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单元《毽子里的铜钱》word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及说明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金钱”主题单元《毽子里的铜钱》【教材解读】
本文是北师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金钱”这个主题单元中的第三篇主体课文,是作家琦君所写的一篇风格隽永的叙事散文。

作者运用倒叙的的方法,回忆了几十年前一位卖山薯的老人送两块烤山薯给“我”吃,我想给老人毽子里的铜钱但他不要的事情。

感受到卖山薯老人和“我”的善良,以及我们彼此的关爱。

文章首尾呼应,并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大方、善良、慈祥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学情分析】
本文文章结构较为复杂,篇幅较长,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富于个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由于蕴涵在质朴的文字中,学生悟情也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进而体会对比的写法,来揣摩人物的性格,并运用多种方式的读来品味词句,突破重难点,做到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八个,能正确书写七个生字。

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理解“栉风沐雨、辛苦、珍惜、风霜、浮现”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找出“热烘烘”等ABB型的词语。

3、通过练习点画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学会品味重点词语。

通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人物心情的变化。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卖烤山薯老人的大方、善良、慈爱,感知我和老人之间相互的温暖,相互的关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并积累文中在表达上有新鲜感的词句。

2、明白怎样写一位令人难忘的人:通过品读文中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运用对比的写法,来体现人物的性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卖烤山薯老人的大方、善良、慈祥,初步感知我和老人之间相互的温暖,相互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品读老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对比写法,体会卖山薯老人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书写课题,检查预习。

1、认识铜钱,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铜板)不对,这叫铜钱,(板书:铜钱)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货币,在作者琦君小时候,它是最小面值的货币,相当于现在的分,而当时人们买卖东西时通常用的货币是铜板(拿出铜板)。

2、教写“毽”字。

3、读课题,练好轻声。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毽子,就和铜钱有关,所以课题是……(板书完整)这个题目里的“子”和“的”要念轻声,把这两个字念好了,题目也就念好了,谁来读一下课题。

4、检查生字词。

⑴根据学生的提醒,指导其中一两个生字:“剥、崭、脊、撕、捏、慈、霜”。

⑵积累“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热烘烘……”ABB式的词语和“栉风沐雨、结结巴巴”等四字词语。

师小结。

二、通读全文,理清脉络,品读开头、结尾,引出“温暖”。

1、师生合作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2、引读第一个自然段。

3、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出“温暖”。

4、师:这份温暖,温暖琦君几十年,课文第几段到第几段讲述这件事?(第2到第13段)
三、学习第2—8自然段,抓住关键词,体会对比写法,体会人物性格。

(一)学习第2、3自然段
1、过渡语。

2、交流描写老人的句子,抓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体会对比,悟出性格。

①品读: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一放说:“给你吃。

”(抓“笑呵呵”“一放”“给你吃”等关键词)
②找出对比: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


3、体会对比,悟出老人的性格。

4、回读第一自然段。

5、小结这部分的学习方法。

(二)应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第4——8自然段。

1、过渡语。

2、交流汇报,体会句子。

⑴交流第4、5自然段。

a、他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

b、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

(抓住“不快乐”)
c、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⑵品读句子,悟出性格,回读最后一段。

⑶交流第6—8自然段。

a、他好半天才明白……“再给你一个。


b、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提着烘缸走了。

c、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

⑷品读句子,悟出性格,再次品读。

四、回归整体,明了运用细节和对比写法来写一个令人难忘的人。

1、总结人物性格,引读开头与结尾。

2、师小结。

板书设计:
笑呵呵
毽子里的铜钱温暖送给你
又再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点画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学会品味重点词句。

通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我”心情的变化。

2、进一步深入感知“我”和老人之间相互的温暖。

3、学会关注细节,述说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情,并适当应用对比写法把它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述说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情,学会关注细节。

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

二、抓细节,体会我的内心变化。

1、过渡语。

2、引读“我”与“老师”的对话,理解我的“这份心”。

3、品读描写我心理的句子,抓细节,感悟我的心理变化。

三、引导学生述说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

1、请个别学生述说。

2、教师及时点拨,及时引导关注细节。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师小结。

2、学会抓细节,适当应用对比写法,把生活中令自己难忘的事写下来。

【设计说明】
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初步阅读了文本,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理清了文章脉络,并以“读”为本,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帮助学生解读老人生活的沧桑,感悟老人为人的善良以及我对老人的理解与尊敬。

品读重点词句,学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体会对比写法,学会揣摩人物的性格,从而向学生渗透写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的写作方法,也使学生的情感升华:懂得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