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管仲2君臣斗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相管仲2君臣斗法
演讲人:董平
讲师简介: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文:
齐桓公只有二十多岁,急于求成,但管仲已到中年,稳沉。

君臣对立,管仲怎么争取到真正的宰相权呢?
管仲成了齐相,管仲上任后,有没有火可烧?好像不一样。

齐桓公发现管仲不管事,政治状况与原来一样。

找到管仲,问他怎么政策与原来一样,管仲说我还没真正开始工作。

管仲说在朝中我出身低微,来往的都是贵人,我怎么能使唤他们呢?这是贱不能凌贵。

我贫困,衣服都不像样,怎么使唤他们富有的人呢?这叫贫不能使富。

还有,我跟你不亲近,至少在别人看来曾是敌人,我怎么使唤那些人呢?这叫疏不能制近。

这是我不能开始工作的原因。

齐桓公明白他要钱要权,只要你把齐国真正搞好了,这些事都好办。

拜你为上卿,足够尊贵;给你一年租税,足够富有了;当着众大臣的面拜为父,足够亲近了。

不仅有了钱有了权。

但管仲没有料到,这些都是我给的,制约不了齐桓公。

所以,宰相做得并不顺,因为君臣想的不一样。

管仲的第一把火包含了他的政治智慧。

齐桓公找来管仲,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称霸,正要发展军事,现在趁机发展军事,管仲说不行。

还不到时候,得先修内政。

过一段时间,齐桓公在宫中,管仲在侧,有鸿雁飞过,赞叹,他想南飞就南飞,天地间,不论远近,都能去到,那是因为他有翅膀。

管仲沉默。

齐桓公说,为什么不夸奖我有鸿鹄之志?管仲说,我们都知道你有远大抱负,但是要称霸要真正强大,得从根本做起。

齐桓公挪到身边,请教。

管仲说齐国人民才是你的根本呀。

人民正担心如何才能吃饱饭。

可是你在考虑的是战争。

这样的国家怎么完成称霸的宏图大愿呀?必须先使人民强大,经济强大呀。

齐桓公觉得是老调重弹。

但他也认可。

只好下次再议。

齐桓公又召来管仲,要称霸,我觉得军事是第一位的。

我们可以
趁着现在发展国内军事,现在相对安稳,可以趁机使我们兵强,管仲说不如让人民先强壮。

先使人民富足。

人民疏远,这样发展军事,会遭到猜忌,齐桓公说就先修内政吧,不过没有具体的措施出来。

一段后,又找到管仲,发展军事还是必要的。

军队不强大,他国不客气,人民也不听政令了。

管仲还是讲,不行,不到时候。

齐桓公怒了。

不再听从他了,一意孤行,发展军事基地。

一是发动对宋的战争。

有一位夫人娶自宋国,一天到湖中,宋夫人摇起船来,逗齐桓公开心,没想到他大怒。

回来后,赶走了宋夫人,休了。

宋国没二话,嫁到了他国。

齐桓公想到了她,一打听,休了回家被嫁了,齐桓公火了。

要发动战争,管仲劝他不能打,休了宋夫人,是你的错,嫁到蔡国,人家没错。

现在你为私利发动战争,这一定会遭到他国反对,齐桓公不听,还是发动战争。

结果以鲁为首的一系列国家救宋抗齐,大败,找到管仲,责怪他,不听我发展军队,正因为军事力量不强,吃了败仗。

齐桓公不仅没有吸取教训,起劲发展军事,提高关锐,鼓动勇者获得爵位,全国尚武。

一片混乱。

鲍叔牙看不下去,找来管仲,原本期望在你领导下强大,实现君主的理想,现在却是一片混乱,你作为宰相,你怎么承担这样的责任?管仲说,我们这位君主是小聪明多又容易后悔的人。

只有等他碰壁后回头。

鲍叔牙讲恐怕到时不可收拾了。

管仲说不至于。

国家许多大事,我还是能做事。

为一己私利互相残杀的人,我不同情,只担心真正道义之士,不来我们国家,失去了道义的支持,国家才真正危险了。

鲍叔牙也放心了。

等着齐桓公碰壁吧。

齐桓公尚武,军队迅速壮大。

四年时,齐国军队有同甲十万,完全装备的有十万,这个很大的。

他要去打鲁国,因为他离齐最近。

当初找宋国,鲁比谁都快,救宋。

管仲一听,跟他讲,使不得。

鲁是邻国,但天下有十万的不在少数。

敌得过天下吗?齐桓公仍不听,攻鲁。

这一仗,是著名的长勺之战。

鲁庄公十年,鲁国知道齐国来攻,首先内部讨论,鲁国有一个人叫曹刿,有著名的论战。

齐军来了,鲁派军队仰战,军队要讲军礼,战阵列好阵,敲鼓准备攻打,让齐三击鼓,前进后,再击,鲁庄公问曹为什么这样,曹说凭的是勇气,一次时是最饱满的,二次时开始衰退了,三次时就衰竭了。

齐国士气衰了,我
们的士兵正饱满,他怎么能源败?对阵是齐军大败。

当时齐国军队在人数装备上都好,但战败了,是以少胜多的战例。

齐桓公同样大怒,仍然觉得军事实力不够,还要继续发展军事。

更起劲地发展军事扩军。

齐国军队壮大了,要报仇。

再次攻打鲁国。

管仲还是劝阻,齐桓公不听。

结果不一样。

齐国军队太强大了,鲁庄公不敢战了,与齐议和,割让五十里地,齐桓公得意。

不战而胜还是自己的策略有效。

可是齐桓公没想到,当时割让土地得慎重,得有隆重的仪式,双方不得带武器。

如果传到他国,还会让他国取笑。

齐桓公不带武器,管仲讲这样的土地本来不光彩,还是不签约了,不土地了。

齐桓公说战争称霸不就是为了土地与人民吗?为什么不要?管仲说,一定要去,我希望还是要带武器,因为这是非常时期。

可想而知,鲁国公心甘吗?不可能。

鲁国有所打算了。

曹刿是谋士,鲁庄公也藏了两把剑,鲁庄公登上土坛,齐桓公到时,鲁庄公抽出剑,搁在齐桓公的脖子上,鲁割让土地,我对不起人民,只有死而已。

这是变故,人们都傻了。

管仲想救,曹刿拔出剑,不能上去打扰。

只好跟齐桓公讲,以汶水为界,重新划界吧。

这是一种历史记载。

另一种记载说是曹刿搁剑,逼迫齐桓公退让土地。

齐国凭借武力想得到的土地最终并没有得到。

齐桓公差点因此送命。

这事后,齐桓公回到齐国,更是想不明白。

强大的军事力量,怎么就是这样的结果。

他终于考虑管仲的建议。

他开始觉得管仲的说法人民是国家根本这个道理。

也只有如此才可能成就霸业。

他回国后,才开始把全部的政权交给管仲。

从此言听计从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