郁结或过于兴奋、激动、紧张,或思虑过度、劳 伤心脾、气血不足等均可导致本病之发生。病位在肾,与心、肝、 脾关系密切。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内生殖器、肾、心、神门、内分泌、皮质下。每 次选3~5穴,毫针刺,轻刺激。可用埋针法或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关元、中极。用胎盘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 或维生素B 1 、B 12 注射液,每次每穴注射0.5~1mL,隔日1 次。
●(3)皮肤针法 小腹任脉、肾经等,腰骶部第2腰椎至第5骶椎 夹脊及三阴交穴区域,皮肤针叩刺,每次20分钟,使皮肤微现 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时,先有呵欠乏力,寒战鼓颔,肢体酸 楚;寒去则内外皆热,体若燔炭,头痛如裂,面赤唇红,烦渴引 饮,胸胁苦满,口苦而干,继则汗出热退,身凉,苔白腻或黄腻, 脉象寒战时弦紧,发热时滑数或弦数。
●兼见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口渴欲饮,大便干结,小 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温疟;寒多热少,口不渴, 胸胁痞闷,时有呕恶,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 脉弦迟,为寒疟;久病疟疾,左胁下有痞块,隐隐作痛,或有寒 热时作,肌肉瘦削,神疲倦怠,甚则唇甲色白,舌质多淡,脉弦 细,为疟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