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后感千两百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后感千两百字
1、《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后感千两百字
读完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这本书,我受到的启发很大。

通观王老师对100个教育案
例的分析,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但他在书中一再强调、提倡的“我们今天如何做教师”的核心理念,我觉得不外乎两个词:科学与民主。

第一,“以人为本”是落实这一核心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

王老师认为,“以人为本”的含义不仅仅是通常所理解的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教师不能“目中无人”,仅仅把学生当成产品;更要注意避免这样的误区:教师只要提高师德、责任心,只要反复诵读“师爱”之经,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教师不能不区分职业之爱与私人之
爱的区别,更不能把道德说教、道德煽情、道德施压曲解为师爱的内涵,进而用它们代替科学的分析。

“以人为本”的本质意义在于,教
师以自己高素质的教育管理水平,对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进行科学分析,对症下药,尽量又快又好地帮助问题学生找到走出困境的出路。

哪怕是对于一些“社会化”程度很深的学生和所谓的“惯偷”学生,甚至是“不可救药”的.孩子,也不要轻率地给他们贴上道德品质问题的标签,而是要尽可能把他们看做有心理疾患的“病人”,科学施救,即使实在无法挽救,也要给尽可能地让他们体面离去,做到仁至义尽,而不是
斩尽杀绝,落井下石。

第二,“研究型教育”是落实这一核心理念的路径和方向。

王老师把面对学生的烦恼,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不想研究问题,却想解决问题的教育称之为“非研究型教育”。

与此相反,“研究型教育”就是不把教育工作简单化,遇到问题不简单归因,具有科学的诊断意识,学会在翔实材料的基础逻辑地、科学地思考。

具体来讲有三点:
(1)“研究型教育”常用的基本工作原则就是换位思考,注重的是对方的感觉,否则理解和沟通就是空谈。

(2)“研究型教育”的工作方法不是狭隘肤浅地就事论事,而是既包括横向的扩展性询问,又包括纵向的历史性追寻。

比如孩子的成长史、家庭教育情况等。

在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再针对问题进行个性化的诊断,然后根据诊断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关键是帮助问题学生理清思路,给他以具体的、朋友式的“支招”。

(3)“研究型教育”要求教师要有反思精神,要有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自我追问和反驳的思维习惯。

因为,面对活生生的学生,她应该是最为了解的,她想出的点子往往是十分有效的。

……我们还要访谈家长、访谈校长,与孩子上学年的任课老师交谈。

……”在提倡科学教育上,王老师的研究成绩的确是令人赞佩的,但是,我觉得其中也有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有些做法和说法也很值得商榷。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教育是要讲究科学性,但谨防矫枉过正,导致“教育的泛科学
化”。

“师爱”之经固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不能用“教育的泛科学化”排斥爱的教育,只有爱的教育(善)和科学的教育(真)有机结合,才能最终臻于美的教育。

爱的教育中自然包括道德教育,二者是无法分开的,“道德煽情”和“道德施压”固然不能允许,但正常的道德教育则是必须的,这是无论那个国家的教育都不可或缺的,“泛道德批判”同样也是错误的。

当然,“道德煽情”、“道德施压”与正常的道德教育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一不小心就会越位,但不能因为有困难就全盘抛弃,相反,这更需要我们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

科学与爱,都是把双刃剑,如何最有效地为我所用,达到教育的目的,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千两百字
顶岗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期间我有过悲伤,也有过快乐,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

在工作岗位上,自己雄心壮志,想着做一个优秀的老师,想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可是由于缺少丰富的工作管理经验,常常会有棘手的突发事件让我束手无策。

什么是最好的老师?我一直在寻觅答案。

前段时间在自己的指导老师那里发现一本教育名家李镇西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__载了李老师从教多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颇有感触。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

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

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两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

那些“不可爱的孩子”、“后进生”更加需要你的爱,他们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阳光。

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师必须给他们一个空间,给他们更多的关怀,让这些饥渴的花朵,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

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并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

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李镇西老师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带着儿童的兴趣去探寻学生的心灵深处的途径,怀着儿童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那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能理解学生的做法,从而让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这样的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那他看到的学生,都是带着“可爱缺点”的可爱孩子。

同时,如果想和学生相处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

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情。

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严厉,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

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3、《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千两百字
闲暇之时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后,我无数次地被他的深邃,他的执着,他的激情所打动,更感觉到自己似乎又找到了那久违了的冲动,从今天起,我要做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校长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
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我们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有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没有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很多时候,是在和别人的攀比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我的追求。

结果是浑浑噩噩度日,丧失了做为一个人应有的情趣与活力,更谈不上去超越自我,并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

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

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

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
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
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
自己的勃勃生机。

”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
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

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

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

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把教育事
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

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

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4、《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千两百字
近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深有感触,在阅读中,
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

特记录对一些精彩片段的感悟,与大家分享如下。

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
天都这样反思,琢磨,甚至把这一天的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回想一下,坚持不懈,我便能不断地接近‘最好的教师’了吧。


看到这里,李老师的话使我深受启发,说实话,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
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自己是永远无法企及的。

但是,我可以和自己比呀!方法就是: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相比——每一个今天都默默地问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
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我今
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
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
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
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自己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

李镇西老师说,其实老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可是有不少时候,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或矛盾!我是犯过类似的毛病的,事实上,我也相信有很多老师,尤其是性子急的教师容易犯这样的毛病。

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位叫小涛的学生在上课时,精力总是不集中,连简单的问题都答上来,于是,自己一下子就火起来了,说了一些很严厉的话。

不曾想,这位学生很要面子,被严厉批评伤害了的自尊,更不曾想,以后再上课,小涛显得更心不在焉。

现在提起来此时真后悔。

我们常常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看待孩子的行为,对他们做出的一些“小事”不以为然,甚至是不屑一顾;就是因为不容许学生答不上来犯错,结果却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换句话说,老师的尊严就在大发雷霆中丧失了。

李老师又提到: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儿,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爱你,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当了母亲的教师,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亲的心境。

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

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只要拥有了母亲之心,不难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

总之,浮躁的心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师生之间心与心真诚的沟通,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努力吧,为自己加油!
5、《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千两百字
假期里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

读后感受颇为深刻,收益良多。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有着独到而正确的理解,他对教育工作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

我时时会被书中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

“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做最好的自己”表明了一种更高尚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所以我要如李镇西老师所说,自己和自己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每
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
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在教学工作中常有困惑与迷茫的时候——究竟应与学生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在面对学生时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

我想,只有处理好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所作所为,我的收获极大。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
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

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

李镇西老师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

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

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

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李老师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自己,做一名智慧型的老师,做一名优秀的好老师。

6、《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千两百字
《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从“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素养、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误区、班主任工作”等九个方面集中展
示了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

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

他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等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李镇西老师说:“‘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气壮的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他还说:“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


是呀,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个绿油油的叶子,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他在给一位高三的学生的信中写道: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
棵树。

’的确,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里,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
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

……你也
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最出色的工人;
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的老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个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做好的一个!
读到这里,对照着自己,既然选择了老师,为何不高高兴兴的当呢?为何每天都要悲悲戚戚呢?如果天天想着学生的可爱之处还
有什么烦恼之谈呢?如果一门心思的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还能有什么不高兴?做这样的老师还能没意思?
李老师说,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最敬佩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是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
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话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的班集体活
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
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
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我今天所听到的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
比昨天更冷静?
读着这些话语,好像在和李老师面对面的交谈,多么现实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难懂的教育理念,他只是今天和昨天相比。

试问,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还有什么做不到的?怎么能做不到做最好的自己呢?也许这就是做最好的
老师的标准!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
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多么经典的语言!
让我们携起手来做最好的自己,感悟最好,感悟幸福吧!
7、《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千两百字
最近就段时间我总是在读陶继新老师写的书名叫《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

捧着此书,感觉很奇妙,初读时,兴奋无比,感觉到一种心灵的平静与灵魂的提升,越往下读心头越有沉甸甸的感觉,而且挥之不去。

沉甸之外,感觉头脑中一片绿地铺展开去,绵延无尽。

读后不由思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幸福教师?答案模模糊糊,忽近忽远,若有若无,一惊之下,一直在小范围内不无自负、自信的我,不知所向。

透过两千五百年的风雨岁月,审视我们今天的教育,在我看来,现在的教育也曾强调“以人为本”。

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才知自己思想多么浅薄,大谈“以人为本”的时候并不明了什么是人之“本”,怎样去“以人为本”。

是啊,曾经提出的“学生参与度高、时间利用率高、目标达成率高”的课堂三维目标,对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对
灵魂幸福指数的帮助能有多少?只不过是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通过一种近于反复训练的方式做了一种规范和评价范式。

直接效果自然是提高成绩服务于考试。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六个年头了,我一直以来在思考学生的健康发展靠什么?成绩,显然不是全部,因为我们成人之后的生存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