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老芽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践应用与深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老芽作为深受人们喜爱与欢迎的农产品,具备十分丰富的营养价值。

如何提高刺老芽产量与质量尤为重要与迫切。

因此,针对刺老芽产量与市场需求量之间供需不平衡现象,为切实提高刺老芽产量与质量,充分满足市场需求,需从栽培技术角度深入研究刺老芽种植生产问题。

鉴于此,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与研究刺老芽栽培技术,以期为相关种植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刺老芽概述
刺老芽,又名刺嫩芽、刺龙芽、辽东楤木等,其主要为小乔木、灌木,树体高度通常在1.5-5m左右,一般情况下,嫩枝长为1.5cm,且表现为细长直刺。

对于野生刺老芽而言,其主要分布于黑龙江东部山区、吉林省东部及长白山区、辽宁省东部及南部山区、小兴安岭、山东青岛崂山、河北东北部等相关地区。

常见于针阔叶混交林、次生林、杂木林等的灌木丛、林缘中。

刺老芽不仅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同时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因此也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交通行业与快递行业的成熟,刺老芽产品在各个地区的市场被打开,在市场需求量日益提高、刺老芽野生资源逐渐匮乏的背景下,人工栽培刺老芽已经势在必行。

人工栽培方式在实际应用期间具有效益高、管理简单等优势。

二、刺老芽水生栽培技术
1、采集种根
受刺老芽的生长区域气候条件限制,因此在采集种根时通常会选择在土壤解冻后,即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间,在采集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选取直径达到1.5m以上且无病虫害的一年新根、无刺或刺少、侧芽肥大、茎秆表皮光滑整洁的刺老芽品种。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集过程中要避免暴力采集,避免种根受损而出现腐烂现象。

待种根筛选并采集完成后,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切成均匀的根段并确保每段长约30cm左右,同时由于根段两端并无表皮保护,因此需要将根段放置在稀释2000倍后的16%赤霉素水溶性片、锰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60%甲霜的混合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以此避免其受到病菌侵染,之后将种根捞出并栽种至田间即可。

2、整地与施基肥
对于刺老芽作物而言,其属于喜阳植物,由于刺老芽生长环境特点,导致其不具备较强的耐涝性与耐旱性,需要相关种植人员注意。

在刺老芽栽培期间的选地整地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选择无病虫害侵染、不重茬的缓坡地,同时确保土壤具有较强的排水性、通透性、有机物质含量高、土层深厚等特点。

在整地过程中,需要将地中的根茬、杂物、石头等进行全面清理,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高氮复合肥、腐熟有机肥等作为基肥并在施肥后进行旋耕。

3、栽植
在刺老芽栽植前,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基于当地市场环境与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刺老芽上市时间与栽植时间,对于水生栽培的刺老芽产品而言,通常情况下其从正式栽培至成熟上市,往往需要50d左右。

首先,选择直径为1.5cm以上的茎秆并在靠顶芽端截成长约30cm的根段,每50根根段为一捆。

需要注意的是,待长度确定后,无论何种因素都不能随意变换长度,避免待根段种植到水床后出现两端不整齐现象。

同时,根段在扎捆过程中应当避免捆扎绳与根段顶端直接接触,同时也应当防止根段顶端过于拥挤,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确保捆扎绳与根段顶端之间存留20cm左右。

其次,在正式建造刺老芽栽培所用的温室水床前,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相关材料、设备以及温室水床建造规模。

若资金储备充裕且环境适宜,则可以选择水泥床并形成工厂化、流水化生产模式;若资金储备较为紧张,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与具体需求选择较为简单、廉价的土床。

在构建床时,需要结合温室具体情况与整体规模等相关因素,合理制定床的规模与方向,通常情况下床的宽度为1.2m、温室后墙的道宽约为70cm、两床之间行走空间为30cm、方向为南北纵向。

另外,为有效将温室中的废水有效排出,则应当在温室前0.5m左右的距离中挖好排水沟。

为确保能够顺利将水床中的旧水排到排水沟中,则应当确保床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且水床整体向排水沟一侧倾斜,因此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将床高设置为15-20cm之间,且床底部要高于排水沟。

待床体做完后应当基于床体实际规模做契合床体规模的木框,并将其放置在床面上,而后基于排水沟位置在临近排水沟一侧的木框中预留排水口。

床体与木框安装完成后应当选择厚度为0.05mm的农用塑料膜铺设在床体上并利用木框
刺老芽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践应用与深入研究
李梓僮1任香娟2张济慈2
39
--
Z a i p e i j i s h u
将农用塑料膜四周进行有效固定,避免选择厚度低于0.05mm 的农用塑料膜,防止刺老芽成长过程中将其刺破。

最后,待上述栽植准备工作完成后,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同时在确保不漏水的前提下将捆扎后的刺老芽向上摆栽至水槽中,要求以刺老芽茎秆头向上的方式将其坐于水床内,确保其整体提牢固后将手松开,确保松开后根段形态为倾斜5°左右或垂直。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可装茎秆数量约为700-800株左右。

茎秆装栽完成后应当立即注水并将水深控制在5-7cm左右即可。

4、栽培管理措施
对于刺老芽的水生栽培管理措施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①催芽。

为确保刺老芽能够提早打破休眠、发芽生长,则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使用适量的赤霉素。

实验表明,使用适量赤霉素不仅能够实现刺老芽提前一周左右步入发芽阶段,同时也能确保发芽集中并提高芽的整齐度与生长速度。

②营养供给。

为有效对水生茎秆进行营养补充,则应当在水生后茎秆经过10-12d左右,芽孢萌发阶段且芽齐后10d,选择合适的液体化肥进行喷洒,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喷施宝、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作为液体化肥。

③湿度管理。

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基于温室内实际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湿度管理工作并搭建小拱棚。

通过科学合理的湿度管理与搭设小拱棚能够有效实现保温保湿效果。

随着茎秆中的芽体成长,当芽体生长到一定规模后,若单靠茎秆向上传递水分与营养物质则会存在一定难度,导致茎秆中芽体出现营养不良现象。

同时,在4月末5月初阶段,中午日照较为强烈,若不对此阶段芽体进行有效保护,则会致使芽体完全暴露在空气中。

在茎秆供给水分不足且日照强烈、温度过高的环境下会使茎秆中芽体水分流失较快,造成芽体枯萎,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搭设小拱棚并确保小拱棚内的空气湿度达到85%-90%左右,以此为刺老芽提供健康、良好的生长条件。

④温度管理。

对于刺老芽的生长条件而言,应当为其提供适宜的低温潮湿环境,在茎秆栽培后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满足其湿度与水分供给的前提下,加强对温室内温度的重视与管控。

对于此阶段的刺老芽而言,若温度处于25℃以上,则生长较为缓慢;若温度处于15℃-20℃之间,则生长速度较快;若温度处于5℃-15℃之间,则生长较为缓慢;若温度低于5℃,则会造成茎秆死亡。

另外,刺老芽的生长环境温度若处于适宜温度范围内较低水平,则刺老芽芽体鲜嫩、粗壮,反之则芽体瘦弱,究其原因与水分流失速度有关。

除此之外,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加大对槽内水质的控制力度,确保每10d左右换水1次,保障水质健康。

⑤活水管理。

对于刺老芽栽培管理而言,其中较为关键的便是对茎秆软腐病、灰霉病等相关病症的控制与防治。

若水床中的水长时间不进行更换,则会在各类营养物质与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出白菌,若不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则会导致白菌最终蔓延至茎秆表面,最终造成茎秆出现软腐病现象。

为有效避免水床中的水生出白菌,则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提高换水频率,通常情况下每3d或5d进行一次换水,同时在换水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茎秆稳定性的控制,避免因暴力操作或不规范操作而对茎秆造成不可逆伤害。

⑥水肥管理。

在刺老芽栽培过程中,若在定植阶段对其施加了充足的基肥,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省略生长期间的追肥操作。

次年,待刺老芽采收工作完成后需要对其茎秆进行合理修剪并疏除侧芽,在每棵植株之间挖长、宽、高各30cm左右的沟渠,或是在距离垄20cm左右的位置挖深30cm的沟渠,追施优质腐熟农家肥,而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浇水、以土覆盖等操作。

5、病虫害防治
对于刺老芽的水生栽培而言,由于水生栽培的特殊性,需要相关栽培人员结合实际情况提高对其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

一般情况下,需要利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的800-1000倍液体对茎秆以喷雾方式进行杀菌消毒,以此切实降低软腐病、灰霉病等相关病害的出现。

若茎秆出现立枯病,则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选择15%噁霉灵水剂350-500倍液在发病初期进行喷洒,而后间隔一周或一周半复喷。

在刺老芽的虫害防治过程中,主要防治对象为蚜虫,同时为避免药剂对刺老芽芽体造成影响,则需要选择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对刺老芽虫害进行有效防治,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20%康福多浓(吡虫啉)可溶剂1000~2000倍液喷雾。

三、刺老芽林区栽培技术
1、选地
对于刺老芽而言,其属于根肉质,基于此需要选择透气性良好、排水性良好、肥沃疏松、耕层深厚的微酸性或酸性沙土,位置应当选择处于半阳坡或阳坡且坡度大于5°以上的林区。

为确保刺老芽健康、良好地成长,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栽植密度,确保地块的排水性能,栽植密度通常以3m×4m最佳。

2、苗木的选育
现阶段通常选用根段繁殖、实生苗等方式对刺老芽进行栽培。

以根段繁殖,即无性繁殖的苗木具有产量高、成苗快、稳定性高等优势,而实生苗则存在遗传性不稳定特点。

需要相关工作人
40 --
员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苗木。

①实生苗。

对于野生刺老芽而言,其类型、用途等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如发芽效率低、发芽效率高、硬刺、软刺、多枝、少枝、无枝等,因此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要求与标准选择合适的刺老芽类型进行栽培。

若以食用、售卖等为目的,则需要选择发芽效率高且无刺或少刺的刺老芽类型。

要求苗木整体规模应达到高1cm以上、茎根直径达1cm以上,同时顶芽粗壮、根系发达且新鲜、无病虫害的一年生以上的苗木。

②无性繁殖苗。

秋季阶段待刺老芽落叶后,选择无明显病害的成株肉质根挖出,并选择一年生未变黑、无明显伤痕、直径约为0.5-1.0cm的健全根,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剪为18cm左右的根段。

同样以每50根为一捆进行捆扎,待捆扎完成后将其放入至窖中冬藏。

另外,也可以在春季土壤解冻后选择无病害的肉质根作为根段繁殖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根段栽植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以药剂处理方式对其进行病害预防。

3、移栽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在春季4月中旬至5月初进行移栽或秋季落叶后至土壤上冻前进行移栽。

首先,用工具在林间挖深约20cm左右的深坑,而后选择顶芽饱满、茎秆圆满通直、根系健壮发达的苗进行栽植。

其次,在实际栽植过程中需要对苗木外观进行全面观察,确保其色泽正常且无明显损伤与病虫害现象。

4、水分管理
对林区刺老芽栽植区进行水分管理的主要目的便是避免春旱现象发生,同时需要将繁殖茎尽可能栽植到与水源较近的位置,以此确保当发现种植地块出现旱情时能够第一时间为地块补充水分。

需要注意的是,刺老芽在实际生长过程中,虽然喜水但却不具备较强耐涝性,因此当栽植区出现强降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在地块四周挖排水沟渠的方式疏散其中水量,以此避免洪涝灾害发生。

待刺老芽苗在栽植完成后,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有效保障健康发育的水分,方可切实提高刺老芽的出芽率与成活率。

对于林区栽培而言,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基于林间地理位置与环境情况加强对林间湿度的控制。

刺老芽苗移栽首年,地下根系部分无法有效在当地土层进行扎根,导致无法为主茎输送足量水分与养分。

5、松土除草
结合实际情况对苗间杂草进行全面清除。

若杂草数量过多则会导致养分与水分被抢占,进而阻碍根蘖苗的正常发育与生长,致使刺老芽整体产量下降。

另外,可以将落叶覆盖至穴面,以此起到有效防止土壤水分的逸散,达到保墒效果。

在6月期间,刺老芽苗的茎叶生长并逐渐茂盛,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人工拔草方式将林荫草等进行全面拔除,以此防止机械除草对刺老芽苗根系造成损伤。

在刺老芽苗栽植次年,刺老芽生长茂盛,其周边区域杂草的生长被有效抑制,此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除草或简单拔草。

6、修剪整枝
在刺老芽苗生长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其中生长的弱枝进行处理或对过密枝进行修剪,以此为刺老芽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条件,避免树枝过密而阻碍刺老芽的光照、通风等。

对于栽植后3-4年左右的刺老芽苗而言,则应当加强对其的疏枝操作。

7、病虫害防治
枯萎病是刺老芽常见病害,处于发病前期的刺老芽生长会受限,数日后刺老芽会出现叶柄和叶枯萎现象,并存有落叶现象,出现快速死亡。

观察刺老芽地下根部表皮组织可以发现其呈现为浸水状态,部分区域会有黑褐色软化腐烂现象,严重时腐烂会侵蚀至木质部。

在地温为15℃-27℃,且地表存有积水的情况下,刺老芽极易患枯萎病。

不仅如此,如果刺老芽根部有受伤,病菌会首先侵蚀受伤部位,然后蔓延至周边区域。

因此,
需要选用无病害种子、种苗或种根进行栽培,并做好相应的消毒处理工作。

此外,引发刺老芽出现病害的虫子主要是蚓虫与天牛,相关种植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乐果乳40%,用水稀释至800倍后进行喷洒驱虫。

综上所述,刺老芽栽培对提高林下资源利用率、发展林下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刺老芽自身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其根部还可以入药用于补气祛风和活血止痛,但野生刺老芽生产量难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提高刺老芽生产量和质量,相关种植技术人员需要充分根据刺老芽生长习性,做好相应的栽培种植管理,进而保证刺老芽正常发育生长。

(作者单位:1.132200吉林省永吉县国有林总场;2.132200吉林省永吉经济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
4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