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经典电影镜头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经典电影镜头推荐
在电影的世界⾥,每⼀帧都代表⼀个故事。
电影镜头以其较好的画质和短景深受到摄影者青睐。
现在就为你带来那些现在还能使⽤的经典电影镜头。
德味进⾏时蔡司Zeiss CP.2 18mm/T3.6F
蔡司这个名词不需要我们做过多的介绍相信摄影爱好者也对它如数家珍,同样在电影摄影领域,蔡司⼀样如雷贯⽿,同时这枚镜头也是⼀⽀现役的⾼素质电影镜头。
展开剩余96%
品牌:Zeiss Compact Prime
焦距:18mm
最⼤光圈:F3.6
成像特点:⾊彩还原出⾊,解析⼒极⾼
适⽤机型:阿⾥Arri、佳能单反、尼康单反、索尼E系列和奥林巴斯、松下M4/3微单
参考价格:约28000元
这⽀镜头第⼀眼给⼈的感觉就是⼤,硕⼤的前⼝在遮光的同时也起到了保护镜⽚的作⽤。
调焦环是在镜头前部,有⼀圈远距离⼤数值和⼀圈近距离⼩数值,近距离刻度⾮常细密,满⾜最严格的电影拍摄场景要求,光圈调节环则在镜头的中部,数值是标⽰真实光圈值T,从3.6到22。
这⽀超级⽜头对⾊彩的还原好,解像⼒极⾼,视⾓宽⼴,适合拍摄⼴⾓风光、⼈⽂扫街、建筑外观、环境⼈像、私房、婚纱,可以⽤在佳能、尼康、索尼、奥林巴斯、松下等各种APS-C或M4/3规格的单反、单电机⾝。
⽽⽤在宾得或徕卡机⾝上则需要转接或改⼝。
⽤在全画幅上有暗⾓,需要裁剪。
浪漫标准镜法国坚⽆敌Kinoptik Apochromat 50mm F2
来⾃电影诞⽣国度法国的Kinoptik镜头绝对是电影镜头玩家中的经典品牌,这⽀50mm的标准视⾓镜头也是它的代表型号。
品牌:Kinoptik Apochromat
焦距:50mm
最⼤光圈:F2.0
成像特点:细节表现惊艳,⾊彩浓郁
适⽤机型:⾃动对焦版适⽤于带机⾝马达的尼康机⾝、M42卡⼝可转接佳能、宾得单反、索尼微单
参考价格:约2万元-3万元
Kinoptik 是中港台玩家公认的ACDK四⼤顶级电影镜头之中的⽼K。
以超⾼的分辨率,浪漫的⾊彩和焦外让⼈疯狂。
Kinoptik是法国光学后起之秀,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它的黄⾦时代,许多法国Cameflex电影机都装配了从12.5mm到500mm的各种Kinoptik Apochromat镜头。
Kinoptik Apochromat系列镜头是极其优秀的复消⾊差设计,不单如此,得益于六⽚四组对称式双⾼斯设计,其极⾼的分辨率、清晰的细节和浓烈的⾊彩表现也让⼈如痴如醉。
这枚50mm F2镜头在暗光下发⾊⾮常浓郁,⼤光圈焦外成像狂野粗犷。
其像场已经完全覆盖全画幅,50mm焦段的视⾓⼜与⼈眼相似,加之⼩巧轻便及⾃动对焦,让⼈爱不释⼿。
微单电影镜法国坚⽆敌Kinoptik Apochromat 35mm F2
第⼆⽀推荐的Kinoptik镜头则是专为微单相机准备,由于后距长度原因它只能⽤于APS-C画幅相机使⽤,因此我们推荐它作为微单⽤户的电影感画⾯必备镜头。
品牌:Kinoptik Apochromat
焦距:35mm
最⼤光圈:F2.0
成像特点:解析⼒极⾼、焦外虚化平滑
适⽤机型:APS-C画幅单反,或改NEX卡⼝
参考价格:约1-2万元
这⽀Kinoptik 35mm F2是产于20世纪40年代中,⼤约1945-1946年的样⼦,玻璃上已经有浅蓝⾊的镀膜了,铜制光圈调节环伸出到镜头的最前⽅,中间位置是⼀个精致的扳⼿,扳动它到与镜头垂直的位置,镜头就和卡⼝松动了,可以调节镜头伸缩从⽽对焦。
因为它的后距太远不能转接到单反上使⽤,⽽且像场只能覆盖APS-C画幅,在全幅单电上会有明显暗
⾓,35mm焦段在APS-C机器上的等效视⾓和标头⼀样与⼈眼相似,⼩巧轻便,可以做为微单相机的挂机镜头使⽤。
早期的Kinoptik镜头反差较低,全开分辨率⾼。
但看起来画⾯较灰,但只要稍微后期调整⼀下⾊阶,画⾯⽴即变得鲜艳了,喜欢什么样的风格可以⾃⼰后期,因为镜头把所有的信息忠实的记录下来,后期你有极⼤的空间。
镀膜电影头⿐祖瑞⼠科恩Kern YVAR 75mm/2.5
⼏乎可以覆盖全卡⼝数码相机的结构加上极⾼的性价⽐让这⽀瑞⼠电影镜头深得不少资深电影镜头爱好者的喜欢,⼩巧的体积相⽐其他电影镜头也让转接爱好者⼼动不已。
品牌:Kern YVAR
焦距:75mm
最⼤光圈:F2.5
成像特点:反差较低,全幅相机使⽤变焦分辨率下降
适⽤机型:原⼚C卡⼝可以直接转接索尼、松下、富⼠等微单相机。
参考价格:约3000元
Kern是瑞⼠著名镜头⽣产⼚家,始于近200年前的1819年,最早是做教学产品、⽔平仪和野外测量器材,从100年前的1914年开始为⼀战的需要⽽制作光学镜头。
1943年开始制作电影镜头。
1944年,科恩Kern成为世界上第⼀个制造带镀膜电影镜头的⼚家,同时也⾸先引⼊⾃动景深刻度。
Kern镜头虽然⼩巧,成像却不简单,在仅仅4厘⽶的镜⾝⾥做出了75mm F2.5这样的⼤光圈规格,真可谓螺蛳壳⾥做道场。
这枚Kern YVAR 75mm F2.5⽣产年代在1944⾄1950年之间。
1950年之后设计更改为更⼩巧的75mm
F2.8。
YVAR都是三或四⽚⾮对称结构,体积要⽐双⾼斯结构镜头⼩很多,但全开时成像较软,需要收点光圈才会变得很锐利。
Kern YVAR 75mm F2.5成像风格层次丰富的⽴体感强,⾊调偏向暖⾊,细节还是很丰
富的。
暗夜精灵施耐德Schneider Xenon 50mm F0.95
提到施耐德,总是令⼈想起“真⽔⽆⾹”,施耐德镜头总是真实地再现⾁眼所看到的场景⾊彩,让观者有⾝临
其境的感觉,所以施耐德才会有着“镜仙”的美称。
品牌:Schneider Xenon
焦距:50mm
最⼤光圈:F 0.95
成像特点:中⼼锐利、远景焦外漩涡散景
适⽤机型:徕卡M8、索尼NEX系列、奥林巴斯E系列、松下G、GH、GF系列、三星NX系列、佳能EOS-M 等单电机⾝上
参考价格:约1-2万元
施耐德的全名其实应该叫Schneider Kreuznach,它是⼀家近百年历史的⽼牌德国光学⼚家。
这⽀镜头给⼈的第⼀印象就是“⼤眼睛”,F0.95的超⼤光圈,50mm焦段的滤镜⼝直径竟然达到了58毫⽶,通体漆⿊如炭,全⾦属镜⾝重达700克。
这枚施耐德50mm 0.95产于1974⾄1976年之间,在弱光下全开就已经能正常使⽤,收⼀两级光圈后锐度会变得更⾼,⾊彩亮丽明快。
施耐德Schneider Xenon 50mm F0.95的中⼼⾮常锐利,反差中等,在室内暗光或是夜晚弱光⾃然环境扫街也能有较⾼的快门速度,这给使⽤者带来了很多便利,拍摄的光线更⾃然,不过要注意⼿持拍摄时对上焦
后要尽快按下快门,任何轻微的⼿部移动都有可能导致焦点脱离既定⽬标⽽糊⽚。
电影中的最⼤光圈
在电影史上,著名导演库布⾥克曾经使⽤过⼀⽀蔡司Planar 50mm F0.7的超⼤光圈镜头拍摄电影《Barry Lyndon》的⼀场戏,由于这个场景中只有烛光作为主光源,因此库布⾥克使⽤了蔡司为美国航空航天局定制的这枚专为拍摄⽉球暗⾯的镜头,他将这块镜头稍加改装后,安装到了摄影机上。
也成就了电影摄影史
上的⼀个传奇。
温暖⽼电影美国博⼠伦Bausch & Lomb Baltar 100mm F2.3
博⼠伦的这⽀100mm F2.3镜头可以说是⼀⽀功成名就的经典电影镜头,出⾊的焦外效果配合⽚暖的⾊温让这⽀镜头拍摄的画⾯像极了复古⽼电影。
品牌:Bausch & Lomb Baltar
焦距:100mm
最⼤光圈:F2.3
成像特点:饱和度偏⾼,⾊温偏暖
适⽤机型:⾃动对焦版适⽤于带机⾝马达的尼康机⾝、M42卡⼝可转接佳能、宾得单反、索尼微单
参考价格:约5000元
Bausch & Lomb(博⼠伦)成⽴于1853年,是美国纽约⼀家有150多年历史的⽼牌科学仪器和视光学⼚,创始⼈是德裔移民John Jacob Bausch,初期惨淡经营,三年之后向他的好友Henry Lomb借了60美元以维持公司运作。
⽤他们的姓组合成为公司名字并开始⽣产眼镜框、光学仪器和镜⽚、镜头,做出了第⼀⽚美国制造的光学玻璃,以及拍摄第⼀张⽉球卫星照⽚所⽤的镜头,上世纪80年代后主业调整为眼镜和光学测量仪器。
这枚Bausch & Lomb Baltar 100mm F2.3 产于1944年,成像饱和度较⾼。
全开时解像⼒较⾼,收半级到
F2.8光圈后就⾮常锐利了。
光圈为12⽚叶⽚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圆形,焦外虚化⾮常漂亮,⾊彩偏向暖⾊调。
Baltar 100mm的解析⼒也很⾼,成像锐利⽆⽐,同时在⼈像拍摄的时候肤⾊表现也⽐较⾃然,偏暖的⾊调
特别让⼈容易想起上世纪美国五六⼗年代的经典⽼电影。
使⽤博⼠伦镜头拍摄的电影
博⼠伦电影镜头⼴泛⽤于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拍摄中,最出名的当属1939年的《乱世佳⼈》(Gone with the Wind),1972年的《教⽗》(The Godfather)和1974年的《教⽗2》(The Godfather:part II)系列。
博⼠伦公司因为对电影技术的推动贡献⽽获得1954年奥斯卡荣誉奖,⼏位博⼠伦公司科研⼈员还获得了1960年的奥斯卡科学⼯程奖。
俄罗斯电影镜头LOMO OKC1-75-1或OKC6-75-1 75mm/2
LOMO可不⽌有Lomo照相机,同样作为电影艺术的启蒙国家,在电影⼯业上也曾相当辉煌,LOMO⼚也就是其中的代表。
品牌:LOMO
焦距:75mm
最⼤光圈:F2.0
成像特点:成像反差⼤,暖⾊渲染能⼒强
适⽤机型:⾃动对焦版适⽤于带机⾝马达的尼康机⾝、M42卡⼝可转接佳能、宾得单反、索尼微单
参考价格:约5000元
LOMO的前⾝于1914年成⽴于列宁格勒市,是由法俄合资成⽴的镜头和相机公司,当时命名为俄国光学和机械公司。
该镜为35mm胶⽚电影机所配套的电影镜头,产于1978年,成像锐利,饱和度⾼,反差⼤,对暖⾊的渲染很强。
LOMO电影镜头有着⾃⼰的设计,同时也融合了⼆战时从德国蔡司抢过去的技术、资料和原料,⽤料很⾜、
镀膜很好,和民⽤俄头完全不是⼀个档次。
Lomo 75mm镜头的双⾼斯结构图
⼊门傻⽠头美国柯达Kodak Anastigmat 102mm/2.7
柯达不⽌有照相机和胶⽚冲洗,在电影⾏业同样也占有⼀席之地,Petzval结构镜头和便宜的价格也让这⽀
柯达102mm电影镜头成为了⼊门⾸选的⼈像镜头。
品牌:Kodak Anastigmat
焦距:102mm
最⼤光圈:F2.7
成像特点:饱和度极⾼,边⾓分辨率下降明显
适⽤机型:建议改为M42⼝⽅便转接到各家APS-C画幅的机⾝上使⽤、索尼NEX系列微单
参考价格:约2000元
柯达102/2.7是最受欢迎的⼊门电影镜头之⼀,最早可见于从1923年开始量产的16mm Cine-Kodak第⼀代电影机以及后来的第⼆代16mm Cine-Kodak II电影机,现在常常被转接到数码单反上使⽤,它光圈还算⼤,中间部分成像锐利,全开光圈时解像⼒就很强,常常可以拍出极具特⾊的旋转焦外,还有独特的微距功能,成像⾊彩浓厚,在APS-C相机上只有轻微暗⾓,即使是没有经验的菜鸟都很容易拍出好照⽚,堪称⼊门傻⽠镜头。
该镜头的镜⽚结构为四⽚两组匹兹伐Petzval结构
对那些善于⽤镜头叙事的⼈来说,⼀⽀好镜头就可以帮助他们创造出⼀个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