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学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7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七)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
(建议用时:3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条件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的反射弧都需要3个神经元参与
C.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不能完成
D.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需要两个神经元参与。

]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元,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元,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如肌肉收缩等。

A正确;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二者不一定在同一地方,B错误;神经中枢经传出神经元把兴奋传递给效应器,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C错误;神经中枢可位于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部位,只有一些低级中枢位于脊髓,D错误。

] 3.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写字,也能看书看报,其受损的中枢为()
A.运动性语言中枢B.书写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D.听觉语言中枢
A[人类大脑皮层言语区分四区:W区(书写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V区(视觉语言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H区(听觉语言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 4.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关于该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B.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C.感受器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D.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组成
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是完成反射的基础,B正确;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向神经中枢传导,C正确;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腺体等组成,D错误。

] 5.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
A[腰部损伤,可能伤及反射弧五个环节中的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

该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正常。

]
6.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C[读图可知神经递质是从①(突触前膜)处释放的,A正确;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线粒体),B正确;兴奋在①和③之间只能是单向传递,C错误;由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③(突触后膜)构成突触,D正确。

] 7.下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

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①B.②
C.③D.④
C[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病人有感觉,说明神经冲动能传到大脑,说明①②④没有阻断,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导到手,说明麻醉剂阻断的位置是③。

]
8.如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1/2CD,图乙是突触结构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甲图乙
A.刺激C处时,B点与D点会同时产生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若电流表两电极分别置于A、C两点的神经纤维膜外,刺激B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D.③的内容物一定会使神经细胞兴奋,其释放到②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因此刺激C 处时,B点先于D点产生电位变化,A错误;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刺激D点兴奋不能传递到肌肉和F内,B错误;由于AB=BC,刺激B点时A、C 两点同时兴奋,若将电流表两电极分别置于A、C两点的神经纤维膜外,则电流表指针不偏转,C正确;③的内容物为神经递质,可以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可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不一定会使神经细胞兴奋,其释放到②的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流动性),D错误。

]
9.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a点兴奋时,a点膜内电位为正、b点膜内电位为负
C.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⑤处液体属于组织液
D.神经递质通过④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A错误;a点兴奋时,膜内电位为正电位,而未兴奋部位的b点为负电位,B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③突触小泡中,⑤突触间隙处液体属于组织液,C错误;神经递质通过④突触前膜的方式为胞吐,D错误。

]
1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这一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

[解析](1)分析图示,A­C(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可在D 酶的催化下分解为A和C,其中C能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吸收用来合成A-C。

神经递质除乙酰胆碱外,还有多巴胺、一氧化氮、去甲肾上腺素等。

(2)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会持续发挥作用,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
(3)兴奋
11.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

(甲图为神经纤维,乙图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长度相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在这一电位状况时膜
外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

(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怎样偏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同时在甲、乙图中a处给予一个刺激,观察指针摆动,指针反应时间落后的是________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2)测定静息电位时需将一个电极插入膜内,另一电极插入膜外。

未受刺激时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刺激后为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3)当a处受到刺激时,会发生膜电位逆转成为外负内正,并产生局部电流,将神经冲动传到未兴奋部位,经过电流计时,电流计的左侧为动作电位,而右侧为静息电位,这样就形成电位差,产生电流,使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当神经冲动继续传导至电流计的右侧,使得右侧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左侧恢复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这样又可形成电位差而产生电流,使电流计的指针又发生一次偏转。

所以电流计的指针总共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4)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

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元传到突触后神经元时,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的作用等一系列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答案](1)外正内负Na+K+(2)把灵敏电流计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3)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乙甲的冲动只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乙的冲动经过了突触间的化学信号转换(突触延搁作用)
[能力提升练]
12.GABA(γ­氨基丁酸)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可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
化,从而抑制神经元兴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没有离子进出细胞膜
B.GABA的释放与高尔基体有关,不消耗能量
C.突触前膜释放GABA后,经血液循环定向运输至受体细胞
D.GABA作用于受体后,氯离子通道打开,导致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内D[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钾离子外流;GABA的释放与高尔基体有关,同时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突触前膜释放GABA后,会经过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扩散到突触后膜,不需要血液运输。

]
13.在人的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的“沉默突触”沉默之谜。

请你推测“沉默突触”不能传递信息的原因是()
①突触小体内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D[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但这与“沉默突触”无关;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若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则会导致神经递质无法将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不会影响兴奋的传递;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若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则会导致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

]
14.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C[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被胆碱酯酶迅速分解,从而迅速停止作用。

若有
机磷农药中毒,乙酰胆碱不能被正常分解,从而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C 正确。

]
15.如图为某神经—肌肉接头(类似突触结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有关结构。

研究发现,当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小体膜上的Ca2+通道开放,大量Ca2+由胞外进入突触前末梢内,使囊泡中的乙酰胆碱(ACh)被释放到接头间隙中,进而引起肌肉细胞膜电位变化,使肌细胞兴奋而诱发一次收缩。

请据图作答:
(1)图中________(填图中的标号)等结构共同构成神经—肌肉接头(突触)。

当兴奋传递至轴突末梢时,轴突末梢内的ACh通过结构[]________被释放,该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

(2)终板膜上的ACh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当其与ACh结合时,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通道开放,Na+进入肌细胞,从而引起终板膜内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使肌细胞兴奋而诱发一次收缩,随即ACh被胆碱酯酶分解。

(3)Mg2+可阻断Ca2+内流入轴突末梢。

用适宜浓度的Mg2+处理神经—肌肉接头后,再刺激感受器,则肌肉表现为________(填“肌肉痉挛”或“肌无力”,下同)。

毒扁豆碱可与胆碱酯酶结合,使该酶失活,则毒扁豆碱中毒患者的肌肉表现为________。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突触由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组成。

神经递质由④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前膜完成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2)受体的本
质是糖蛋白。

Na+进入肌细胞后,使突触后膜兴奋,电位变成外负内正。

(3)Mg2+可阻断Ca2+内流入轴突末梢,所以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兴奋无法传递,肌肉不能收缩,出现肌无力。

毒扁豆碱可与胆碱酯酶结合,使该酶失活,则神经递质可持续发挥作用,出现肌肉痉挛。

(4)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答案](1)④⑤⑥[④]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2)糖蛋白由负变为正(3)肌无力肌肉痉挛(4)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