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南亚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案-南亚概述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地理教案-南亚概述(共含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地理教案-南亚概述
地理教案-南亚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

3、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

5、根据南亚一年中风向的变化图,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能够根据柱曲图分析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南亚“概述”的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突出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征。

从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教材从《西游记》的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课堂读图练习,了解南亚国家的组成、相对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悠久的历史”一段,使学生了解本区有悠久的历史、曾受长期的殖民统治,为了解南亚的语言、人种及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铺垫。

了解南亚宗教组成的复杂性及恒河对印度教徒的重要性。

“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文章用简单的概括,点明了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征,应让学生掌握三大地形区的位置、主要特征,两大河流的位置、源地、流向和归宿,了解南亚次大陆的概念。

“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是南亚的又一重点。

课文以孟买为例,从气温和降水量两方面说明南亚季风气候的特征,并通过南亚1月和7月的风向变化示意图讲解南亚季风气候成因,说明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同时讲解热带季风气候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及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课文同时还指出南亚作为一个广大的地理单元,各地降水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还有其它的气候类型。

关于南亚“概述”的教法建议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两节区域地理内容,可以利用一般的分析区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到人地关系,步步深入地研究。

在学生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特征后,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学习方法可以采用讨论法或指导作业方式;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季风气候的成因,可以用电脑动画解决;同时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应提供大量的景观图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有其独特之处。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突出当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课的引入可从放映《西游记》片段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自然的想从知其一到想知其二,接着引入南亚的宗教。

对于南亚的历史发展,从地理角度侧重于当地的语言、人种构成,进而为后面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特点打下基础。

建议采取谈话法。

利用《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图》,用讲解法与读图分析法,培养学生阅读区域图的能力。

对于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建议采用指导―作业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南亚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动画演示进行讲解、总结归纳地形特征。

对于“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部分,建议将讲解法与讨论法结合,突破重点和难点,教会学生分析气候类型与特点的方法,并对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注意:南亚自然地理特征独特性,是因为位置的独特性。

喜马拉雅山的作用具有两方面:对冷空气的阻挡,形成广泛的热带气候;对湿热空气的阻挡,形成了大量的地形雨。

由于南亚地理位置,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只需要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季风气候的表现和特征就可以了,不要增加深度。

关于“概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疑点】南亚与南亚次大陆
【教学工具】南亚地形图,南亚景观图片,南亚政区图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最熟悉的中国神话小说是哪一部?(西游记)它主要讲了什
么内容?(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经过)为什么叫西天?(因为他们从西安出发一直西行,到天竺即现在的南亚一带去)他们取什么经?为什么到哪里去取经?(佛经,因为那里是佛教的发源地)南亚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地区。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十章南亚
第一节概述
(板书)一、悠久的历史
(提问)历史课学过有关本地区的内容吗?你知道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第二种语言是什么吗?
(学生读书回答)
(提问)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导致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宗教、领土之争)(讲解)该地区宗教复杂。

是印度教与佛教的发源地。

印度教的圣地是哪里?(恒河沐浴的景观图片)
(承转)南亚到底指哪里?有哪些国家呢?
(板书)二、南亚的范围
(提问)学生读图(南亚范围图)回答
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
找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和地区(教师引到我国与克什米尔地区相邻,克什米尔分属于印巴两国,其内容可以适当补充)。

(学生活动)在空白图上填出主要国家及首都名称
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南亚大致位于10°―30°N之间,绝大部分地区以热带气候为主)。

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之间―“背山面海”)
我们有时将本区称作“南亚次大陆”,它与南亚有何区别于联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称呼吗?(“南亚次大陆”指南亚的大陆部分包括六个国家,由于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在本区的北部,好像将本区从亚洲各离开了)(承转)南亚的北部是山脉,其它地区地形如何?引导学生读南亚地形图,提问:
1、南亚地形可分为哪三个主要部分?
2、南亚的中部有何特点,是由哪两条大河冲积而成?这两条大河的发源地和河口各在哪里?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补充讲解个地形区的特征
(板书)三、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
1、三山:
北部#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
中部#广阔的恒河平原
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2、两河:
发源地
流经地区特征
流经主要国家
注入海洋
恒河
喜马拉雅山区
广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印度、孟加拉国
孟加拉湾
印度河
中国西藏
干旱地区
印度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课堂反馈练习)说出下列国家所在的地形区:
位于喜马拉雅山区的内陆国家?
印度河平原主要位于哪个国家
哪个国家占有恒河平原与德干高原大部分?
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上?
(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第十章南亚
第一节概述
一、悠久的.历史
二、南亚的范围
三、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
1、三山:
北部#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
中部#广阔的恒河平原
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2、两河:
发源地
流经地区特征
流经主要国家
注入海洋
恒河
喜马拉雅山区
广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印度、孟加拉国
孟加拉湾
印度河
中国西藏
干旱地区
印度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关于南亚“概述”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南亚的季风气候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难点】西南季风影响南亚的降水
【教学工具】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的分配图,南亚气候类型图,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图,南亚景观图片,不同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南亚降水分布图
【教学过程()】
(复习式引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南亚大体处在什么纬度?根据它的纬度判断,南亚大体应该属于何种气候类型?这种气候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区域最为广泛?(东南亚),实际上,由于北部世界上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的影响,南亚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引导学生按步骤一步步回答:
南亚为什么大部分位于热带?
南亚应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但是由于喜马拉雅山的作用,使南亚形成大部分热带气候的特点
(展示南亚的地形图,讲解突出喜马拉雅山的作用)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热带的特点#全年高温,那么热带的温度曲线形状如何?
(给出几个不同的温度曲线图)
引导学生辨别哪个是热带:分析全年气温的变化,从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气温等方面说明;
气候包括的主要因素有气温和降水,南亚降水情况如何呢?
(出示南亚降水分布图)分析南亚各地降水量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对印度洋来的湿润气温的阻挡和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有世界“雨极”之称的乞拉朋齐,由于西南季风在前进过程受地形影响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年降水量可达11#多mm。

而南亚的西北部,因非洲陆地形状的影响,西南季风不易到达,降水稀少,加上历史开发早,人类对原始森林破坏严重,形成干旱少雨的沙漠。

(展示南亚气候类型图)
南亚有哪些气候类型?最典型的是什么?
根据西南热带季风成因图及孟买降水柱状图,分析归纳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年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可分旱、雨两季;
景观图片:南亚旱季和雨季时景观
(展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图)
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是那个季风?
(分组讨论)南亚季风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人类应该采取的什么措施?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课堂反馈)
板书设计
四、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生产
1、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与特点
2、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防洪抗旱措施
探究活动
1、辩论会:南亚经济发展的障碍是季风气候
2、分析为什么孟加拉国成为世界上水旱灾害最严重国家的原因?
目的: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季风对南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篇2:《南亚概述》七年级地理教案
《南亚概述》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

3、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

5、根据南亚一年中风向的变化图,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能够根据柱曲图分析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南亚“概述”的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突出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征。

从自然条件对农
业的影响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教材从《西游记》的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课堂读图练习,了解南亚国家的组成、相对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悠久的历史”一段,使学生了解本区有悠久的历史、曾受长期的殖民统治,为了解南亚的语言、人种及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铺垫。

了解南亚宗教组成的复杂性及恒河对印度教徒的重要性。

“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文章用简单的概括,点明了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征,应让学生掌握三大地形区的位置、主要特征,两大河流的位置、源地、流向和归宿,了解南亚次大陆的概念。

“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是南亚的又一重点。

课文以孟买为例,从气温和降水量两方面说明南亚季风气候的特征,并通过南亚1月和7月的风向变化示意图讲解南亚季风气候成因,说明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同时讲解热带季风气候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及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课文同时还指出南亚作为一个广大的地理单元,各地降水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还有其它的气候类型。

关于南亚“概述”的教法建议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两节区域地理内容,可以利用一般的分析区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到人地关系,步步深入地研究。

在学生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特征后,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学习方法可以采用讨论法或指导作业方式;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季风气候的成因,可以用电脑动画解决;同时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应提供大量的景观图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有其独特之处。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突出当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课的引入可从放映《西游记》片段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自然的想从知其一到想知其二,接着引入南亚的宗教。

对于南亚的历史发展,从地理角度侧重于当地的语言、人种构成,进而为后面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特点打下基础。

建议采取谈话法。

利用《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图》,用讲解法与读图分析法,培养学生阅读区域图的能力。

对于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建议采用指导―作业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南亚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动画演示进行讲解、总结归纳地形特征。

对于“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部分,建议将讲解法与讨论法结合,突破重点和难点,教会学生分析气候类型与特点的方法,并对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注意:南亚自然地理特征独特性,是因为位置的独特性。

喜马拉雅山的作用具有两方面:对冷空气的阻挡,形成广泛的热带气候;对湿热空气的阻挡,形成了大量的地形雨。

由于南亚地理位置,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只需要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季风气候的表现和特征就可以了,不要增加深度。

关于“概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疑点】南亚与南亚次大陆
【教学工具】南亚地形图,南亚景观图片,南亚政区图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最熟悉的中国神话小说是哪一部?(西游记)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经过)为什么叫西天?(因为他们从西安出发一直西行,到天竺即现在的南亚一带去)他们取什么经?为什么到哪里去取经?(佛经,因为那里是佛教的发源地)南亚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地区。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十章南亚
第一节概述
(板书)一、悠久的历史
(提问)历史课学过有关本地区的内容吗?你知道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第二种语言是什么吗?
(学生读书回答)
(提问)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导致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宗教、领土之争)(讲解)该地区宗教复杂。

是印度教与佛教的发源地。

印度教的圣地是哪里?(恒河沐浴的景观图片)
(承转)南亚到底指哪里?有哪些国家呢?
(板书)二、南亚的范围
(提问)学生读图(南亚范围图)回答
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
找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和地区(教师引到我国与克什米尔地区相邻,克什米尔分属于印巴两国,其内容可以适当补充)。

(学生活动)在空白图上填出主要国家及首都名称
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南亚大致位于10°―30°N之间,绝大部分地区以热带气候为主)。

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之间―“背山面海”)
我们有时将本区称作“南亚次大陆”,它与南亚有何区别于联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称呼吗?(“南亚次大陆”指南亚的大陆部分包括六个国家,由于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在本区的北部,好像将本区从亚洲各离开了)(承转)南亚的北部是山脉,其它地区地形如何?引导学生读南亚地形图,提问:
1、南亚地形可分为哪三个主要部分?
2、南亚的中部有何特点,是由哪两条大河冲积而成?这两条大河的发源地和河口各在哪里?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补充讲解个地形区的特征
(板书)三、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
1、三山:
北部#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
中部#广阔的恒河平原
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2、两河:
发源地
流经地区特征
流经主要国家
注入海洋
恒河
喜马拉雅山区
广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印度、孟加拉国
篇3:七年级地理南亚教案
本学期总第21课时本单元第4课时
授课日期4、11
课题南亚(2)课型
新授课




1、学会通过分析地图了解和掌握南亚热带几分气候的特点及其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2、了解年亚是佛教何以独角的发源地及其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3、了解那亚的工业发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产业发展概况。

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南亚某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了解南亚的起哄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
复备一、
激情
导入二、
自主
学习
一、#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1、南亚的位置?
2、南亚的国家?
3、南亚的地形区?
4、主要河流?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自读课本,在科代表的带领下预习课本,并对问题进行讨论
1、学生做教材43业的活动题。

2、通过做活动题分析、总结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三大特征。

3、读44业干湿季节降水分布图更深的了解南亚的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4、通过气候分析对南亚农业的影响。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
复备三、
激情
互动四、
魅力
精讲五、
拓展
应用
5、通过南亚地形图,学习南亚农作物的分布。

二、# 宗教与社会
1、南亚流行的主要三种宗教?
2、分别在那些国家流行什么宗教?
三、# 人口与经济
1、回顾人口四大稠密地区。

2、南亚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南亚的工业发展情况。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不同,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其他成员记录组间:以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
师生:老师筛选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
1、东北季风是干季,西南季风是湿季。

2、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是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四、# 顾期学过的气候类型。

1、亚洲的南部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2、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征?
篇4: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南亚的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以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掌握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及印度的人口压力。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学生成功学习地理的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重点难点】
重点:①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
②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
难点:①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②印度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
【教法学法】
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自学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通过播放同学们喜欢的《暴走大事件》印度专题,吸引学生兴趣与注意力,引入新课——南亚和印度。

②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给出本节课的知识板块目录,明确学习的顺序。

二、正式授课
1.位置与范围
先回顾之前一再强调的“描述区域地理位置与范围的方法”。

(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①展示南亚位置地图,引导学生读图。

结论: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纬度:赤道~35°N,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经度:60°E~97°E,80°E线穿过中部
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
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②展示南亚国家政区图,引导学生答出国家名称。

并提问:其中的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分别是哪些?
结论: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共七个国家
内陆国:尼泊尔、不丹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2.自然地理环境
抛出问题:南亚素有“南亚次大陆之称”,这是为什么呢?他的自然地理环境到底有何特殊之处?
先给出这一大知识点中分为几个本分讲解。

让同学们与个“总—分”观念。

(1)南亚的地形地势以及河流
展示南亚地形图,标出重点区域,提醒同学们可大体划分为三个区域。

①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 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沿海是东高止山、西高止山
②地势特征:北部地表崎岖,起伏大;中部地势平坦;南部高原较平坦,西部略高,东部略低。

③三大河流:a..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冈底斯山,注入阿拉伯海。

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的灌溉水源;b.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c.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侧,注入恒河下游,在我国境内为雅鲁藏
布江Ps:提及恒河是印度的圣河,呼应视频中提到的内容
(2)南亚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展示南亚地区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回答南亚地区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印度河流域
特征:全年炎热干燥少雨(通过展示气温降水量图)
成因:夏季节受东北信风控制,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列出气压带风带,利用简单的动画辅助解释)
2.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
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提出问题点名单个学生:简述塔尔沙漠的成因
学生回答①亚热带草原及沙漠气候;②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篇5: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然要素知识,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个季风气候。

通过分析自然要素对农业、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重、难点:
重点: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
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印度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