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学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学案
水平测试要求:
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2、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5、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考点1、课标指引: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概念:“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社会背景(原因):社会大变革是根本原因
1、经济根源:铁犁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崩溃,出现了多种经济基础并存的局面;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状况: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化;各种力量争论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新的统治阶级还未形成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规则限制,尽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基础: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十分复杂,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想家(士)层出不穷,对当时社会变革,发表不同见解,并形成来不同派别,出现了“诸子百家”。

4、社会环境: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时期,统治阶级不可能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相反,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使各学派都有了发展机会。

5、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成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知识分子,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6、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总之,百家争鸣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考点2、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代表主要思想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道家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庄子继承老子的学说,
法家韩非子历史向前发展、政治改革、主张法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考点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

主要观点:
孔子――仁与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仁义、以德服人、性恶论、天行有常。

探究学习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