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中图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
读图,完成第1~2题。
1.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 )
A.A
B.B
C.C
D.D
2.图中各点,与亚马孙平原地区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由于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结合图中各点的位置可知,B点无论气候、地形还是河流因素都最优越,因此最容易形成城市。
亚马孙平原地区城市兴起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和河流,不利因素是气候湿热,与图中C点的情况相吻合。
答案:1.B 2.C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在上述两大因素的影响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聚落在衰落。
据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4.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宗教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平坦④河流交汇处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第3题,a处地形平坦开阔,位于河流交汇处,区位条件最优越。
第4题,影响a地形成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地形与河流。
答案:3.A 4.C
读下图,完成第5~6题。
5.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主要的地形最可能是(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6.甲和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解析:第5题,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分析,该地区为日本本州岛的一部分,该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铁路围绕该岛呈环形分布,主要是受到地形的影响。
第6题,虚线处虽然直线距离近,但没按此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
如果是鞍部,则该线处地势较低,可修建铁路;如果是河谷,其海拔较低,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如果是等高线稀疏,则坡度小,也可以修建铁路。
答案:5.B 6.D
读某地交通线路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地区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成都平原
D.内蒙古高原
8.该地区交通运输线首选公路,是因为( )
A.公路运输速度快
B.公路建造难度较小
C.公路运输量大
D.公路运输价格低
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①公路十分弯曲,②公路虽然平直但建有隧道,说明该地地势崎岖,可能位于云贵高原。
第8题,地形条件对公路修建的限制性相对较小,因而在山区通常优先建造施工难度小、成本低的公路。
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相比较而言,公路运输的运量小、速度慢、价格高。
答案:7.B 8.B
9.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造价、路程、环境等方面,评价①②③④四个铁路建设规划方案的优缺点。
(2)根据以上的分析,你选择的铁路建设规划方案是。
(3)简要评价该城市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解析:本题需结合图例,分析各线路所经过地区的特征,运用交通选线的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原则和城市区位因素进行分析。
从造价看,平原地区造价低;山区需开凿隧道或在陡坡上使线路呈“之”字形弯曲,技术要求和造价高;铁路穿越其他交通干线或跨越河流需架桥,造
价高。
从路程看,尽可能选择线路短的方案,以降低造价和运营成本。
从环境看,铁路经过山地,对坡地植被破坏大,易引发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铁路穿越市区,易造成市区交通拥堵,并加重市区环境污染。
答案:(1)①方案线路最短,但穿越西侧的山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开凿隧道,或者在陡坡上铺设铁路,技术要求与造价都很高,且对坡地的植被破坏大,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②方案线路较短,绕开了城市,避免造成城市的交通拥堵;在山地段与等高线平行,沿线坡度小、工程量小,技术要求不高。
③方案是四个方案中线路最长的,且穿过河流,需要架桥,造价最高。
④方案线路经过的居民点多,交通量较大,但北段铁路穿过城市中部,极易引起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
(2)方案②
(3)位于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河运便利;土壤肥沃,有河流水灌溉,发达的农业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