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校友风采系列 刘向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向东
杰出校友风采系列
刘向东(1906-1984),字汉荣,曾用名刘潜迅、何向东,揭西县良田乡水井头村人。
1925年冬,考进广东省立金山中学,翌年因学费高昂而转学韩山师范学校。
受校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引导和教育,经常阅读《新青年》《唯物史观》等革命书刊,对争取解放的斗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美景有了认识和追求。
192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团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校内对反动的“孙文主义学会”的斗争,并利用暑假邀集进步同学到乡村向农民宣传国民革命和翻身解放的道理,帮助建立农民协会,开展对反动封建地主势力的斗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迫离校回乡,1928年初,到河婆溪南小学任教,并参加创办《河潮社》传播革命理想。
是年夏到新加坡,在一小学任教。
1930年12月,回到广州。
1931年秋,考进上海暨南大学高中师范科。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组织学生到南京请愿,并到乡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4年夏毕业后,到陆丰河田初级中学任教。
1935年秋,在老同学胡守愚资助下,到日本补习日文后考进日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并受聘担任胡文虎在新加坡办的《星中日报》驻东京特约记者,他除当编辑、撰写文章外,还经常到华侨中做宣传鼓动工作,支持侨胞和当地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活动。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掀起全面抗战热潮。
他放弃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辞职回国参加抗战。
积极报导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中国的罪恶阴谋,鼓动侨胞奋起抗日;同时还参加郭沫若等组织的进步团体。
并以记者身份经西安到达延安,得到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尔后,回到广东工作,由梁威林等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此,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更加积极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被派到广州教育实践社培训抗日青年干部。
1938年初,被任命为抗日教育实践社下乡流动工作团的队长,带领队员到中山、宝安、东莞、南海等县宣传抗日,协助中山县孙康、阮洪川等建立“抗先队”。
同年秋,受党组织派遣,任国民党第四野战区政治部宣传科科员。
1938年10月中旬,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广东省动员委员会”成立,他被派任督导员并在肇庆四会县一带建立“西江青年”“农抗会”“自卫队”等抗日组织。
广州沦陷后,被调到设在香港的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工作。
1939年1月,广东省委派他到敌后珠江三角洲吴勤领导的部队工作,担任政训室主任、中共支部书记。
吴勤是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后与党脱离了关系,其部队在廖承志和广东省委的支持下,利用国民党地方部队的番号,由广州郊区抗日义勇队编为“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简称广游二支)。
刘向东遵照广东省委指示,把广游二支改造为党的抗日武装,经过三年多的艰苦细致工作,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不断提高,终于成为八路军、新四军式的抗日武装。
后来,广游二支同其它兄弟部队一起发展壮大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成为华南人民抗目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5年1月,珠江纵队成立,任政治部主任。
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烟台后,被留在香港负责党的组织和联络工作。
1947年春,被派到潮汕地区任地委副书记兼军事工作。
6月,潮汕人民抗征队成立,任司令员,抗征队由中队、大队发展为支队。
1948年7月,被任命为纵队副司令兼潮汕支队司令员。
他和其他指挥员一起带领部队先后取得五次反“围剿”的胜利。
8月,同其他指挥员一起奉命率部北上江西赣州与南下大军会师,并参加了叶剑英主持的赣州会议,被任命为珠江地委书记兼珠江军分区政委。
广州和珠江三角洲解放后,他迅速组织部队清剿国民党残部,发动群众恢复生产,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前线,为解放万山群岛和海南岛夜以继日地工作。
1951年7月,调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农林厅第一副厅长、党组书记。
1953年后,调任中央水利部计划司副司长、司长。
1958年改任中央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司长。
1960年调任国家建委燃料局局长。
1961年任国家计委地区局副局长。
1962年,被下放到佛山地区任地委副书记。
他和群众艰苦奋斗,度过难关,为恢复发展佛山经济做出新的贡献。
1969-1977年,被下放到湖北省襄北“五·七”干校劳动8年,在长期逆境中劳动、生活,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从不动摇,对党忠心耿耿。
1976年后,重回中央机关,党中央根据他本人的要求和健康状况,安排他到国家计委农林水利局任顾问。
晚年多病的他,以顽强的毅力写成了革命回忆录《回顾珠江纵队》一书,同时还为许多地方编写党史、军事史提供了珍贵的革命史料。
1984年12月1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陈贤武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