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未来物价走势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中国未来物价走势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尹秀峰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4期
摘要:物价是对于宏观经济来说的一个重要的变量指标,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点。
只有保持未来总体水平物价的稳定,才能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改革和发展目标。
因为未来物价的总体水平,不但关系到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还与政府对于宏观政策的调整和操作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对于中国物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对于控制物价的一些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未来物价走势;宏观经济;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F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目前,在我国对于未来物价的走势存在许多争论,但就总体水平来讲,在我国膨胀压力持续存在,而且对于膨胀的预期,可能会有所加强。
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未来物价走势,对于膨胀预期,我们要重视对其的管理,保持物价稳定,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一、中国未来物价的基本走势
基于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的环境比较复杂和不确定,对未来物价的走势有不同的观点。
有些人认为虽然CPI的状态开始回落,但是由于国际上重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变得更加宽松,货币的通胀和资产产生泡沫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物价上涨的压力也将提高,这些外来的因素将明显推动国内物价总水平的提高。
物价水平将会随中国经济的复苏而发生反弹,未来物价将继续持上涨的趋势,并将超过2012年的水平。
对于未来物价的影响因素是多面,我们必须考虑各个方面的原因,总体分析研究。
二、影响中国未来物价走势的因素
近期,由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欧洲债务危机扩散、美欧经济前景看淡等因素的影响,给全球的金融带来了严重的危机,这使得对于影响中国未来物价走势因素变得更加复杂以及不确定。
1.输入型通胀压力。
输入型因素是判断未来国内物价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
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即使不进入衰退,也会明显减慢增长速度,这样就会降低对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降低,这种走低的趋势会持续一段时
间,从而导致同类商品进口的价格下降,并相应带动国内同类商品价格向下,这势必会大大减弱输人型通胀的压力。
从输入性因素来看,它间接的影响了国际能源的价格,我国国内能源市场与国际市场没有连接到一起,而且国际资源能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更为复杂,不能按照国外一些国家出台的政策,就认为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对于国内市场价格有影响。
在我国,对于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且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都缓解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输入型通胀压力大大减缓,引发通胀的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是导致物价水平向下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看好未来物价走势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是国际上重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变得更加宽松,货币的通胀和资产产生的泡沫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物价上涨的压力也将提高,这些外来的因素将明显推动国内物价总水平的提高。
2.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在大宗商品中,排在首位的是原油,它的价格大幅下跌,这对于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是一个重要的缓和因素,对于我国物价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还没有下调,但下调油价必将在近期成为拉低物价指数的一个重要砝码。
3.食品价格涨幅。
我们从分类价格指数上看,食品价格依然是影响CPI 继续走高的主导因素,而且力度在增强,食品类价格正面临着持续上涨的压力。
特别是粮价和猪肉价格的持续攀升,导致未来物价不稳定。
尽管目前我国的粮食库存还比较充裕、市场的供应相对比较充足,但现在这也是属于偏紧状态下的供求平衡。
现在我过正不断的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建设,许多耕地被重新建设,面积越来越少,降低了粮食的产量,一旦遇到较大的灾害,脆弱的供求平衡很容易被打破,从而导致未来物价的不稳定发展。
4.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经济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危险。
由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世界整体的经济呈下降趋势,导致我国的外部需求也明显下降,贸易顺差也相应减少。
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将极大地改变国际收支“双顺差” 的规模,从而使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相应地,来自货币供给角度的通胀压力也会大大减轻。
三、保持中国未来物价走势稳定的对策
1.经济体制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回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多角度加大调控力度,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相对稳定,这样才能为改革和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2.抑制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保持了我国的总体经济的增长,稳定了国民经济健康运行,而且对物价水平以及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且直接的影响。
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抑制通货膨胀,特别是在当前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关注通货膨胀目标显得更加重要。
不断健全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做到快速反应、力度充足、适时退出。
3.努力化解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推动效应。
我国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目前资源短缺的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所以我国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新型能源。
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同时也是影响煤炭、石油等资源价格对物价上涨推动的重要途径。
而且,对于劳动力成本的上涨,逐渐减弱我国产品低成本优势和出口竞争优势,而扩大就业面就是化解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的主要途径,这样就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进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
4.增强抵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的能力。
美国和欧洲的量化宽松政策在全球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上涨趋势,对于我国经济而言,必须要抵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才能稳定未来物价。
抵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要做到稳定汇率和增大国内产品供给和消费,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拉动内需,实现物价水平的稳定。
结合上述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影响未来物价走势的因素以及其相互作用变得更加不确定和复杂化,我们必须要全面分析其原因,综合所有因素冷静观察,做好应变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陈佳贵,李扬.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陈磊,邵明振.当前我国CPI 运行特点及未来走势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10):54-55.
[3]杜两省,周彬,段鹏飞.农产品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的互动机制及共同原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06):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