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 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举办国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2021年平均人口密度为255人/km,下图示意卡塔尔人口分布状况,卡塔尔人口分布不均衡,图中甲地区人口密度大于4000人km2,其主要原因是()
①土壤肥沃,传统农业发达②处于首都所在地区,经济发达
③沿海港口优良,便于对外联系④位于沿海地区,气候相对凉爽湿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 近年来,我国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各大城市先后颁布了吸引人才落户的优惠政策。
大城市实施人才引进战略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住房条件B.土地面积C.财政支持D.人才意愿
3.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二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前往成都平原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东北④广东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B.人口素质C.人口年龄D.人口容量
4. 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批北京、天津、上海的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
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合的地域文化是
①华南妈祖文化②江南水乡文化③华北平原文化④荒漠绿洲文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5.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C.一定时期内,环境人口容量是基本固定的
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环境人口容量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Ⅲ、Ⅱ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Ⅱ、Ⅲ
6.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共享单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重点
解决“公交最后1公里”的问题。
图为某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
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
A.工业区和住宅区B.商业区和仓储区C.住宅区和商业区D.行政区和商业区
7. 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CBD),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A.该地段地价太高B.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
C.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D.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宜作为商业区
8. 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
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A.市中心B.街道两侧C.主干道交汇处D.城市绿地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B.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城市化缩小了城乡差距
D.城市郊区化又叫逆城市化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的小城市周围比较明显
10. 读“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
A.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
B.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
C.甲—交通拥堵;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
D.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
2.图示现象可能导致()
A.市中心人口大幅增加B.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
C.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
11.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水平进程明显加快,目前,个别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的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A.城镇的经济结构B.城镇的等级规模
C.城镇建设用地所占的比重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不高B.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
C.大城市住房日益紧张D.乡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12. 下沉式绿地是低于周围地面的绿地,通过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
径流外排的目的,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
下图为下沉式绿地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1.下沉式绿地直接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
A.蒸发B.水汽输送C.大气降水D.下渗
2.城市修建下沉式绿地的目的()
A.缓解城市内涝B.提供饮用水C.增加经济效益D.加大管理难度
13.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等地区。
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它在布局上
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
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白墙(如下图)最有特色。
马头墙由砖和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往往高出屋顶1-2米。
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
马头墙建筑群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是()
A.以高原为主,夏季多强对流天气B.地势起伏大,降水丰富而均匀
C.多低山丘陵,降水季节变化大D.河流众多,结冰期短
14. 我国很多传统民居中都有院落天井,即房间围合而成或房间与围墙之间的露天空地。
天
井在调节民居微气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各地气候特点,天井的形态和功能有所不同。
如图为我国某地传统民居景观图。
图中天井狭长,屋檐出挑深远,高墙窄巷。
有关该地传统民居建筑结构及其最主要功能对应正确的组合是()
①屋檐深远﹣采光御寒②高墙窄巷﹣通风降温③高墙封闭﹣凝内御外④巷子狭窄﹣节省空间
⑤高墙挑檐﹣艺术美观⑥天井屋檐﹣遮阳排水
A.③④B.③⑤C.①②D.②⑥
15. 下列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水源B.广西大规模种植甘蔗一土壤
C.千烟洲农业发展模式—地形D.东北平原种植冬小麦一热量
16. 2023年2月18日,宁波精品草莓推选活动在奉化市举行,全市90个样品从果形、大小、色泽、风味等指标进行评比推选“莓王”。
“莓王”花落谁家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交通D.技术
17. 据百度地图搜索的草莓园数量结果,判断影响草莓园在不同城市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B.政策C.市场D.光照
18.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民俗风情,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域文化剪纸。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剪纸中的景观反映的地域文化主要是()
A.农耕文化B.中西融合C.顺应自然D.御外凝内
2.剪纸中的建筑物()
A.选址位于平原地区B.多分布于客家人聚居地区
C.圆形设计利于雨水收集D.墙体较厚,利于通风采光
19. 我国D镇地处两河交汇平原,是当地的“粮囤子”“菜篮子”。
但近年来,标准化
农田无人耕种或耕作质量不佳等现象突出,粮食产量提不上去、亩均收益不高。
2022年7月,该镇成立合作社,以L村为试点,实行了托管“一块地”方式,通过“减垄增田”“归并置换”,将“一户多块田”变为“一村一块田”,由合作社实施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
和农民、村集体经济双增收。
小田变大田,表面上是简单的重整与合并,实际效果形成
“1+1>2”的叠加效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土地“托管”前,该镇粮食产量提不上去的主要原因为()
A.耕地碎化严重B.农村人口外流C.土壤肥力低下D.气象灾害频发2.L村将“一户多块田”变为“一村一块田”,在一定程度上()
A.扩大了耕种面积B.杜绝了耕地撂荒C.调整了农业结构D.节约了灌溉水源
20. 浙江某中学社会实践成员开展有关小城市近郊河漫滩农业的田野调查,该河漫滩农
业带约五千亩,由几十户农户种植。
通过田间观察和走访农户,他们发现近四十年来该农业
带稳定种植油菜和少量小麦,最近两年该农业带只种植小麦,不再种植油菜。
完成下面小题。
1. 农户在河漫滩种植油菜,目的是()
①发展城郊旅游业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③方便利用河水灌溉④为后续小麦种植育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最近两年,该地全部改成种植小麦,原因最可能是()
A.种植小麦成本远远低于油菜B.郊区城市化导致当地粮食需求增加
C.国家种粮政策的引导和鼓励D.河水水位低于常年,小麦耐旱性强
21. 近年来,全国多地上演“创意十新农业”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山东省临沂市某村,苹果种植面积达3000亩,客户可花费一定金额“私人定制”一颗果树,平时由果农进行管理,客户通过网上平台观察果树生长情况,成熟时可亲自采摘或由果农按客户需求邮寄。
预定式
的“订单农业”使得苹果销量及售价大大提升,农户再也不用担心滞销等问题。
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1. “私人定制”果树模式的实施,主要得益于()
A.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B.果树种植面积大
C.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D.苹果的质量较好
2.发展“订单农业”能使当地()
A.农业生产规模扩大B.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C.农产品产量增加D.农产品市场适应性增强
22. 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说,A表示____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B表示____国家(发达国
家/发展中)。
(2)A类国家的是____(德国/尼日利亚),人口增长趋势是____(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增长快)。
(3)从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来看,主要是从____类国家迁往____类国家(填字母),其原因是
____(经济原因/政治原因)。
(4)A类国家人口年龄构成容易产生的问题是____,说出至少一项解决措施____;B类国家面
对的人口问题是____(人口增长慢/人口增长快)。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乙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1)图甲中虚线划分了我国人口密度,称为____。
由此可知,我国人口分布特点____。
该线人口稠密区为____地区。
(2)图甲地区西北半壁总体上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分布在____,原因____。
(3)图乙中①、②、③分别指哪一种功能区____、____、____;其中位于市中心的是____;地租水平下降最快的是____;地租租金最便宜的是____。
(后面三个空填对应的数字)
(4)城市地租高低主要取决于____和____因素。
24. 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①A处宜发展____生产,理由是:____
②B处宜发展____生产,理由是:____
③C处宜发展____生产,理由是:____
④D处宜发展____生产,理由是:____
(2)如果在D处发展种植业,最好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好处是:____
(3)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到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达69.8%,从新疆自身角度分析近年来其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的主要原因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